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番外(315)

作者:意元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明摆着是不会告诉李初的了,李初就算追问下去,她能从别人的嘴里问出自己想知道的事,难道还能从武媚娘的嘴里问出话来?

万万不可能的,就如同李初自己,她要是不想开口说的话,谁问都是没有用的,都是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回吧,你还要写折子明天递上去,朝臣都在等你给他们一个交代,谁让你先斩后奏的将文成长公主迎回来了。”武媚娘指出事情都是李初自己惹上的,这么大的一件事啊,李初可得好好的把人怼老实了,别让人总想尽办法的捉她的小辫子。

李初拧紧眉头,不能从武媚娘的嘴里问出自己想知道的消息,这是一件让李初很郁闷的事。

“放心,到了该让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让你知道的。”武媚娘一眼看破李初的心思,竟然和李初下了这样的保证。

“只怕到那个时候也是天下皆知了吧,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知道了。”李初如何不知武媚娘,她不怀疑武媚娘和她说假话,只是觉得到了那个时候怕是不仅仅她一个人知道武媚娘准备做什么,天下人都知道了。

“那样不好吗?你也不需要左右为难。”李初啊,对他们一对父母从来都是不偏不倚的,李治但凡问起武媚娘治点滴,李初从来不瞒李治,同样在武媚娘的面前李初也从来不会特意去瞒着李治的心思。

不让李初知道得太多,确实是为了李初着想的,不让李初陷于两难之境,有什么不好的?

“母亲,你现在拥有的还不够吗?”武媚娘这辈子最大的追求是什么李初总是明了的,既然知道,大抵也可以知道武媚娘会有意瞒着她的都是什么样的事,因此着急地问武媚娘。

武媚娘笑了笑,“你拥有的在我看来也够多了,可是为什么你依然要上进,依然想不断的努力?”

李初道:“因为哥哥做不到,因为那是父亲想要我去做,更因为大唐真实的存在这些问题,我不能当作自己什么都没有看见。”

武媚娘轻声地道:“我和你的理由大同小异,不过都是因为我们之间各自有着不一样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不断的前进,绝不会后退。”

现在的武媚娘就是在前进,不断的前进着,定然不会因为李初的一番话而后退,如同李初不会因为武媚娘的警惕而因此后退。

萧太后:“群主,怕只怕武后有了再进一步的心思。”

皇后的位子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太后,这是想盼着李治死?

不,不是的,于别人来说皇后进一步是太后,对于武媚娘来说进一步不是太后,而是皇位。

李初的眼中闪过光芒,这样的话她是断然不敢问出口的,一但问出来,从来没有想过武媚娘会有如此想法的人,立时都会明了武媚娘的不同寻常,接下来对于武媚娘将是灭顶之灾。

吕太后:“群主,有些问题不能问,问出去之后可就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宣太后:“是啊,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女人会想当皇帝,至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人认为有女人可以做到,武后就算生了此念,就是你的父亲李治都料所不及,所以你不要去说破,一但说破迎接你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谁乐意皇位被人抢啊,就算武媚娘没有要抢李治皇位的心思,但是一切的事情若是按武媚娘步步为营下去,皇位定然是她的。

孝庄太后:“群主,就算武后成为皇帝,那对你来说最难的是如何护住李家的人,其他对你而言是一样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孝庄太后继续,“群主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武后可以登基的事,系统给你的任务也仅仅是庇护李氏宗氏的人,保护大唐河山,只要你做到了就可以了。显然系统也清楚,有些事是改不了的,不管有心或是无心,都一样。”

李初的安静对武媚娘来说是好事,她的心思她自己清楚,并不能同外人道也。

别的人是不敢当着武媚娘的面问武媚娘这样犀利的问题的,独独李初不一样。在李初的心里只有她想不想问的问题,没有她不敢问的。

武媚娘伸出手握住李初的手,想要终结今天聊天的内容。

“时间不早了,快些回去休息。不累吗?看你眼下都是黑眼圈了。”心疼李初不假,武媚娘确实不想让李初太累了。

话不能说透,李初一时不知如何面对武媚娘,回去休息也好。

太后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武媚娘怎么会突然起了那样的心思。先前她们就为此事讨论过,武媚娘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颗想当皇帝的心。

