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安麻木的眼神转动了一下,他扑过去,一只眼睛在杂草般的头发中露出来,哑声问道:“陛下……陛下要杀了我吗?”
狱卒没有说话,只把饭给他端进去,这是例行公事,他没有要回答问题的义务。
“可我也是没办法啊……”赵平安说着生涩的大越语,他畏惧死亡,否则就不会投降了。
狱卒推了推碗,关在牢里的人说什么是不用在意的。
赵平安眼神一暗,猛地抓住狱卒的手,厉声道:“我有话要给陛下说!请让我见陛下一面!”
狱卒皱了皱眉,赵平安抓得太紧了,他甚至无法挣脱:“陛下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
赵平安凑近了他,打翻了饭碗,脸紧紧地贴在铁栅上,一双眼睛用力到几乎突出:“我有霍屹意图谋反的证据!霍屹!”
狱卒吓了一跳,呆愣在原地,惊叫道:“霍大将军?!”
“他现在是大将军了?……哈哈哈。”赵平安笑道:“没错,就是霍大将军!”
狱卒不敢怠慢,连滚带爬地跑出了大牢,先去见了自己的头子,狱卒头子也没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他能决定的,于是又去找自己上司,这么一层一层往上报,廷尉署知道了,御使大夫也知道了,丞相也知道了。
皇帝陛下也知道了。
周镇偊当即就冷笑出声,这群人平时上书就总暗搓搓地指责霍屹,如今甚至到了直接泼脏水的地步。他本来决定不予理睬,但这个消息,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感谢在2021-01-09 23:46:56~2021-01-10 20:11: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三文鱼公公、余四海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阳台君 7瓶;04071022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零一章 河西之战
以御使大夫为首, 带领了很大一批官员,坚持要审问赵平安。
御使大夫叫常汤,在霍屹不断升迁的道路中,他也是眼红的人之一。身为御使大夫, 他的职责就是说朝中大臣的坏话, 他也努力撺掇了很多人说霍屹的坏话, 可惜的是,这并没有对霍屹造成任何影响。
当初他派朱久迈寻找霍屹的把柄, 最后导致朱久迈自己进去了, 这件事常汤一直记在心里。
所以当常汤得知赵平安的消息之后,纠结了现在的所有力量,坚持要审赵平安。
对于没有立场的朝廷中人来说, 毕竟是关乎谋反的大事,而当准备谋反的人是霍屹时,这件事总是非常可怕的。
谋反最重要的是什么,兵和粮。
霍屹有愿意为他出生入死的兵, 有食邑万户的粮食,想到这里,就不禁让人冷汗直冒。仔细想想,霍大将军要谋反, 实在是可行性很强的一件事。
于是赵平安就被从牢房中提了出来,直接带到了紫微宫中。
而这足以轰动长安城的消息,霍屹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首先安慰的是丛云梦,丛云梦听到这个消息后,心神恍惚, 直接昏了过去。她再次醒来的时候,霍屹坐在床边, 努力安慰她:“娘,不会有事的。”
丛云梦握住他的手,眼里惊惧犹存。
“果然会这样……还是这样……”当初的霍丰年,正是在最顶点的位置,被越云帝怀疑,才落得自绝的下场。
如今,这样的事又要重演一次吗。
“赵平安那个混蛋!早知道我就杀了他!”霍灵月在旁边咬牙道,她愤怒至极,以往的冷静和理智尽数灰飞烟灭。
“小月。”霍屹低声道:“别这么说。”
霍灵月撇了撇嘴:“这种子虚乌有的事,小叔叔,陛下一定会相信你的。”
“我知道,你先出去。”霍屹吩咐道。
霍灵月离开之后,丛云梦默默流下眼泪。
“你有没有做过并不重要。”丛云梦黯然道:“重要的是,皇上会因此怀疑你吗?”
