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种田](237)

听到这个回答,黎阳一下就想到了工厂里那些外国专家,很显然,企业不单引进了外国的技术,还同时沿用了外国的管理,即便这种管理方式令人质疑。

培训结束后,黎阳和陈泽默被分配到了同样的车间,这次陈同学主动开了口,“我之前一年也是在这里实习。”

黎阳:“……”

实习的企业车型十分全面,工厂很大,车间很多,来实习自然是想要学更多的知识,又不是车间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在一个车间干活。

毕竟是初来乍到,黎阳赶紧把脑袋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给压下去,专心的听着分配的工作。

实习学生刚进车间是不允许触碰机器设备的,黎阳他们像是小鸡崽一样跟在工人身后,看着他们的各种操作。

观摩了一个星期,陈泽默可以进行简单的记录工作,黎阳他们则被委派了零碎的事情。

一起吃饭、工作、睡觉了一个多月以后,黎阳才知道,这位陈同学竟然是汽车拖拉机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明明他的桌子上面都是关于数学的书……

意外之余,黎阳还在收着涂林他们的加急信,这些信里面闲话少,都是他们从学校的师兄和实习的老师傅那里打听到的关于插秧机的种种。

黎阳看过信之后,再统一整理,然后发送给农机一厂。

工厂里的管理制度比学校还严格,不管是吃饭、休息还有上工,下工都是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这里面没有电话亭和邮局,黎阳周六周日的时候出去,才能做私人的事情。

而休息的这一天,陈同学一直都在市里的图书馆。

黎阳给海城打电话时,又习惯性的拨打到了棉花厂那里,接线员笑着问他,“咋,你谭哥那么大的车队和工厂,就没有安装一部电话机?”

黎阳也笑,这次没有留言,而是跟接线员闲聊了一会儿。

棉花厂的效益也不行了,接线员他们工资现在只发百分之七十,他嘴上说着“我不担心,厂子倒闭了,我就去给谭帅看大门”,实际上,心里还是很彷徨的。

从北往南,曾经辉煌的各大企业大都在衰败,从南往北,私营企业一片欣欣向荣。

多年以后,很多人回头看,这几年,他们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只是此时看不清未来的路,只有茫然和无措。

黎阳给海边的小旅馆打电话,特意选择的晚上,黄立安他们收摊回来,在电话里告诉黎阳今天又卖出多少东西,又赚了多少钱。

黎阳也把自己在实习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他们。

西北的天气比海城要冷的早,当黎阳被风吹的打了好几个喷嚏时,才意识到该加衣服了。

黎阳白天在车间学习,听到检测的老师傅们也在抱怨,从前他们敲一下零件,就能知道合格不合格,现在要经过那么多的检测仪器,实在是太麻烦了。

抱怨归抱怨,每个人都得好好学机器的使用,因为工厂未来更加的科技化,如果不好好学习,即便是从前手艺最精湛的老师傅,也可能会被淘汰。

晚上回到宿舍,黎阳在墙角点起台灯,看他最近搜集的到的关于连杆式插秧机的书籍和资料。

厂子里面生产出来的插秧机问题主要有几个,链轮轴容易窜动,这样会使分离针取秧苗时位置不准,还有推秧器频繁的动作,缓冲垫容易磨损,进而影响栽插的质量。

问题有很多,要一个个克服。

“耽搁分离凸轮改成双凸轮……尝试力矩从三十九±牛顿·米减少到二十五±牛顿·米……容易磨损的链轮轴进行热处理,增加硬度……”

黎阳先写,然后回头看,有不妥当的地方,然后再进行修改。

他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到了后半夜,正要掏出怀表看时间时,突然发现面前的纸张上出了一个影子。

这三更半夜的,黎阳吓的差点停止心跳。

他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

身后有人开口说道:“那里可以增加圈槽的径向,轴承就不会外圈转动和窜动了。”

是陈同学的声音。

黎阳长长出了一口气,“谢谢。”

白天的时候,黎阳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去打饭,刚坐下,陈同学也跟着坐在了他的旁边。

“给你。”陈同学递过来一张纸。

黎阳不明所以,接过来一看,上面是用铅笔写的计算公式,还有一些黑色的油污。

“这、这是啥?”黎阳不解的问道。

“精确的圆槽径向数值。”对方回道,“你资料上的轴向精度差值也很大,计算结果在背面。”

黎阳把纸翻过来,一看,果然也有更长的计算。

“昨天看了一眼,你就记住了?”黎阳惊讶的道:“这也太厉害了吧。”

上一篇:绿茶吸引法则下一篇:滚,离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