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她北陌桑命好!
无人知晓三月前,国公府书房内。
国公爷远在边关修书一封传至府内,言明十六载前归京路上。偶遇刺客,显些身卒,好在被一农户上山采药救下。
当时身边唯有一枚羊脂玉,刻了显国公府的徽印。
农户姓北,乡里人。他见其家里有一小女,冰雪聪颖,便事后许诺结为姻亲。现下时候已至,柳姨娘又忙着张罗老二婚事,恰好将北家女儿许配给老二,成一段佳话。
段殊拿着信纸,纤长睫毛在烛火掩映下倒下阴影。
平素恣意张扬的人此刻敛下爪牙,邪魅惑人。但周身气质又无法忽略,就静静坐在那,无人敢上前扰。
他提笔回信。
圣眷愈浓,如烈火油烹。北家女,殊娶之,为上上策。
听了银屏那一番话,桑桑捂着胸口,思绪百转。
原道为何段皎那般说,原来如此。
她面上通红,两手紧攥椅背,整个府内都知道她北陌桑是原该嫁与二公子。所以,她合该是个笑话!
不,不对。此等隐秘之事该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你在说,你是在哪儿听见此话的?”桑桑问道。
银屏记得清楚,回答道:“就是去拿分例那日,奴婢刚好取了布匹出来就听见两丫头在嚼舌根。”
桑桑心头思索。
怎会如此凑巧,哪的丫鬟敢在库房外嚼主人家的舌根。
“好,我知晓。往后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别的事莫要掺和。”桑桑挥手让两人先退下。
究竟是何人,看自己不惯,使这等小计俩想让自己黯然神伤,与夫君离心。桑桑偏不,那些人也太小瞧自己了。
她们越想看见的,偏不让她们看见。
她琢磨着如何让夫君心悦自己,正托着腮沉思,思绪忽被一道声音打破。
“世子妃吉祥,小的奉世子命来取案牍并衣物。世子爷让小的转告您一声,说近日有事,就不归府了。”漱玉硬着头皮说完这些话,一膝跪于地等着回答。
桑桑认得他,几日里都是一袭青衫,是段殊身边一常见的随从。应是得力属下之类的。
“那你便去吧,若世子爷在外少了些什么,他公事繁忙顾不上,还得劳你多担待。”桑桑听后也不恼,轻声轻语让漱玉起来。
他惊的抬起头,又反应过来马上低下。
一手抱拳道:“是,这是属下的本分。万万不敢担主子的重托。”
漱玉起身低头目不斜视盯着地板,心头疑惑,世子妃这般好,貌美又脾气温和的女子实在不多见,为何世子新婚夜后就不归家。
又想起淑环县主,上次被茶盏砸破头的痛现下还记得!!
万幸,万幸,主子没娶她。
不然三个头都不够砸的。收拾好包裹,漱玉行礼道:“世子妃,小的便先告退了。”
脚步声越行越远。
莫嬷嬷使了银子从小厨房内端了碗金丝燕窝,暗骂这等狡猾奴婢。
回房内见桑桑托着腮望着窗边出神,两眼迷离无光。
心头叹了口气。
“姐儿,莫难过,尝尝这燕窝羹。”
听着声响桑桑回过神来,转头见了是莫嬷嬷喊了声嬷嬷。
小人坐在宽大太师椅上,身段娇小玲珑。小脸看着比出嫁前瘦了些许,下巴微尖,两双眸子更大了些。
“姐儿瘦了。”莫嬷嬷轻拍桑桑的后背,墨画与银屏许是不懂,但她知道桑桑前日里并未圆房。
见桑桑端过燕窝,一勺一勺喝着,见底后她接过白玉碗放在桌上。
一手拉着桑桑语重心长道:“夫人既将老奴放在世子妃身旁,老奴定要为世子妃分忧。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可不是办法啊。”
莫嬷嬷见多了官老爷有了美娇娘后还纳了一房一房美妾,宠妾灭妻之事不是没有。虽说世子不重女色,过往也无通房小妾。
但难保日后。
况且成家立业,若无子嗣,便是他不说,国公夫人也会插手。
看着桑桑尚且带着几分稚气的小脸,莫嬷嬷不忍心见着日后姐儿为夫妻之事烦忧。
非常之时自要行非常之事
莫嬷嬷低声道:“姐儿,分例那些衣裳哪够穿。老奴让下头丫鬟新采买了一些布匹。新做的一批纱衣已到了。正好晚间要沐浴了可以试试。”
桑桑明白嬷嬷说的,但眼下也无甚办法。
便也点了点头。日子再如何也要过下去,不是吗?
几个小丫鬟送了衣裳进来,装在一箱笼里。
现室内唯有桑桑一人,她面色如常打开箱笼,取出里头几件衣裳。
见着那式样她忽的面红耳赤,耳朵尖红的能滴血。
她慌乱将衣裳塞回去,面上滚烫一时消不下去。
桑桑心头发颤,这哪能叫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