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为科教科普基地,本城市的硬指标是“至少有一座水族馆”,而碍于场馆的建造和维护难度和成本,政府又将指标限定在“最多只能有一座水族馆”。那么,如果能把这个水族馆搞好了,那这个水族馆将成为本市“唯一一个水族馆”,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竞争的行业!
第803章 803
与其说是盘下了这个水族馆,不如说这个企业家只是买下了这个水族馆的许可证而已。
因为这个水族馆实在是太旧,不管是设计、层高、装修,都充满着浓浓的上个世纪80年代那种刚刚改革开放的风格,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于是乎,在满足基本科教要求的基础上,企业家对这个水族馆进行了彻底的推倒重建。原本的二层小楼,被完全推平。原址的地基不动,将原址改建成了一个巨大的纪念品销售商场。原本的场馆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纪念品销售的商场,可见原本的水族馆有多大,也可以看出来,新场馆的面积有多大。
原本这个水族馆的位置有有一些偏,离市中心还有32公里的距离,离最近的居民住宅区也有10.8公里的距离。周围地价极其不值钱。没有地铁,没有交通。唯一的进出途径就是私家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商以极低的价格,购入了水族馆对面的一大片荒地,并将其整平作为了停车场,足足可以容纳80辆大巴和140辆普通小汽车。别看这停车场产生不了什么收益,但是却可以极大地带动水族馆的客流。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其实这句话的本质就是要加快人员流动,将游客带入到水族馆里面来。
解决了私家车和旅游大巴的问题,同时开发商还跟当地交通部门申请,专门开设了一条交通线路。线路直通水族馆正门,和离水族馆最近的地铁站。原本离水族馆最近的地铁站有5.4公里,交通极为不方便。现在有直达班车,一下子就方便了散客的进入。即使不报旅游团,也没有私家车,凭借着公交线路,也可以很顺利地来到水族馆。
那么,客流和交通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消费”的问题了。
原本的水族馆不赚钱,就是因为原本的经营车靠吃皇粮过日子,根本就没想过赚钱。而唯一的外快,也就只是把外面2块钱一瓶的矿泉水,在水族馆里卖到10块钱这么简单。这种低劣的销售方式,不仅销量低,而且还非常令人反感。
于是乎,开发商改变这种老旧的营销方式,采用最新的销售思路。他们找人专门为水族馆设计了主题和吉祥物,将新的水族馆打造成了一个类似于“主题乐园”的环境。有了自己的“主题”和“吉祥物”,将吉祥物印在诸如矿泉水的外包装上,那么原本2元的矿泉水此时再卖到6元,游客就变得不那么抗拒了。并且,这种带有文化主题性质的纪念品,还很容易形成潮流,进而促成潮流性的跟风购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迪士尼。
不仅仅是矿泉水,还有玩偶、包包等各式各样的纪念品。这些东西的溢价和利润极高,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不需要付版权,水族馆本身就是自己的品牌,可以说0成本高利润的买卖。这些都能极大的提升这个水族馆的盈利。
而以上这些,还只是周边收入。最基本的水族馆本身都还没有设计。就像一开始所说的,原本的水族馆此时被改建成了纪念品商店,真正的水族馆本体可以说是完全重新建造的!
第804章 804
水族馆的后面有一大片荒地,可以勉强算是水族馆的区域。因为水族馆的生物特殊性,所以水族馆在馆后挖了一个巨大的坑,在里面注满了水。平时没有表演和战时,又或是需要清洗水缸的时候,那些海洋生物就会被赶到这个大坑里养着。
现在,这后面的大坑里面的水被完全抽干,不仅如此,开发商还收购了五倍于大坑的地,将大坑的面积扩大了五倍!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开发商要建造一个沉浸式的水族体验馆。简单来说,就是建造一个巨大的人造海洋,然后在地下铺设全透明的玻璃管道。人在管道里行走,抬头可以看见鱼类从自己头顶游过,而这种行走的感觉,也给人一种深海的科幻感。比起一圈圈地在一个个鱼缸前面转,显然这种游览方式更加受当代人的喜欢。
那么,建造人工海洋,最方便的自然不是在地面上“往上”造一栋巨大的建筑。最省钱的方式是“往下”挖一个大坑。不管是建筑难度,还是成本,还是安全性,都要简单很多。
加上原本的大坑,五个人工海洋被设计成了五个“生物区”,各个生物区被区分开来,又有各自符合当地生物的主题设计和装修。修好的玻璃管道不仅能够承受深度的水压,同时沿路的泛光照明自下而上,充满着一种未来科技的玄幻感,给人一种非常科幻又未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