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灯下继续阅读这则新闻时,黎阳回想了一下,好像离农机厂刚分家时没多久,这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了,机会稍纵即逝,有很多人一下跑在了前面,更多的人则被落在后头。
这话题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不是说完了,而是都去看书了。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将在18周进行,考试安排时间表也在半个月前发下来了,黎阳按着时间表,选出了今年他要考的科目。
早点修完学分,早点能够实习,这是每个学生都想的,经过去年的试点,今年的学生们格外大胆,有的人一口气全都报了,反正考不过下学期还能继续考,就当先看看题了。
但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考场以及考场的座位不够,而且有些考试的时间还冲突。
因为这个,学校又紧急张贴告示,每个人最多报考十五门。
黎阳他们宿舍的六个人,十五门都报了,只是考的科目有些差别。
报完名之后,宿舍仿佛成了不夜城,每天晚上走廊都是一群人看书,黎阳的小台灯也被对面宿舍的人借走了,他不得不跟涂林一起看书。
实在看困了,俩人也撑着,脑门“哐哐”往一起碰,每天早晨在一起数脑门上的包,谁的少,就会抱拳说一声“铁头师傅有礼”。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么么哒
二更还在撸
日万很快乐,一直日万一直爽
第50章
考试前几天, 黎阳收到了大哥的信和汇款,看到地址时,他愣住了, 并不是跟之前一样来自海城, 而是B市。
信中说,他们听了谭帅的建议, 去到B市卖衣服, 左敏的身体已经好转,十分能干, 他们还一起去夜校学习……
其中还提到,他努力干两年,就把父亲母亲也一起接到B市, 这样黎阳毕业以后就可以在海城和B市之间来回走动, 一家人就能一直在一起了。
看着大哥的信,黎阳就能感受到他字里行间的自信心,十分替大哥感觉到高兴。
信反复看了两遍,黎阳正寻思如何回信,突然就听到旁边的涂林喊了一声。
不大的宿舍住着六个人, 能活动的地方可以说是方寸之间, 临近考试, 大家都会刻意放轻动静, 生怕会打扰到别人。
涂林突然这样, 一听就很反常, 大家纷纷抬头关心问道:“怎么了?”
“卡玛斯工厂着火了!”涂林瞪着眼睛,稍微调高了收音机的声音, “烧的还是发动机制造厂!”
里面播放的是俄语, 其他人听不懂。
“火灾才刚刚熄灭, 厂房化成了废墟,大量设备受到了损害……”
向宇向其他人解释道:“卡玛斯你们知道吗,二十年前引进十几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组织了五千多家汽车相关工厂和一百多家科学院,花了几十亿美元建造起来的大型联合企业,一辆车就是一个小型的先进技术展览馆。”(注:1)
黎阳点点头,他不单见过,还看了它拆卸后的样子,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十几万并不是白花的。
其他人虽然没见过,但是在他们系里面,像是这样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工业的瑰宝,集合先进工业技术于一体的宝贝,是每个机械人无法挪开眼睛的。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每个人都挺难受的。
难受归难受,考试还是得准备的。
按照考试顺序,黎阳一本本书复习,一天考试最多安排五场,黎阳第一天考了三门,第二天五门满了,第三天四门……
所有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两场考试考场不在一个楼的,离的远的,下了考场就得疯狂的骑着自行车赶路,有从左边往右边骑的,也有从右边往左边骑的,形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几天期末考试,黎阳每天也都是风景线中的一员,他和涂林报考的一样,俩人可以共同骑一个,累倒是不累,就是急,怕赶不上。
每天考完试,还得回去上楼跟师兄们打听,打听他们啥时候出发,千万可别把他们忘记了……
考完最后一场,黎阳和一群学生从考场出来,站在教学楼的门口,一个个抱着肩膀,看着外面到脚腕的雪,俱是一脸的茫然,已经到了下雪的季节吗?
一个个都忙懵了,每天看日历,却不知道已经到了十二月末。
其实之前都下过几场,很多人都压在了书本的下面。
靠着颤抖发出来的热量,一群人轰轰的跑回宿舍,加上厚衣服,然后跟自己的师兄师姐们,奔赴各个工厂。
和黎阳他们学校有合作以及联系的工厂和企业特别多,调查是有分工的,黎阳的师兄们分到的都是中小工厂,去他们那里,主要调查生产的产品,和市场上的产品的对比,总结优点和缺点,提交上去,然后学校对口的专业会帮助工厂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