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番外(316)

作者:意元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治从前一直地听过李初说起所谓的联姻是最不可靠的结盟,只有真正的强大才能让人害怕警畏,永远都不敢进犯。

和亲的事,有过一回就算了,往后他们大唐的公主再也不要和别国和亲了,都是忘恩负义,只为利动的人,管他们做什么。

虽然理是粗了点,但确实说得对。

李治可不想让天下人都觉得,身为皇帝的人能护得住天下人,却护不住自己家的姑母妹妹和女儿们。

德宝听到李治这唯恐天下不乱的语气,想起李初的杀伤力,好吧,反正自家的陛下是巴不得让天下人知道他这个皇帝最是护短,尤其护那为了大唐做出贡献的人,他更要护着。

皇帝不方便说出口的话,李初会帮李治说出来的,做皇帝的人总不好太怼臣子的,只要最后表态的时候李治适时的表明就够了。

“诺。”德宝应下一声是,保证一定把折子绘声绘色的读完,不会让他们的陛下失望。

“陛下,眼下吐蕃的新任赞普有着我大唐和吐蕃的血脉,文成长公主更是他的生母,是否还是应该让文成长公主回到吐蕃去?”一上朝,李治才坐下,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进言。

“当年文成公主和亲是为两国的和平,虽然上任赞普所行之事有失仁义,但我大唐乃是泱泱大国,岂能同他们计较,不如让文成长公主回到吐蕃,再续两国之好。”

理由说来都是为了大唐好,李治道:“此事是安定公主所为,你们的进言,不如也听听安定公主的折子吧,听完之后你们再决定是否应该送文成长公主回吐蕃。”

直接把事情全都推到李初的头上,李治这个当爹的……

众臣子都想到李初了,这一位的杀伤力着实的强大,他们的心里确实也是七上八下的,不能确定去了战场回来后的李初是不是杀伤力更猛。

结果证明李初的杀伤力更猛了!

李初先是细细地道起文成长公主自从嫁入吐蕃后这三十年来如何融入吐蕃,如何将大唐的文化传扬给吐蕃,在吐蕃百姓的心里受到何等的尊敬,可是夫妻相伴多少年,最终为了争利,为了让大唐分利,吐蕃的那位赞普做出无视文成公主的事来。

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代表大唐和亲吐蕃的文成长公主是何身份还用得她重申吗?吐蕃尚且如此待她,只为了光明正大的撕毁两国的盟书,大举兴兵,这样的国,是大唐可以将公主托付的?

为大唐出生入死的战士,大唐不该爱护他们,不该顾及他们的生死?将士不畏死而守国,国不卫于将士?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

将士卫国而国宁,寒尽天下人的心,国将何存?诸位只想利于国,却不思人之常情,纵舍小家是为国,国便应该理所当然的利用天下人为国之心,无视于人之常情,明知将士归于异国是死路,并非是一场一定要打的仗,依然要去打?草菅人命,是立国之本?

不管是从国或是大义又或者是人情来,李初样样都说得义正辞严,不能否认一群想让文成长公主回到吐蕃的意思就是为了两国的和平。

但是如今的吐蕃无力再和大唐起兵,文成长公主的儿子,吐蕃的新任可汗也是个有脑子的,否则的话也不会同意李初迎文成长公主归唐。

两国的君王都乐意文成长公主归唐的,一个个臣子反而想把文成长公主送回吐蕃,能多长点脑子,多长点心眼吗?

最后的最后李初把两国君王的心思道破,一个引起吐蕃几乎灭国的和亲公主,就算那是他的亲娘,但是这个亲娘不在吐蕃他还好接管吐蕃的政事,文成长公主一但回去了,带给他的将是多大的麻烦,能否请人细细为他想想,脑子别留着当摆设。

一群迫切想让文成长公主再回吐蕃的人听完李初的折子,不少的人的脸都红了,羞的啊!

能不羞吗?枉他们自诩国之栋梁,连那么简单的一个人之常情都想不明白,还要李初提醒的他们,脑子有的吗?

被李初问到那么一个份上,着实的让人羞愧。

“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李治听完了,不仅是把人各种的理由都驳了回去,更是真接的问人长没长脑子,扬眉吐气吧?