霍屹没有回答,他为丛云梦擦干眼泪。
“伴君如伴虎,我们也许应该早点离开长安城。”丛云梦喃喃道:“我以前和你说过,你说北伐还需要你,河西战役胜利之后,你就会解甲归田。”
“河西战役还有最后一战,我必须亲自去。”霍屹跪在床边,为母亲整理着鬓边的白发:“娘,这次会深入大漠,那里有匈奴王庭,有军臣单于,我必须要亲手杀了军臣单于。之后,我就可以带你回蜀郡了。”
丛云梦迟疑地问:“你还能去北伐吗?陛下会允许你带兵吗?”
霍屹:“会的。”
虽然这样说,霍屹心里是没底的。
霍府外,一个小黄门站在门口,态度颇为谨慎。
他见了霍屹,道:“霍大将军,陛下请您前往大殿。”
霍屹平静地问:“要审赵平安吗?”
他语气平淡,但小黄门立刻浑身冒出冷汗,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迫,勉强答道:“是。”
要审赵平安,还让霍屹亲自去的意思,就是要连他一起审了。
霍灵月磨了磨牙,这种毫无依据的事,只因为别人一句话,小叔叔就要遭受这种待遇。
造谣真是毫无成本。
霍灵月面色冷凝,胸口戾气不断翻滚,霍屹回身按住她的肩膀,登时让霍灵月冷静下来。
“小月,我去一趟,你在家里,好好照顾奶奶。”他蹲下来,伸手握住霍灵月的拳头,柔声道:“好好照顾奶奶,你长大了,小月。”
霍灵月今年十四,明年便是十五,及笄之年。
他随便换了一身衣服,跟着小黄门离开了霍府。
小黄门对他丝毫没有任何不敬之处,待他如往常一般,大部分是不相信霍大将军会谋反的,毕竟霍大将军如今已经位极人臣,陛下也足够宠信他。当了皇帝,不一定有他现在这个将军当的舒服。
但霍屹知道,自己确实是有过谋反的意图。
而当初的北军,是有一些人知道这事的。
霍屹十六岁进入北军,在霍丰年的领导下参战,一年后,他和霍丰年意图前往大漠,惨败而归。十八岁的时候,霍丰年在家自绝身亡,他放了一把火,身影在火焰中被吞没。
霍屹冲进火海之中,想要救出霍丰年,霍丰年把他推出去,他留下的只有手腕处延伸到手臂的烧疤,再也无法消除。
君臣关系,自古便有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一个人,如果当他是皇帝的时候,他就脱离了人的身份,成为了天子。皇帝在某种程度上,和国法有着相同的地位。
如果国法让一个人死,那是理所当然的。就算是判错了,那也是人的错误,没有人能怪罪到国法本身。
皇帝同理。而皇帝除了拥有让人死的权力,也有赦免他人的权力。
例如当初镇南王谋反一案,镇南王的后辈本应该也是死罪,但周镇偊赦免了他的后代。
皇帝让一个人死的时候,就如同国法一样,不管合不合理,任何人不可能心生怨恨。
夏王朝是一个更加□□的时期,夏皇帝曾因为贪污斩杀两万官吏,其中有罪该万死的,自然也可能有无辜者,但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子女,是不可能怨恨夏皇帝的。相反,日后有机会,夏皇帝会让他们当官,他们便仍然可以为皇帝效忠,登上高位,掌握权力。
这个,叫赏罚分明。
这是君臣之间的默契,如果皇帝杀了人之后,还要担心他儿子怨恨自己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诛灭全族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臣保证对陛下无怨恨之心,保证臣的家族后辈亲眷都没有怨恨之心。
所以皇帝你就杀我一个人吧。
当然,这只是理论,人还是很情绪化的。
十八岁的霍屹就陷入情绪化之中,他觉得父亲没错,为何要自绝以证忠心。冲动之下,身处长安城的霍屹在筹备之后,确实准备杀进皇宫之中,为霍丰年讨一个公道。
当时的北军,由他和赵平安统领,霍丰年一事后,赵平安的职位比他高,但北军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