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的旅途上,他打开了信,仔细查看每天的账,然后也看到了黄立安和徐国华夹在信里的信纸。
徐国华上信中写道,他被海城最好的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录取了,开学的日子跟黎阳一样,因为离家近,可以晚点出发。
黄立安在信里写他很快也要入学了,学了很多字,也会算数了,就算直接读一年级,也非常有自信,还有,他大哥赚了很多钱,他们现在都要发愁把钱放在哪里了……
“前阵子,谭哥天天三更半夜去招待所堵人家招生办的人,结果lin了雨,一直打penti,还不吃药,说他只是bi子yang……”
看着上面硕大的稚嫩的“谭”字,黎阳把信纸贴在了心口。
暖暖的。
第49章
穿越长长的平原, 火车终于抵达了重点。
提着两个大袋子的黎阳出了站台,入目便是鞥一片乳黄色的建筑,再往远处看, 一个个尖尖的顶, 刷着各种颜色,仿佛童话书中令人惊喜的彩色页面。
坐上公交车, 黎阳目不转睛的看着外面, 街边的楼并不高大,却特别有特色, 让人惊叹。
公交车到了学校门口,黎阳下去的时候,袋子太大, 被门挡住了, 车上的两个男人一人一把,帮他推了下去。
还没来得及说一声谢谢,公交车就离开了。
这个老牌学校的开学这几天,校园里格外热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齐奔这里, 都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
不用黎阳开口问, 就会有人主动帮他拿东西, 热情的询问着所在的系, 一直给带到住宿的地方。
315, 黎阳所在的机械系分配的宿舍, 一共六个人,黎阳是最后一个到的。
当然, 并不是黎阳晚了, 而是另外五个人家里远, 怕赶不上火车,早到了。
屋子里只有一个人在睡觉,剩下的床铺都是铺好的行李,人不知道去哪里了。
为了不打扰睡觉的人,黎阳放下东西,把书包里的信封拿出来,这是他在火车上写的,到了学校,就邮寄回老家、海城还有许教授,将他平安抵达的消息告诉大家伙。
学校的邮箱很好打听,绕过几个楼就到了,半路上,黎阳还看到了几个公用电话亭,心里十分雀跃。
明明是新生报道的日子,往来的人也很多,校园里却很安静,太阳大,但是却不灼热,亮亮堂堂的。
把信发出去,电话亭外面排队的人依旧很多,黎阳又在校园里转了转。
他走了大半个小时,再回去时,发现电话亭外面的人不单没少,好像还多了……
不再抱有任何奢望,黎阳老老实实的找了一个开始排队。
打电话的人一般都不会时间太长,一个人平均一到三分钟,没过多久,电话就到了黎阳的手里。
公用电话的按键上面的数字都没磨没了,不过靠着还能看清楚的数字,黎阳还是拨通了棉花厂的电话。
毫无意外,接电话的是棉花厂的接线员,他告诉黎阳,谭帅前几天刚离开海城,黎阳留下了他在学校的确切住址。
最后快要挂电话的事情,接线员问黎阳过年的时候回不回海城,这个黎阳真不知道,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课业的强度。
不过这个问题他很快就有了答案。
打完电话,黎阳回到宿舍,睡觉的人也醒了,出去的人也都回来了,六个人整整齐齐的,全了。
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相互介绍着,没两句话就熟了。
虽然还没正式开学,但是大家伙都已经在讨论学习的事情了。
“我跟人打听了,咱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实行学年和学分制并行的政策……”说话的是来自西南省市的彭东,“分必修课,选修课,还有专业课。”
“除了这个还有二学位和辅修。”郑清源跟着道。
“我觉得这个好。”黎阳的上铺李奇伟抚掌附和道:“我们学校既然注重实践,提早把学分考够了,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这是我从上一届师兄那里弄到的选修科目,听说今年还会变,但是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改动,现在还是能参考一下的。”
六个脑袋凑到小小的桌子边,看着上面的白纸黑字。
“好、好多门……”
这里的人都是刚从高中毕业,初中高中三年只学十科左右,高考只考七科,现在纸上的课长长的一溜,下面的小结那里数字是十四。
“课本什么时候发?”有人问道。
“可能得大半个月以后了,开学先军训……”
黎阳先站起来,但是他不是第一个跑出去的,六个人齐哄哄去楼上找师兄们,到了才知道,他们来晚了,书已经借出去了。
扫荡了好几个宿舍,只借到了三本书,六个人齐刷刷的去到学校后门的二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