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太太(63)

作者:迟语公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孙山并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大宋太后的感慨,只是对刘从德突如其来的深沉感到一丝惊讶。

刘从德还能看不清本心?难道他不止是太后的忠犬了?

总之与刘从德的寒暄应酬,孙山是越聊越糊涂,不知道对方到底打得什么主意。

而在刘从德之后,又有一位贵客登门——三司使李咨。

对方依旧没穿官袍,想来是下朝之后,回家换了身衣服就立刻过来了。

如此急切,看脸色又颇为严肃,应该不是为了庆贺吧……

“怀仁,此间可有清净之处?我有要事与你谈。”

清净之处?如今店内爆满,唯一的清净之处……就只有陈庭柳的那间办公室了。

上次李咨到陈府拜访,两人在厅堂交谈,之后陈庭柳就有些怨言,说商量要事她却没能在场,只能听事后转述,不爽!

这一次李咨前来,把会谈地点放在陈庭柳的办公室,岂不是两全其美?

反正陈庭柳为了进出方便,早早扮上了男装,肯定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这样想着,孙山就把李咨引进了陈庭柳的办公室。

“李司使,这是在下的表弟陈古阳,在店中帮忙……”

哪想到李咨见了陈庭柳,立即侧过身子低头见礼。

“见过柳娘子。”

孙山大惊失色。

“李司使,你怎么……?”

“咳咳,老夫又不是什么毛毛躁躁的小郎君,是男是女还是能分清楚的。”

此时的陈庭柳倒是显得很镇静,她大大方方地向李咨行了礼,标准的士子礼,仿佛刚刚被戳穿女儿身的另有其人一般。

“分出男女容易,连柳娘子都知道就不那么简单了。”

她面带微笑,又用十分亲近的口气说道:

“李司使和孙山的渊源我也已经听说了。大家彼此也不是外人,李司使有什么话,肯定会开诚布公的,对吧?那咱们坐下来慢慢说?”

李咨也不客气,直接顺着陈庭柳的手势,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就座。

不过沙发质软,他端着挺拔,一不留神,差点仰过去。

场面有点尴尬,陈庭柳却以此为突破口,就势推销起来。

“这沙发与普通坐榻不同,相较市面上的软榻也要更加松软舒适。如今我伯父陈保的店中就有售卖,李司使要不要订一套?”

李咨已经重新坐直了身体,又用手压了压沙发,而后说道:

“我不喜欢此物,不过家中夫人当会中意。柳娘子,你说订一套,是卖,还是送啊?”

陈庭柳捂嘴轻笑,用空灵的调子答道:

“瞧您问的,我们是那么不懂事的人吗?当然是卖咯!顶多给个折扣。若是白送的话,岂不是有贿赂朝廷命官之嫌?”

李咨捋着长髯连连点头。

“柳娘子果然聪慧,果然聪慧啊!”

紧接着,他转过头去面向孙山,忽然说明了此行的来意。

“怀仁,我来这一趟就是想提醒你,因为案戏的事情,你已经被御史台盯上了!”

“御史台?”

听到这个消息,孙山倒没有太过惊讶。因为这种可能性,陈庭柳已经想到了,也早早做好了准备。

“可是因为犯了士人经商的忌讳?李司使可以放心,孙山仅仅是作为案戏的作者参与其中,具体的经营上,我是一文钱都没有沾。就如同写一本书,有商人拿去雕版刊印,售卖赚钱一样,这总不是什么罪过吧?”

“情理上可以说得通,但仅仅如此,还阻止不了御史台的攀咬。其实士人、官员经商,律法上并未有明文禁止。但你若是明目张胆地做了,就等于自己立起个靶子邀人弹劾。买卖涉及人事财货,还要与三教九流打交道,谁能保证不出一点差错?被人盯上,寻着错处,就是结结实实的一口!所以朝中大员想做买卖,都会让家中亲属,最好是远房姻亲来操办。如此隔上一层,即使真出了什么事情,最多落个管教不严,一时失察的罪过,无伤大雅。”

李咨说得头头是道,孙山不禁好奇,李咨身为三司使,主管国朝财计,不知私下里会不会也做着一两项生意?

