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844)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十五):马车汇

司马炎的婚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就连魏帝曹髦也十分重视,在郭太后的建议之下,他也想利用司马炎的婚事将手伸进司马家内部,借此来探听司马家的虚实。

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挑选一个可靠且信得过之人才行,为此曹氏宗亲之女成了曹髦的第一首选,最后他也向司马昭提起了这件事,想要将卞隆的次女,也就是卞皇后的妹妹许配于司马炎。

对此司马昭立刻就识破了曹髦的用意,他自然不会容忍自己的府中出现第二个柏夫人,所以他以司马炎并非皇族,没有资格与卞皇后的妹妹相匹配为由,婉拒了曹髦的赐婚。

原本曹髦以为司马昭至少不会公开拒绝身为皇帝的自己,赐给司马家的婚事,可是司马昭的决定却出乎了他的预料,由此他可以预见司马昭是在有意识的和自己保持距离,尽可能不让司马家和曹氏宗亲扯上关系。

而这,更加让曹髦对司马昭加深了忧惧之心,他对向自己献策的王沈说道:

“看来司马昭已经下定了决心与朕君臣离心了,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朕真的会死在他的手上……”

一想到这里曹髦就感到万分不甘:

“不行,朕绝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与其到时候为司马昭所弑杀,倒不如朕先下手为强,我就不信,以司马昭现在的身份难道他还敢当众弑君不成!”

王沈一听就深感不安,他立刻阻止了曹髦的这个念头:

“恳请陛下三思,如今您要是和司马昭彻底撕破脸的话,那正是逼着司马昭谋反啊!”

经过王沈的这一劝阻,恢复冷静的曹髦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不再提以天子之名讨伐司马昭的事情了……

不过一想到司马炎的婚事如此重大,司马昭和王元姬还是不得不谨慎。

在征询司马炎本人意见的时候,司马炎就曾经公开表示过自己不愿意娶有权势之人的女儿,他宁可选择一个身份平庸的女人为自己的妻子,只要她品性的德才配得上司马家就行。

此时司马昭已经彻底明白了司马炎的立场,他也对自己的儿子有了一些良性的改观。

后来,司马昭听闻管辂的相人之能非常厉害,可是他在朝廷委任他为少府丞的时候却辞官归隐,于是他就让王元姬亲自去拿这些女子的生辰八字去管辂家中请他测算。

然而当王元姬来到平原管辂家中的时候,却发现管辂早就在两年前就去世了。

就在王元姬为此感到惋惜和失望的时候,管辂的弟弟管辰就拿着一个锦盒来到了王元姬的面前,并对她说道:

“家兄生前就已经料到夫人今日会来,所以提前就已经替夫人写好的答案,同时他还有其他的礼物托在下转交于您。”

王元姬没想到管辂居然有如此的神通,连自己死后的事情都预料到了。

在为管辂的卜算实力叹服之余,王元姬也从管辰的手中接过了锦盒。在她刚刚伸手想要将锦盒打开的同时,管辰却轻轻伸手按下了锦盒的盖子:

“家兄曾令在下嘱咐夫人,等到夫人抵达洛阳城门的时候再行打开……”

王元姬心想管辂所说的自然有道理,于是便向管辰再三致谢后,离开了平原。

刚刚离开平原后不久,王元姬就在黎阳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

看到司马伷的时候,王元姬感到有些奇怪,因为司马伷好像知道自己要经过这里所以特地在此等待一样。

司马昭解释说:

“兄长不放心二嫂您长途奔波,恰好我被征调回朝,所以他就命我在此等候二嫂您,护送您安然无恙的返回洛阳。”

一路上有司马伷从旁保护,王元姬自然是不用担心的。

当他们即将抵达洛阳北门之时,王元姬想到了管辰对自己的嘱托,于是便在马车之内将锦盒取了出来,并且平放于自己的膝盖之上,然后缓缓将锦盒的盖子打开。

打开扁长的盒盖之后,王元姬发现盒子中装着一小卷绢帛,以及一副画卷。

王元姬并没有立刻打开那副画卷,而是先展开了那一卷小绢帛。

绢帛上只写了短短一句话:

城门马车汇,慧智辩良配。姊妹双飞燕,焉知是与非?

