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还贴了价钱,8毛钱一袋。
除了炸黄豆之外,还有炸蚕豆。
还有一干净的蛇皮袋的瓜子,散装的,旁边放着袋子,有人要的话,就直接称。
这瓜子是吴桂英批发过来卖的,进价二块多,她这里卖三块钱。
马上过年了嘛,这瓜子花生什么的,卖得特别好。
晚上来吃麻辣烫的人变少了,吴桂英就不做晚上的生意了,改成早上做生意了,做做蛋卷,卖卖炸黄豆瓜子什么的。
中午呢,还是做麻辣烫的生意。
这一天下来,这钱赚的比之前还多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笔账吴桂英是没算明白。
沈山问吴桂英:“妈,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时候,不会真干到大年三十吧。”
吴桂英也不确定,“这麻辣烫过两天就停。”但是这瓜子炸黄豆,还可以继续卖,不就是摆个小摊吗,她坐在这一边织毛衣一边卖。
沈山这才放心,又跟吴桂英提起了装一台电话的事,这样以后沈夏打电话过来就方便接了,也不用他跑来跑去的传话。
吴桂英不愿意,觉得装电话太费钱了。
整整三百五十块呢。
沈山无奈的走了。
走时,吴桂英还给他装了些瓜子,又拿了两袋炸黄豆。
又想起文瑞爱吃糖果,她这没有啊。
明天去批发市场进一些货好了。
吴桂英想。
沈山走后,李寡妇犹豫着过来了,“东家,我看咱们这铺子活也不重,要不,我还是回去吧。”
吴桂英一惊,“你想走?”
“不是,我在这没帮上什么忙,就洗洗碗,洗洗菜,挺对不起这工钱的。”李寡妇特别不好意思。
之前中午晚上都有碗洗,要洗的菜多,她这心里安稳,可这两天晚上不开业,这活轻松了一半。
她不想占人便宜。
吴桂英才知道李寡妇不是真想走,松了口气,“咱们马上过年了,过年肯定清闲一些,等年后来了,这活就多了,到时候你可别叫苦啊。”
李寡妇一听年后的活多了起来,顿时放心了,于是安安心心的留了下来。
沈大国找吴桂英商量,过年老回家的事。
沈爷爷沈奶奶在老家,沈大国这个大儿子不可能不回去,一家人团团圆圆,总不能让两老自己过。
二弟妹心眼比针还小,现在都不待见两老。
吴桂英:“要回去你回去,我不回去。”
沈大国道:“我回去了,你怎么办?”
吴桂英说:“老二说除夕过来跟我们一起过。”还要在这边住几天呢。
她才不是一个人。
而且,大儿子沈山今年说不定也可以跟他们一起过年。
沈大国犹豫道:“那这样,中午咱们一家在这边吃午夜饭,晚上我回去跟爸妈他们一起,等那边的年拜完了,我再回来。”
“去吧!”吴桂英才不留他。
那就这么定了。
沈大国虽然觉得吴桂英不跟他一起回去有些难受,可是一想,孩子们都在身边呢,他什么时候过来都行。
也可以白天回去,晚上回来嘛。
-
又一天下午。
孙秋枝来市集买东西的时候,又落到吴桂英店铺这边了。
是有喜事要告诉吴桂英:“我家成才啊,带女朋友回来了,两家年后正式相看,我估计明年就能结婚了!”
说话时,神彩飞杨的。
“恭喜啊。”吴桂英笑着。
她心里骄傲的想,她儿子她闺女今年全结婚了,她还没出去炫耀呢!
又听孙秋枝说:“你看报纸了没?”
吴桂英还真没看,“有什么大新闻吗?”她问。
“《春节联欢晚会》你知道不?”孙秋枝觉得吴桂英真是赚钱赚傻了,什么都不知道,她说得眉飞色舞:“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八点,在央视播出,说是有好多节目呢,唱歌的,跳舞的……”
又说吴桂英,“报纸上那么大的标题,你都没看啊?”
说完又往吴桂英店铺里头看了一眼,“你家还没买电视啊?”
吴桂英青着脸,“没呢。”
又来了。
这孙秋枝又要炫耀她家电视机了。
果然,被吴桂英猜中了。
“那太可惜了,第一届晚会呢,那你们可看不成了。”孙秋枝然说,“要不你上我家看去?村里人那天都说要搬凳子去我家电视呢!”
正说着。
外头来了一辆小货车,下来两个年轻人,一个手里拿着地址,朝吴桂英走了过来,另一个去小货车后面,拉开货车箱。
拿着地址的那个人盯着吴氏麻辣烫的招牌看了好一会,这才走进来,“请问,吴桂英同志是住这里吗?”
吴桂英过来了,“我就是,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