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诸葛诞可就难以应付了,他见情势对自己不利于是赶紧派出斥候向坐镇后方的司马昭求救,但司马昭的援兵去迟迟没有到来。
无奈之下诸葛诞只好下令撤兵,一时间军心溃散的魏军四面溃逃,争先恐后的想要通过浮桥,结果浮桥难以承受重量导致垮塌,大半魏军士卒落入河中冻淹而死,而残存在陆地上的人魏军,不是被同伴踩踏而死,就是被追赶上来的吴军所杀。
在部将的极力奋战之下,诸葛诞率领仅有的四十余人逃出了吴军的包围,而阵亡的魏军士卒则多大三万余人,这时他才看到姗姗来迟的司马昭援军。
看着骑在马背上俯视自己的司马昭,狼狈不堪、气喘吁吁的诸葛诞眼神之中充斥着怨怒。
司马昭跨下马背走到了跪坐在地上的诸葛诞面前,想要伸手将他扶起来:
“我来迟了,公休将军您没事吧?”
诸葛诞丝毫没有给司马昭这个顶头上司的面子,他用力推掉了司马昭前来搀扶自己的双手,转而指向了身后哀嚎声震天的方向对司马昭发泄着内心的怒火:
“我一人生死不足道哉,可是监军,正是因为你援军没有及时赶到,致使我们伐吴大业毁于一旦,数万将士喊冤而死啊!您对得起大将军对您的重托吗!”
说罢诸葛诞迈动着仍旧因受伤而流血的右腿,踉踉跄跄的行走于风雪之中。
此时司马昭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原地,露出了让人难以言明的表情,一旁的胡奋走到了他身边小声问道:
“子上,接下来该怎么办?”
司马昭用极为低沉的声音回答了他:“退军……”
东关之战令魏军损失惨重,西关的胡遵因孤军难敌也只好退出了东兴大堤,至此魏国已经不可能再得到胜利,于是司马昭下令大军撤退。
与此同时,进攻武昌和江陵的魏军也在陆抗的抵挡之下无法寸进,最终远在洛阳的司马师下令:
此次伐吴之战就此结束。
此次东兴之战对当时的格局主要产生了两种影响,一种是积极的,而另一种则是消极的。
吴国因此得到了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战车、牛马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诸葛恪生擒了令孙权生前恨得咬牙切齿的叛将韩综,这令诸葛恪在吴国的地位不断上升。
而与之相反的是,司马师掌权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征战,以失败而告终,这在魏国朝野上下引起了一片哗然,谁都没有想到一生从未打过败仗的司马懿,所生的儿子,居然会在第一场战役就失败,并且损失惨重,这不禁让大部分官员开始质疑司马兄弟的能力,更让有心想要颠覆司马师统治的人开始蠢蠢欲动。
一场新的腥风血雨,即将再度拉开序幕……
云之章:表里乾坤(一):惩戒
东兴之战的失利令此次出征的将士们内心都蒙上了一层难以挥去的阴影,自从大魏开朝以来还没有承受过如此巨大的失败,所有人都认为在如此压倒性的优势之下,就算是不能大获全胜,也不至于落得如此的惨败。
为此上至诸葛诞、胡遵等将帅,下到普通士卒,早已没有了先前那般的意气风发,人人垂头丧气,士气异常低落……
而就在败报传回洛阳后不久,群臣在朝堂之上关于此次战败追究责任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很多人认为诸葛诞身为此次南征的首倡者,又是导致这场战役失败的人,对此次的战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大多数的人都向魏帝曹芳谏言,恳求给予诸葛诞严厉的处置。
但是更有心者则将矛头直指身为三军统帅的司马昭,这些人当中以光禄大夫张缉为首,但张缉很聪明,他并没有直接表示出要追究司马昭的责任,而是当着司马师的面儿公然对高坐于龙塌之上的曹芳进言道:
“启奏陛下,此次征伐失利非诸葛诞一人之失,据臣所知诸葛诞在被吴军包围于东关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危险,并曾经向外发出求援,可是援军的迟迟未到使得诸葛诞得不到策应,方才落得如此的惨败,还请陛下明察。”
虽然张缉并没有点名,但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他是将矛头直指身为监军的司马昭,这一点让站在他身旁的李丰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没有那个勇气上前附和。
曹芳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不发一言的司马师,不敢擅自定司马昭的罪名,于是便问道:
“大将军有何高见?”