还没有等王元姬仔细琢磨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突然间她感觉到马车似乎是遭到了外力的撞击,以至于整个车厢开始剧烈的摇晃起来。

不过好在撞击的力道并不算太大,马车并没有因此而被掀翻。

这种突发情况可吓坏了从旁护卫的司马伷,他急忙跨下马背快步跑到了马车旁,隔着布帘对里面急切的问道:

“二嫂,您没事吧?”

多少受到惊吓的王元姬此时发现手中方才的那一卷绢帛不见了踪影,找遍了狭窄的车厢都没有结果。她心想一定是马车方才剧烈摇晃的时候从一旁的窗口落了下去,于是王元姬急忙掀开布帘走下了马车。

可就在她刚刚跨下马车之时,有一命年轻貌美的女子却已经毕恭毕敬的站在了马车旁,并且手中握着王元姬所不慎遗落的那卷绢帛。

赶车的车夫看到这名女子顿时火冒三丈:

“你们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冲撞大将军夫人的马车!”

一听是司马昭妻子王元姬的马车,本就十分愧疚的年轻女子显得更紧张了,而这时她身后的一名中年男子见状赶忙上前向王元姬赔礼道歉,同时也向王元姬介绍起他身旁的女子:

“下臣乃是高陆令杨骏,此女是下臣的侄女杨艳,下臣此来是为了返京述职,小女一直偏居天水,想借此机会来跟下臣一起来京都洛阳见见市面,没想到马儿突然受惊冲撞了您的车驾,惊扰了夫人还请您赎罪。”

话音刚落,杨艳便双手捧着方才那卷绢帛递到了王元姬的面前:

“请夫人赎罪。”

王元姬本就不是刻薄刁蛮的贵族妇人,在近距离之下她看到杨艳的姿色果真是不同凡响,在伸手接过绢帛的同时,她也开口询问杨艳:

“今年多大了?”

杨艳十分有礼的答道:

“回禀夫人,小女今年二十一岁。”

因为王元姬本身的身份,所以这件事在城门口很快就引起了围观,为了避免这件事扩大化,王元姬便没有追究杨骏叔侄的过错,而是放他们迅速离开了。

但是一想到管辰之前的那句话,王元姬不知不觉已经在潜意识之中把杨艳放进了心里……

这件事很快就被郭槐知道了,她眼珠一转,认为这对于贾充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她便和贾充商量,然后邀请杨骏和杨艳进入宜阳侯府作客。

在和杨骏的交谈之中,郭槐的目光则不停的在杨艳的身上打转,尤其是在了解到杨艳虽然年过二十却并未婚配,如获至宝的郭槐立刻对杨骏说道:

“令侄女才德兼备、容貌倾城,我观其面相定有大富大贵之命,恰好如今大将军之子司马炎正在选夫人,何不让令侄女去试试呢?”

这件事先前杨骏和杨艳都没有考虑过,但是杨骏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他很清楚如果杨艳能够嫁给司马炎的话,那么自己乃至于整个杨家的地位都会得到空前提升,再加上有郭槐和贾充的鼎力支持,所以郭槐的话令他非常动心。

杨艳是个没有太大主意的人,又是一个早年失去父母,依靠舅舅赵俊和叔父杨骏抚养的孩子,自然也就以杨骏的意思为自我中心了。

得到了杨骏叔侄的同意之后,满心欢喜的郭槐开始和贾充密谋下一步……

(十六):定婚事

不久,贾充便在家中为自己刚刚出生满周岁的女儿贾南风办周岁宴,为此他邀请一些平日与他关系较好的人来府中一同庆贺。

其中就包括了司马昭一家。

本来司马昭是不打算去的,可是架不住贾充的再三相邀,所以最终决定带着王元姬和司马炎前去赴宴。而司马昭一去就引起了连锁反应,许多本来打算推辞或者犹豫的人,一听到司马昭一家三口会去给贾充的女儿贺周岁,他们也纷纷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最终也就演变成了这样一个场面:

原本很少有人去拜访的宜阳侯府今天去门庭若市,官员和富绅们相继带着礼物络绎不绝的来到这里向贾充夫妇道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