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九零之年年有余(22)

刘红也不再拘束,招呼儿子女儿夹菜吃。两个较小的女孩儿没了拘束,吃得满嘴油光,大哥刘大军也是夹了一筷又一筷,刘建强和刘红两个大家长也有些没脸没皮起来。

这味道确实是稀罕,家里可不会做。

直到这顿饭结束,刘家都没有人提及让赵艺伟带他们进山的话。

这样善良朴实的一家人,赵年年自然不吝啬给人炒糖炒栗子吃,那香甜味道的糖炒栗子端上桌,又勾起了在场所有人的馋虫。

刘红一家往后几日都仍是回想着在赵家吃的这一餐饭,还有那美味的糖炒栗子,往后赵家有什么事一定要多多帮忙,能吃上几口饭菜也是美的。

第二日一早下起了雨,雨丝细细密密从空中落下,天地间一片灰蒙蒙。

若不是前一日接了别人的订单,这日赵年年夫妻俩就不打算出门了,或者晚些雨小了再出门。

可这前一天才接了单,这雨也没大到出不了门,顶多就辛苦一些,可不能因为怕辛苦就失了诚信。

做生意呢最怕的就是不讲诚信,这不是失去一个订单的问题,而是失去一个良好的口碑,一个宣传的的好机会。

处理好板栗之后,夫妻俩就各背着一个竹篓前往王叔家。

下着雨,王叔的儿子和婆娘自是不让他出门的,赵年年也没打算劳烦他老人家,花了钱跟人租了车,由赵艺伟赶车,两人冒着风雨往镇上去。

赵年年身上穿的是家里唯一的老旧雨衣,头上戴着斗笠,而赵艺伟身上则披着蓑衣。

夫妻俩冒着斜风细雨到达镇上王英家,衣服都湿了一大半。将竹篓从车上搬到屋檐下,赵艺伟就让赵年年去换衣服——赵年年用塑料袋装着两人的备换衣物,他自己则去井边打水。

赵年年脱下雨衣,将身上带的东西放好之后,接过王英帮拿出来的桶和盆,往桶里倒板栗,王英在一旁帮她。

赵年年:“英姐,今天借你家灶台用用。”

王英:“用吧,随便用。”

“英姐你人真好。”赵年年嘴甜道。

王英都不好意思了:“灶台值几个钱,还跟我这样客气。”

说话间赵艺伟打了一桶水过来,看到赵年年仍穿着那身衣裳,又道:“秀秀,听话,去换衣服吧,我来弄就好。”

“我没事,”赵年年帮他解下蓑衣,“这个重,你穿雨衣。”

抱走蓑衣,拿来雨衣给他穿上。

王英看向站在身后不远的自家丈夫,两人相视一笑,她走过去,扯着丈夫的衣袖走开了。

赵艺伟劝不动人,只能去井边再打来几桶水,快速将板栗洗干净。

做好这些,赵年年这才去换了衣裳,赵艺伟撑着伞到市场后门他们平日架锅卖糖炒栗子的地方等卖家。

首先等来的是卓涛派来的人,赵艺伟将人请进王英家院子里的棚子下坐着,给人倒了杯茶水,这才进厨房去炒栗子。十斤糖炒栗子很快就炒好了,赵年年包好之后用塑料袋装好给人送去。

五十元到手!

卓涛派来的人离开没多久,那预定五十斤糖炒栗子的临镇大叔也开着小车来了。赵艺伟让人在车里等着,他炒好再给人送过来,那大叔却不愿在车上闷坐着,撑着伞跟在赵艺伟身后进了院子。

赵年年已经在棚子底下候着,看到人过来,笑脸相迎:“您先做着喝口茶,我们这就给您炒。”

周华和蔼一笑:“不用,去厨房候着吧,看你们炒栗子也是一种享受。”

赵艺伟迅速烧好火,将盐和板栗倒入锅中开始翻炒,周华就站在一旁同赵年年说话:“你们住这?”

“不是,我们住十里村。”

周华脸上露出讶异之色:“那你们是冒着大雨从村里出来的?”

“对,跟你约好了,可不能让你白跑一趟。”赵年年笑道。

周华一瞬不瞬第看着赵年年:“你就不怕我因为雨太大不来了吗?”

