萧成棠并非无才之君,只是他打压有恻隐,拔擢有犹疑,总显得进退维谷。日久年深,他失掉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任由繁杂的心绪摆布。
他想到父皇所言“无为而治”,便将自己隐于朝后,只在初一、十五见于殿堂,任由风波不止,帝位以下,总能再争出一个平衡。
待到萧成棠猝然病逝,暗流翻滚水,再度伸向高位的权利盘剥中,无一清白。幼帝懵懂不知事,太后身在皇权与家族的涡流中,处处提防仍举步维艰。
萧寻章背靠枢密院,趁势上下敲打了一番筋骨,算是[维][稳]了自己的摄政之权,那些世族躁动不安的心思才又偃了下去。
在此期间混乱的朝会自然是要再起新例。若学先帝,未免懈怠,而嘉弘朝之勤勉亦是难返。多番往来争执之下,终于定下了每月三旬,旬中早朝。
说是逢五朝会,实则因先帝分权一事,虽彼时确实是防范外戚的无奈之举,皇权威严却也并非是幕后垂帘的太后与出身不正的摄政王可以撑起。渐渐地,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并不只在朝会等待圣裁,贵人们的事无分轻重,都入得明理堂来议。那么朝会上,便只余下无足轻重的小事与动摇国本的大事。
本月中旬的朝会刚开过,事关摄政王,若要对他发难,便是过了小雪后的下旬二十五了。萧寻章倒是淡然得很,连这几日的明理堂议事都不去了,待在府中,抱着春信看谢怀御练功。
谢怀御问他:“听杜伯说,你要再为我寻一位先生。”
萧寻章说:“嗯。不想上学吗?”
谢怀御说:“不是。那位先生......教我什么?”
“自然是念书,将来好入仕。”萧寻章看着谢怀御一身劲装,恍然道:“你想从武吗?”
谢怀御点头。
“行吧。”萧寻章起身,说:“我给你留意着,但是现在,先由我来教你吧。”
萧寻章带着谢怀御进了书房,绕过书架,显出了一幅庞大的地形沙盘,其上杂糅了各种常见的不常见的山脉河流走势,他说:“为武者,知天知地,胜乃不穷[1]。我来教你计其险厄远近。”
谢怀御顿时肃容。
萧寻章观他模样,有意让他放松些,说:“你倒是不惊讶。”
“你从前是掌管军权的枢密使,会这些并不奇怪。”谢怀御声音弱了下去:“更何况,你瞧着就不像愿意讲四书五经的。”
萧寻章一连为他讲了几日的知兵谋划,谢怀御开始还寻些纸墨笔砚记录,后来突然有了拨云见日之感,所见种种都融会贯通了起来。
二十五日,谢怀御早起没见到萧寻章,知道他是去早朝了。谢怀御兵法学得入了门,却对朝堂事务仍是一知半解。他想到萧寻章教导自己时气定神闲的样子,觉得似乎不应当为其担心。
萧寻章上了朝,依旧坐在那张太师椅上,神情散漫地听着朝臣奏对。
无事可议了,太后身边的辛公公掐着嗓子喊道:“诸位大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有人站了出来:“太后,王爷,臣有事要奏。”
太后说:“周卿请讲。”
萧寻章向殿下瞥了一眼,认出了那人,是礼部下主管祭祀的祠部郎中周珂。他换了个姿势,好整以暇地听他上奏。
周珂说:“太后,王爷,再有一月便是冬至了,今岁有关祭祀事宜,微臣想来讨个示下。”
太后说:“按往例办便是。”
周珂看了眼摄政王的方向,迟疑道:“可按理,今岁摄政王的庶妃庙该建成了。”
萧寻章听到帘后佛珠轻碰,似是有所顾忌,便适时地为其递去台阶,说:“周卿有何为难之处,不妨说说。”
萧寻章乍然开口,反倒令他们一惊,而后又松了口气。摄政王于庙堂之上久不参其事,还当此次仍会淡漠应之,若是如此,便顺理成章地扼制了他的权势。
然而世家也心知必不可能如此,若他是这样一个容易拿捏的人,怎么值得他们特意挑了庶妃庙一事来逼他开口。
萧寻章上次敲打就是借了庶妃庙一事,打得世家伤筋动骨,直在背后骂其目无伦理,纨绔膏梁。如今他们便要在同一事上扳回一城,萧寻章苟不与之争,岂不白费了辛苦筹谋。
周珂踌躇半晌,难以启齿的样子。户部下度支司的计相邓易走了出来,说:“太后,王爷,此事为臣之分内,还请容臣禀告。”
萧寻章挑眉,替太后开口道:“邓卿请讲。”
邓易说:“往岁祭祀,准备三牢礼乐,都是度支司周转。再有年关将至,皇宫上下修缮报账,地方官员入京述职等,具由度支司支出。若今年要赶在冬至之前修筑完摄政王的庶妃庙,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