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押郯王的地方自没有那等伤人利器,但念着郯王终究是他的皇叔,赵崇没有对他上枷锁铁镣。而郯王正是利用行动方便,寻机骗了侍卫进来,夺去其中一名侍卫长刀。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用自戕的方式就此了结自己的一生。
郯王的自戕又招来许多事。
赵崇有事要忙,未能如愿陪云莺吃羊肉锅子,只命御膳房送去了牛肉、羊肉、糕点之类的。
这也是告诉云莺无须介怀郯王自戕之事。云莺明白其中因由——郯王犯上作乱,岂有特地为这样的人伤怀哀悼之理?故而她吃这顿羊肉锅子吃得十分安心。
复过得两日。
赵崇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时,夏江进来禀报说贤妃和良妃求见。
“什么事?”赵崇头也不抬问。
夏江恭敬道:“贤妃娘娘说是为淑顺仪生辰如何操办前来请陛下示下。”
赵崇便召见了贤妃和良妃。
待她们说明来由,赵崇方淡淡道:“淑顺仪却不是爱热闹的性子,天气又冷,便不必特地摆酒折腾了。她才晋封不久,朕届时赏她些东西便是。”
直到从勤政殿出来,贤妃和良妃才互相交换了个眼神。
又在轿辇离开勤政殿的地界后,贤妃示意宫人略等一等良妃,两个人的轿辇慢慢并行走着。
赵崇的反应不在贤妃和良妃的预料。
她们本以为,以皇帝陛下如今对云莺的宠爱,便是要为云莺的生辰宴大操大办上一番也不为过。
可是皇帝竟说不必摆酒折腾了。
这又是何意?
“说来听闻入冬之后,不碰上天气晴好的日子,淑顺仪也不怎么愿出来遛波斯犬,大抵是她当真不喜这般天冷折腾罢。”良妃仿佛在尝试着理解皇帝心思。
贤妃也笑得无奈:“寻常逢妃嫔生辰,总归是要摆上一桌酒,大家一起热闹热闹的。但陛下既已发话,只能如此了。”
良妃点点头。
两个人对着无奈过少倾,才一个回去朝晖殿,一个回去无双殿。
皇帝说云莺生辰不必操办酒宴的消息直到生辰当天才传到云莺的耳朵里。
贤妃和良妃的大宫女一起来送生辰礼,顺便带来消息。
“娘娘……”送走人后,碧柳回到殿内,有些气呼呼的,“想是早已请示过陛下,却直到今日才告诉娘娘。”
云莺摇头失笑:“若要操办生辰宴势必得提前准备。”
“这不是早有预料的事情么?”
对于云莺而言,皇帝说她嫌天冷不愿意折腾,也没有什么不对。
她同样没有陪着后宫大小妃嫔们作戏的兴趣。
云莺自己想得开。
收下皇帝命人送来的生辰礼也面色如常,不想其中夹杂一封皇帝的信笺。
说是信笺,上面却只两个字——
“等朕。”
云莺:“……”
她不清楚皇帝有什么把戏,对此没有多少期待,同样没有顺从他的意思专程等着他的想法。
碧梧和碧柳却留着心。
皇帝未到,晚膳便迟迟不让小厨房送来,只让云莺吃一碗牛肉汤垫一垫。
可是一碗牛肉汤没有吃完,皇帝倒是过来了。
云莺不得不搁下瓷勺,起身与赵崇见礼,被赵崇直接将手握住。
“朕带你去个地方。”
赵崇觑一眼那碗牛肉汤,伸手让夏江递来件玄色斗篷,他一面帮云莺披上斗篷、戴好风帽,一面神神秘秘说。
第44章 心意
云莺尚在回味那碗热气腾腾牛肉汤的鲜美滋味, 便被赵崇拿斗篷裹得严严实实,带出月漪殿塞进软轿中。
而赵崇与她同乘软轿。
不甚宽敞的软轿因此变得有些挤。
云莺和赵崇紧紧挨在一处,手里被他塞过来她的紫铜鱼戏莲花袖炉。
手指默默搭在温暖袖炉上的云莺偏头去看身侧的皇帝。
她本该问一问他们是要去哪儿,可转念又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
去哪儿也不由她。
既皇帝陛下自有安排, 她听凭“处置”便是。
云莺便在沉默中收回视线。
赵崇却在这个时候朝她看过来, 并抬手揽住她的肩膀,带着她坚持不懈往自己身边靠一靠。
云莺又抬一抬眼。
随即听见皇帝压低声音问:“不是说好了等着朕吗?”
分明约定好等他来月漪殿。
她竟喝起牛肉汤, 是不信他会过来?
云莺闻言只觉得茫然和摸不着头脑:“臣妾不是在等陛下吗?”
难道她不是一整日待在月漪殿哪也没去?
赵崇轻哼, 手臂又收紧,让云莺不得不靠在他的身前。
云莺:“……”
幸得冬天穿得厚, 且裹着厚厚的斗篷, 哪怕被皇帝这么用力抱着也不至于觉得太难受。至于皇帝的莫名其妙, 自认没有做什么的云莺坦然沉默,懒得去揣测皇帝心思, 甚至惦记起那碗没喝完的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