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夫人自然也听见了这事儿,她心里可真是不得劲儿,明明这是她六十大寿,怎么偏偏贾家作为姻亲还要来抢风头?!
张大奶奶跟张二奶奶也不太高兴,原本她们就因为身份比不得迎春,在迎春跟前就没什么底气,后来又只有迎春被留在了京城,她们心里自然羡慕嫉妒得很。
更重要的是,迎春的孩子没有被张老夫人抱过去养过,这才是她们最大的意难平。
张老夫人的寿宴排场不小,只是张家家底不似荣国府那般丰厚。再说,此时还有大半朝臣还没有还钱呢,张家也不敢把排场搞得太大,只开了两天的宴会便过了。
迎春因为嫁妆丰厚,为着这次的宴会也拿了不少好东西出来。尤其是那些个摆件,张家还没有那么深厚的底蕴能随意摆出来用,宫里的皇后娘娘当然也能补贴一些。
但她还要顾着身体不好的亲儿子安王呢。对于娘家多是赏些时兴的料子跟金银器物。
就因为看到张家拿迎春嫁妆里的摆件充门面,邢夫人跟王熙凤还特意叮嘱迎春千万别主动拿嫁妆来做事。即便张三真的一时手头紧需要钱,也要提前沟通好了来。
“可别损了你的面子跟里子,来平白成全了他人,万一他人还不念着你的好呢!”
对于这些,邢夫人跟王熙凤都是有一点经验之谈的。尤其是王熙凤,她当初还放过印子钱呢,也就是恰好王晴来了,才叫王子腾帮着一起扫尾了。
要不然王熙凤也要叫外头拿住把柄了。
好在张三是真的想明白了,等张老夫人寿宴一结束,他便主动将迎春嫁妆里的拿出来的摆件都送了回去,还跟迎春说,日后只管跟着两位嫂子做事就行,出头的事儿,由他在前头顶着。
迎春看张三也没说假话,心里熨帖的同时,也觉得自己从前好似一上来就对张老夫人太过殷勤了,以至于在张老夫人那里失了体面,才搞出张老夫人以为她好拿捏,一步步得寸进尺。
第150章 探春送礼
在本朝,福建便是有了第一大港泉州港。对京城跟江南的人来说,依旧是个蛮荒之地,甚至江南人还习惯管江南以南地方的人叫「蛮子」。
对于探春来说,她先前的确不是很适应福建的气候。毕竟她自小在北方的京城长大,那里天气比江南还要干燥不少,更别说跟福建相比了。
而且福建沿海在夏季还会时常受到大风的侵扰,那狂风暴雨一来,别说是庄稼了,就是好些人家的房子都能掀上天去!
所以,一开始探春除了没有水土不服而倒下,其实身上也因为突然来到潮湿的地方而生了疹子。
好在贾家几个姑娘都是聪明又周到的,元春还从太医院特意为探春要了不少去湿气的方子,连药材也打包送了不少。
黛玉更是通过林如海的人脉,搜集了不少关于福建风貌的书籍送了探春。
便是不甚喜欢她的惜春,也特意通过忠顺王府采买了不少京城跟江南时兴的首饰跟料子,算是给探春添妆。
所以啊,探春过得辛苦,那多是她自己以为的,等她终于在夫婿的扶持下度过来那段时间,便发现她自己已经是泉州最受瞩目的女眷了。
福建这地方,山多水多,偏偏就是地少。所以很多人家若是过不下去了,便咬牙下南洋去谋生路。这出海的人多了,这泉州港也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探春听说她父亲贾政就因为代替一位富商献上了从海外来的土豆,就得了一个丰裕侯的爵位,心里便也对海外的物种起了心思。
他夫婿霍二比她看的透彻,可没她那么有信心。
“那海商想了不少法子才把土豆带回来,辗转把东西送到贾家就已经过了几年,东西在贾家手里又过了十来年,这才叫人想起来送到御前,可见,有些事情,便是大好事,中间也多的是波折。”
探春嫣然一笑,叫霍二看直了眼。
“此事艰难我也知道,我听说海外有一年三熟的稻种,我看泉州地处南方,便是没有海外好些地方那样四季如春,想必也能做到一年两熟。我们家分到的良田也不算少,且来了泉州之后又买了不少,想必能试一试。”
霍二在读书上面没什么天赋,又自觉吃不了苦。因此离了南安郡王府之后他也着急,探春说得还算有理有据,他也忍不住动了心。
“那你为何还要买那许多山?”
探春道:“我看着南方果子极多,好些果子便是江南也没有,我家有做果子露和糖水的方子,我出门时太太虽然什么也没给我,但日常也教了我不少手上功夫,我还有不少厉害的陪嫁,想必这专程栽种果树,也是一个养家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