像她们这样敏锐的人,不可能在明知道武媚娘会有心当皇帝的情况下不注意武媚娘的心思变化。

在李初离开洛阳之前,她们可以确定武媚娘并没有此心的。可是李初一去数月再回来的时候,武媚娘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期间如果说完全没事,谁都不相信。

不断的有人撺掇李初去把事情查清楚,要是不弄个明白,终究一日不得安心。

可是李初身边的人,要么是李治的人,要么是武媚娘的人,就算有属于李初自己的人,要是李初去查这些事,行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李初不敢保证事情能瞒好,要是闹出去是要出大事。

太后们继续的争,继续的吵,独独沉下心来的李初挥笔如洒的写着折子,洋洋洒洒的文字,字体端正,自成风骨,每每瞧着李初的一手好字,太后们都不得不称赞一声。

孝庄太后:“字如其人,铮铮风骨,寸步不让。”

吕太后:“群主这一手好字也是不容易,练了多少年才练出来的。”

宣太后:“若无这样练字的决心,如何能像今日一般的坚定不移。”

李初:“好了太后们,莫挖空心思的夸我了,我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眼下的处境挺好的,至少不是让我处于两难之间决择,但将来,总有那样的一天,我必须两择其一。”

有些事大家都避之不谈,不谈不代表不存在,就是不知道会到什么时候爆发出来。

萧太后:“人生得意需尽欢,群主不用想得太多,想得太远,过好当下难道不重要?”

李初郑重地回答:“眼下,最是重要不过了,若是连眼下都无法掌握,若是连眼下都控制不住,还要过什么?”

将折子上面的墨汁吹干,李初道:“看看文成姑母,她这一生为大唐不远千里的去往吐蕃,吐蕃如此待她,她只是想回到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的国而已,都有那么多的人不同意,巴不得文成姑母死在吐蕃。人心太贪了,他们永远只想无限的索取于人,而从来都不曾考虑过回报一二。”

萧太后:“骂他们,狠狠的骂这群忘恩负义的人,不能就那么饶过他们。”

李初道:“不仅要骂,我还要抽他们的脸。再有提起让文成姑母往吐蕃去的人,就该让他们自己去,要是他们这些自诩国之栋梁的人都不敢去,最好不要再要求任何人按他们的大义去。”

所以说,李治让李初写折子这事,完全是觉得事情太小了,恨不得李初把事情闹得更大一些,天翻地覆的好。

第二日的早朝,李初直接将折子送到李治的手里了,李治连看都不看,只是给了德宝,“一会儿当众念来。”

有后门的人,折子直接送到李治的手里,李治连看都不看,干脆利落的就让德宝当众念出来。

“陛下,奴先给你念一遍?”德宝不过是为了安全起见,小心翼翼的询问,思量是不是让李治先听听李初的折子上究竟都写了什么。

李治摇头道:“不必,朕的初儿会怎么说话,朕心里有数,一群忘恩负义的人,就该让人狠狠的骂一通。”

是啊,怎么能不骂骂,李治对于李初将文成长公主接回大唐的事举双手同意,一个为了大唐付出半辈子的人,受人陷害,所嫁之国再无她的容身之地,怎么就不能回来了?

不愿意让文成长公主回来的,说是为了大唐和吐蕃再次修好,第一次的交好都成这样了,不顾两国之间的联姻,还构陷于文成公主,两国再交好,怎么交,交得了吗?

而且吐蕃经此内忧外患,他们还有资格和大唐抗衡?这个时候不需要文成长公主,吐蕃生怕大唐会趁人之危,巴不得求着大唐在这个时候不与他们兴兵。

上一篇:清穿成康熙表妹下一篇:永明女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