李咨当然不知道孙山所想,仍然继续着自己的经验之谈。

“吕夷简家中没有生意吗?王钦若家中没有生意吗?正因为是家属操持,哪个御史都不会费心去查。冒着得罪宰辅的风险,就算真的查出什么来,也只能网住几只小鱼小虾,却要拿自己的仕途来做赌注,划不来的!可是你这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才入官场毫无背景,合伙之人又是宦官一系,咬起来没有半点风险。没犯错又怎么样?你能保证每一步都做得天衣无缝?就算能保证,御史台那帮疯狗,构陷两个字难道不会写吗?唉,惹上了御史,日子就再没个安生咯!”

听李咨说得可怕,孙山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幸好陈庭柳及时开口,消除了他的些许不安。

“要说靠山,其实我们也是有的。这案戏坊的份子,一成分给了今科进士曾公亮,我和伯父陈保各占两成,剩下的五成,全由陈琳献给官家了。案戏坊的盈利,有一半直接进了天子的口袋。御史台再怎么疯狂,也不敢砸官家的饭碗吧?”

竟然还有这种安排?

孙山真是又惊又喜。案戏坊的事情他其实只挂个名字,经营谋划全是陈庭柳做的,他连问都懒得问……因为不懂。

而陈庭柳能够未雨绸缪,先一步把官家都拉上贼船。有了天下最大的靠山,还有什么可怕的?

然而李咨的神情依然严峻。

“你说案戏坊的钱进了天子口袋,指的可是內藏库?”

“不是,是由陈琳保管的,官家的私房钱。”

李咨苦笑一声,摇头叹气道:

“倒也有些用处,却远不足高枕无忧。除非银钱流入內藏库,换取太后看护。毕竟眼下之朝堂,还是太后说了算的。”

对啊……孙山差点忘了。天下间最大的靠山还不是天子,而是天子的母亲啊!

飞来祸

天圣,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年号。

天字拆开来读,二人圣也。

看来呈上年号的礼部官员也明白,这朝堂上到底是个什么形势。

一般来说,太后垂帘听政,会在天子成人之后还政于他,然后安心地在后宫里赏花听戏。

那么天子何时才算是长大成人呢?

无非就是两种算法。第一种,大婚之后,成了家,便是大人了。第二种,看行为品德……这当然都是虚的,说白了,就是太后说了算。

只要太后不松口,咬定一个年幼无知,哪怕天子已经三十而立,孩子都生出一窝来,那也还是未成年,不能亲政。

如果不出意外,赵祯的大婚就在今年之内。然后呢?刘娥会还政吗?

当然不会!哪怕没有陈庭柳提前剧透,只看朝堂上的风向也能知晓,太后根本没有放权的迹象。

所以现在,甚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大宋天下,还是太后说了算。

不过对孙山和陈庭柳而言,如果在二圣之间做选择,他们依附的对象也只能是十四岁的小皇帝。哪怕……他们和赵祯之间的关系有那么一点复杂。

按陈庭柳所说,太后还能活个十年八年。

而孙山二十出头,陈庭柳……就算她十七吧。即便在最严苛的环境下熬上八年,等到刘娥仙逝,赵祯独揽大权的时候,他们也还在最好的年华,可以乘风而起。

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所以不论是案戏坊,还是未来的其他生意,亦或是政治倾向,孙陈二人肯定还是要往赵祯身边站。

李咨提起太后和內藏库,算是提供了一种权变避祸之法,可是二人谁都没有动心,各自出言婉拒了。

不过孙山还是有一件事情没搞明白,需要向李咨请教。

“敢问李司使,我到底怎么得罪御史台了?只是牵涉到一桩生意之中,不至于被人追着咬才对啊!”

李咨看看孙山,又看看同样疑惑的陈庭柳,叹口气道:

“你们啊,聪慧有余,经验不足,还是太年轻!时至今日,案戏真的还只是一桩普通的生意吗?西事图,大望族,妖人杀,哪个不是内藏深意?甚至可以将它们视作言事谏君的奏章!而因为有了大文豪和那一众惊世骇俗的诗词,案戏得了天子看重,得了读书人追捧,得了百姓津津乐道。你们这案戏坊重开不过第一日,我步行前来,在三条街之外,就听见有闲汉在议论,猜下一款案戏要论何人何事了。你们做得好啊!可以预见,以后借着新案戏发声,甚至能引领京城的风向。都弄出这种动静了,御史台能不跳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