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549)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桓范所说的这三点准确的切中了身为帝王的曹睿心中最忌讳的软肋,在他听到司马懿在城中利用军粮来接济百姓和降军,进而受到百姓尊敬和赞扬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司马懿打算以此来收买人心了;而释放公孙恭表面上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妥之处,但曹睿却对司马懿是否想要借故扶公孙恭上位来培植势力表示怀疑。

至于最后一点,是曹睿心中最大的忌讳:

身为臣子的他居然可以受到周遭小国的朝拜,而居然不是身为帝王的自己……

想到这里,曹睿脸上的笑容便渐渐僵化了,先前因胜利而心生的喜悦彻底被怀疑和猜忌所冰冻,而这正是桓范想要达到的效果。

“陛下,公孙一族在辽东盘踞多年,尚没有得到这样的辉煌待遇,太尉他仅仅刚刚到辽东便能如此得民心,说句诛心之论,若是太尉将来……”

桓范的话还没有讲完,曹睿便伸手第二次打断了他,只见他面色阴沉的说道:

“传朕的口诏,命令太尉立刻班师还朝,公孙恭是可以免除株连之罪,将其贬为庶人押至兖州流放,辽东一切事务皆交由毌丘俭和文钦处置……”

对此桓范并不满足,他劝阻曹睿说:

“陛下,光是如此恐怕还难以消除太尉大人在辽东的巨大影响力,依臣之见,不妨……”

说到这里桓范显得有些难以启齿,而曹睿已经没有那个耐心和他打哑谜了:

“有话直说,不要吞吞吐吐、欲盖弥彰……”

桓范拱手答道:

“目下毌丘俭依旧是幽州刺史,而司马懿大军的粮草也是由其供给,之前太尉将军中的粮草分给了襄平城内的百姓和降卒,恐怕军中所剩无几……”

虽然桓范的话说的很隐晦,但曹睿还是一下就听出来他的话外之意:

“你的意思是,让毌丘俭断绝给司马懿的粮草供给吗?”

桓范伸手否认道:

“不,不管怎么说太尉所率是我大魏国的士卒,此次远征辽东又劳苦功高,粮草供应自然是不能少的,只不过襄平城内的刁民和降卒先前曾追随叛贼公孙渊负隅顽抗,以至于我大军围城数月方才攻入,若不是因为他们忍受不了饥饿之苦,恐怕襄平现在还在公孙渊的手中。陛下可暗中授意毌丘俭,只提供足够魏军食用的粮草,城中的百姓和降卒得不到食物必然会起兵乱,到时候,就该是太尉大人做决断之时了……”

曹睿很清楚桓范建议自己这么做的用意,他也意识到桓范此举到底有多们的阴险:

“你这是要陷司马懿于不义,此事弄不好他可是遭受到辽东百姓唾弃和诅咒的……”

事实上桓范之所以先前在司马懿得到率兵伐燕之权时依旧镇定自若,就是在等这一刻的来临,但他自然是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曹睿知晓,而曹睿不知道桓范真实身份,更加不清楚他和司马懿之间有血海深仇的真相,自然也不会想到与曹爽关系也日渐疏远,表面上不涉党争的桓范,居然会想方设法的来对付司马懿。

“陛下,在对待辽东降卒和反民的问题上,根本不需要让陛下的双手沾满鲜血,陛下也无需公开发布诏书让司马懿在襄平大开杀戒,到头来没有人会怪罪到陛下你的头上,整个辽东,乃至于整个天下都会对司马懿心寒,到那时尽失人心的他就再也没有办法凝聚力量了。”

虽然此举是不折不扣的涂炭生灵,而且也没有司马懿会有异心的实质性证据,但身体每况愈下的曹睿是绝对不允许曹魏的政权有半点闪失的,他也不会冒任何一丝的风险,所以为稳固自己绝对的王权统治,曹睿只好以辽东数万百姓的性命来换取司马懿的声名了。

低头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曹睿终于抬起头对桓范说:

“朕要拟一道秘密诏书给毌丘俭……”

收到曹睿密诏的毌丘俭,认为这是报复司马懿最好的时机,但他也很清楚这件事干系甚大,是绝对不能走露任何消息的,否则曹睿必然会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