可不是一个个都不长脑子,长脑子的人会想不到眼下的吐蕃之乱因何而起?和亲的那一个人现在回到吐蕃可以引发一阵动乱,不长脑子的人非想让文成长公主回去,完全就是让文成长公主送死。

文成长公主是不畏死,但是这样不必要的死为何要做?

再者大唐先前已经将文成长公主接回来了,吐蕃的新任赞普分明是将文成长公主托付于大唐,亲娘安全着,他就可以放开手脚的收拾吐蕃各方的势力,要是这个时候大唐把人送回去,文成长公主但凡有半点的差池,都会算到大唐的头上。

和亲是为两国能够永远交好,现在吐蕃的实力一落千丈,此时此刻大唐什么都不做,就让吐蕃自己内乱不休,他们就在旁边看好戏就成。

好好的看戏不乐意,非要掺和进去,脑子进水了吗?最后可能还会给他们大唐惹来祸事,都是什么国之重臣,栋梁之才啊,没病?

“陛下,臣等思虑不周,还请陛下恕罪。”吵得太久了,久得李治都烦透他们了,现在有了李初出面,李初把话说得多直白,够清楚的了,要是他们依然的执迷不悟,官也别当了,趁早家去吧。

李治道:“这么说,你们不会再跟朕提起所谓的让文成长公主再回吐蕃的事了?”

总得要问一句准话的,李治压根不想理他们,只是每天都为了这样的一件事吵来吵去,李治很无奈的,现在李初都指着人问他们究竟长没有长脑子的,李治也得问问他们,从今往是不是不会再寻他旧话重提?

总说一件明显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尤其不会不损于大唐的事,李治听来听去是会很心烦的。

“臣不敢!”谁能听不出李治言语间的怒意,连忙的道着不敢,李治道:“朕不以为你们有何不敢的。”

文成长公主都回到大唐了,他们还能不厌其烦的进言想送文成长公主回吐蕃去,朝令夕改,完全是想让李治自己打自己的脸,瞧瞧李治的脸痛是不痛。

李治反讽他们一句,接着摆正位置地问道:“还有其他事吗?”

问得算是客气,有人出面道:“陛下,吐蕃一战有功之臣皆以有赏,但不知安定公主如何赏赐?”

听听这关心的语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怕李治亏待了李初。

李治挑了挑眉头道:“朕的公主和朕说,她为大唐的公主,一直以来蒙天下人庇护,她今日长成,有护天下人的能力,尽一分心,保家卫国都是分内的事,不值一提,让朕不必行赏。”

话早李初说的,李治可不得让他们都知道李初并不好所谓的赏赐,其实李初能在军中如鱼得水,也和她这些年没少收容因伤因残退役的老兵有关,一个能够善待他们同伍兄弟的人,他们自然也相信李初会善待他们。

因此李初出谋划策,对战吐蕃,所有的将士无不应从,尤其她把吐蕃都搅得天翻地覆了,可见是个有本事的人。

那更得唯命是从了,李初就这么打下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虽然没有亲自上过战场,还是因为被人拦着,要不然李初都想到战场去了。

“陛下,公主孤军深入破吐蕃内部,令吐蕃自相残杀,于吐蕃一战中立下大功,旁人都赏了,岂能不赏公主的啊!”瞧瞧李初都不想要赏了,却总是有人心急的为李初讨赏,开口的亦是将军,像他们这样出生入死的人,心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就是觉得李初这一仗干得漂亮,说是首功都不为过,必须应该重赏的。

“不错,陛下,公主立功,理当有赏。想我大唐的公主执军掌兵者,如平阳昭公主,今日又有安定公主,谓我大唐之福也。”一番话道来,开口的那是李氏宗亲的人,李治看了看在想着关系,宗氏不说了,不成器的儿子们在李初的带领下都成了器了,执天下的财道,多少人都不如。

“依你们所见朕该如何赏安定公主?”李治带着试探地问起,想知道臣子们对于赏李初有什么底线?

想到李初昨天提出要做的事,兵马给还是不给呢?

上一篇:清穿成康熙表妹下一篇:永明女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