赵年年又笑:“怕啊,但我们做生意的,更怕失了诚信,丢了口碑。”

周华愣住,随即笑了。

想不到居然能从一位农村小姑娘口中听到这样的话。他在饭店做采购这么多年,碰到无数的商人,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一番话。

不由对赵年年另眼相看。

赵艺伟将第一锅糖炒栗子炒好之后,赵年年就在一旁称斤,用纸袋子给人一袋一袋装好。

周华见那旁边还剩余不少板栗,问道:“除了卖给我的这五十斤,你们还余下多少斤?”

“五十来斤吧。”赵年年回道。

周华指了指门外:“这下着雨,你们今天的生意难做,这雨势又有越下越大之势,你们晚些回十里村也不安全。赵姑娘,不如这样吧,剩下的这些板栗我都包圆了,也省得你再运回去。不过我都要生的,价钱我出3.5元一斤。”

周华觉着自己开出的价格很是公道,小姑娘急于卖出,定是不会拒绝的。

哪知赵年年听完后一点不动心,笑道:“这剩下的几十斤板栗我们还没做任何处理,放几日是无事的,不过周老板既然想要,那我便以您说的价格都卖给您,算是感谢周老板今日冒雨前来。”

赵年年态度不卑不亢,表明自己这些板栗不是因为卖不出去才贱卖给他,而是看在他今日守约前来的份上,才将这些板栗低价卖出。

这番话里表明了赵年年对于守信之事的态度——买卖是相互的,守信也应当是相互的,他人诚信待我,我也诚信待人。

周华确实盘算着与她恩惠,没想到被小姑娘一眼看穿,还棋高一着,东西卖给他,同时还做了人情。

周华不由又高看赵年年一眼,和这姑娘打交道,看来是不能存着糊弄人的心思。

周华笑道:“赵姑娘,不如这样,你家里还有多少生板栗,我全都要了,价格我们可以再谈谈。”

赵年年仍是没有半分动心之色:“周老板,这板栗啊也只有今日才卖您生的,往后我们赵记还得靠这板栗打响名头,辛苦是辛苦点,可这名声打响了,带来的效益却是长远的。”

一个人的抱负,往往透露在话语中。周华再次被折服。

他自己也是想着要用这糖炒栗子招揽更多顾客到饭店用餐,才想要跟她采购生板栗,到时店内香味一出,那些老饕还不蜂拥而至。

他年少时就跟在自家老板身边,头几年什么都不懂,这一年年的积累下来,才懂得这些个生意经。这农村小姑娘年纪轻轻就懂得何为品牌效应,着实让他惊讶。

“赵老板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识,真是难得。”周华不吝赞美之词。

将生、熟两大份栗子用塑料袋分别包好,送到周华车上,人离开之后,夫妻俩才回到厨房,将厨房收拾干净。

牛已经在后院吃饱喝足,两人将牛牵出,趁着雨势更大之前驱车返程。

车子从镇道缓缓驶出,一道细细的呜咽声传进赵年年的耳中,她循着声音看去,就见一只通体灰色的小狗蜷缩在一棵树下,冻得瑟瑟发抖。

她赶紧让赵艺伟将车停下,跳下车将小狗抱上车,护在雨衣之下。

那小狗感受到暖意,身体直往她怀里拱,起初还哼哼唧唧,渐渐安静下来,努力睁开圆溜溜的大眼睛,打量自己的救命恩人。

牛车孤零零行驶在荒凉的山道上,雨势和来时一般大,不过风倒是小了些。

前头雾蒙蒙一片,看不太清道路,赵艺伟不敢将牛车赶得太快,以免车轮遇着黏土打滑,翻了。这摔伤自己不要紧,摔伤老婆可就坏了。

良久之后,牛车才到达三里村的山道,得得牛蹄上混夹着雨声落入猫在山道旁的两个彪形大汉耳中。

来了,猎物来了!

第19章 以多欺少 不要脸的人

等牛车近了, 两名彪形大汉从草丛里走出拦车,装作要搭顺风车的人。

当时赵年年在逗怀中的小狗,又对现下的治安没有深刻的认识, 没有及时发现这一隐在危险。

而赵艺伟, 为人纯良热心, 没有亲历过拦道抢劫, 看到人拦车,没作他想,就将车停了下来。

那两人装作要和赵艺伟搭话,走到他跟前, 趁其不备, 为首的那人抢过赵艺伟手上牵牛的绳子, 同时拳头一勾,往赵艺伟脸上就是一拳。

说时迟那时快,赵艺伟躲闪到一边, 同时条件反射的抬脚踢在为首那人的肚子之上,直踹得那人连连后退几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