不久,面对营中粮草即将耗尽的窘迫现状,司马懿派遣胡奋前去向身为幽州刺史的毌丘俭取粮,得到曹睿背后授意的毌丘俭自然是底气足了很多,他假装为难的对胡奋说道:

“哎呀,我军攻打辽东长达一年有余,前后加起来十万大军的粮草消耗量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数月之前辽水暴涨导致洪水泛滥,本官早已经从辽西诸郡中征集粮草,除了我军的正常粮草供给可以勉强维持之外,如今实在是无多余之粮可发了。”

胡奋当即意识到毌丘俭的这番话已经直接说明了除了魏军之外,襄平城中数万伪燕军降卒和百姓,都将再度面临食不果腹的严重问题,而毌丘俭是曹爽的心腹,他既然已经说出了这番话,那就几乎等于说已经是他最后的态度了。

无奈之下胡奋只好返回襄平城内,将毌丘俭的态度转述个司马懿听。

“什么无余粮可发,就算是先前的漫长雨季导致辽水暴涨、山洪蔓延,那也不至于整个幽州都颗粒无收吧?至于大军损耗过重加剧了粮草的消耗,正听起来更像是托词!”

自从毌丘俭接替自己出任幽州刺史之后,长期受到他压制的胡遵非常了解他的为人,他认为这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谋。

对此牛金和司马师都有相同的预感,而司马懿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毌丘俭这个无名小卒是居然不敢如此的,恐怕有幕后真正的老帅在给他撑腰啊……”

司马师分析说:

“要说站在毌丘俭背后支持他的人,恐怕也就只有曹爽了,可曹爽就算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擅自克扣军饷,这个人的身份和来头绝对要比曹爽还要大……”

说到这里司马师猛然醒悟道:

“难道说……”

这下子在场所有的人都猜到了司马师所说的人到底是谁,只是他们不敢将这个人的名讳和身份直接说出来而已。

(三)

由于毌丘俭所拨付给司马懿的粮草仅够魏军用度,所以城中百姓那有限的粮草在得不到补给的情况之下消耗的极快,协助司马懿主持襄平事务的公孙恭为此立刻跑到了司马懿的治所内向他询问粮草之事。

面对公孙恭的催促,已经无粮可派的司马懿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他很清楚曹睿的用意,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受到了他的猜忌,于是司马懿便上表朝廷,请求率军班师,同时派出一队人马护送邪马台国的使者赶赴洛阳。

曹睿收到司马懿的上表之后,拖延将近二十余天才给与正式回复,他在诏书中言明如今辽东刚刚平定,大军最好在原地驻扎一段时日,以防残余的暴民会趁大军撤离之后作乱,等到一切大致恢复正常之后再行班师也不迟。

表面上看曹睿并没有用命令的口吻,而更像是用商量的语气在征求司马懿的意见,可明眼人都很清楚,帝王所说的话又有谁敢违背呢?

这下子司马懿被逼近了死角,面对城中百姓的粮草供给链完全处于断绝的情况之下,饥贫交困的百姓和降卒生乱那是迟早的事。

到那时,司马懿就真的要像曹睿所说的那样大开杀戒了。

司马师在查阅了军中情况之后,建议司马懿先行裁撤军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兵一千余人,尽量减少军中所需粮草的用度,这样以来也可分给城中的百姓,同时司马师也意识到裁军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招致毌丘俭等人的蓄意陷害,于是他和胡遵商议之后,决定由胡遵向司马懿以士兵衣衫单薄为借口,提请要求分发过冬的短袄。

早就和司马师商量好的司马懿没有同意这条请命,他采取公开的方式假意斥责胡遵说:

“像短袄这样的官物,身为臣子的我又怎么能够私相授受呢?”

最终司马懿利用这个理由裁去了军中的老兵,并又派将近一起千余人护送他们返乡,如此以来军中就省下了将近三千余人的粮草用度,可这对城中数万张等着吃饭的嘴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司马懿仍旧必须要面对曹睿给他所出的这个难题。

事实上能够又权利逼迫毌丘俭正常供给粮草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魏帝曹睿,司马懿想要镇住毌丘俭也必须要得到他的支持,可如今正是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要逼迫自己做出屠害生灵、伤天害理之事,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在辽东尽失人心,又怎么会帮助自己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