一直在暗中观察群臣反应的司马师,这才拱手对曹芳回答说:
“陛下,目前征吴的大军刚刚撤出前线,眼下还不是追究谁责任的时候,应当严防吴国趁势来犯,等到前线安定了下来,将领们还朝之后再行定夺,不知可否?”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司马师的的话语权比起曹芳来说要更有力度,只要是司马师下了定论的事情,哪怕是他以商量的口吻来征询曹芳的意见,曹芳也是根本没有余地去反驳的,这次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同意司马师的奏请之外,曹芳别无他法……
散朝之后,张缉凭借着国丈的身份偷偷来到了曹芳的书房拜谒。
看着满脸毫无生气,反而尽是哀怨之色的曹芳,张缉看出了他的内心有多么的无助和失落,于是便上前用关切的口吻询问道:
“陛下为何面露愁容呢?”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张缉所察觉到后,曹芳立刻予以收敛,生怕被左右的内侍看到,同时若无其事的回答张缉说:
“岳丈多虑了,朕只是因为此次征吴数万将士的殒命而感伤罢了……”
曹芳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说辞,更加让张缉看出了他内心真正的顾虑,他转而调整情绪对侍奉于曹芳左右的内侍们说:
“我与陛下有家事要谈,你们暂且退下。”
等到内饰们相继离开书房之后,张缉急忙转身将书房的门关上,随即快步走到了曹芳的面前将话题挑明:
“如今在场只有陛下和微臣而已,陛下有什么想法不必隐瞒,不管发生什么事,微臣都会坚定的与陛下站在一起,还请陛下千万不要有所疑虑。”
这时的曹芳终于压制不住了,他伏在案上开始痛哭起来:
“昔日太傅将朕从曹爽的魔爪中拯救出来,朕本以为终于可以摆脱傀儡的命运,但是没想到自从司马师掌权以来,朕依旧被架空,毫无实权可言,朝中大事尽由他一人专断独行,朕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
张缉上前一边抚拍曹芳的后背,一边对安慰他说:
“微臣很能够明白陛下您此刻的心情,司马师是个极有野心的人,现在他刚刚执掌朝政便视陛下如无物,他日恐怕会比曹爽做得还要过分……”
这句话一出使得曹芳不由的止住了哭泣,满脸泪痕的他表情显得十分僵硬:
“岳丈,你所说的‘还要过分’,是指司马师他会……”
接下来的话令曹芳感到极为胆寒,他六神无主的抓住张缉的衣袖:
“难道我会成为第二个汉献帝吗?”
虽然张缉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但从他的神情上来看曹芳已经感到了无尽的绝望:
“如今司马师掌握全国军政大权,朕这个皇帝就是个好看的摆设罢了,身边更没有具备足够能力和他抗衡的人,就算是司马师果真有这个念头,朕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一直以来饱受曹爽压制和欺凌的曹芳,早已经没有了曹魏历代先君的王者之气,显得懦弱而又怕事,他没有和司马师一争高低的勇气和魄力,
然而身为国丈的张缉却不甘于大权永远被司马师一人独揽,他早就在心中开始酝酿着要颠覆司马师统治的计划,除了可以帮助曹芳重新收回大权以外,张缉心中也有着自己的盘算。
直到司马昭亲自指挥的东兴之战败报传来之后,张缉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正可以通过追究司马昭的战败责任来打击司马师的统治地位,这也是他来见曹芳的目的……
“当初太傅去世之后,陛下给予了司马家如此深厚的赏赐和荣耀,一者是为了对太傅生前的竭力辅助表示感激和褒奖,二者也是为了让司马家在感受到陛下您的厚恩之后,能够继续为陛下和大魏忠心效力,可是司马师却辜负了您的圣恩,此等人若是不适时予以弹压的话,恐怕他会愈发大胆和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