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的话全都说到了点子上,可这也是顾雍最为疑惑不解之处:
“既然您看透了一切,为什么不在陛下面前直言呢?”
面对顾雍的疑问,陆逊背起手走到了门口意味深长的回答道:
“陛下自从称帝之后就已经不是我们先前的主公了,所思所想也不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随意猜度干涉的,既然他做出了决定,那么任谁都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坚持谏言阻止的话,那无异于自己伸长了脖子往屠刀上去撞……”
除此之外,陆逊对在江夏和合肥之地暗中的排兵布阵,也有着自己的思量:
“更何况,我遵照陛下的命令部署军阵也不是为了策应公孙渊,而是另一个人……”
孙权派出大批船队北上辽东很快便被沿岸的魏军探哨发现,这件事也迅速传到了位于洛阳皇宫内的曹睿耳中,为了防止公孙渊随时可能会起兵作乱,曹睿急令幽州刺史在辽西调集兵力,随时准备应对公孙渊可能展开的军事行动。
面对魏军在辽西的大幅度动作,还没有完全做好叛变准备的公孙渊感到十分恐慌,可这个时候东吴的使者已经抵达了襄平,并且携带了大量的粮草物资以及金银珠宝。对此公孙渊十分眼馋,可是又不想仓促和曹魏朝廷撕破脸,权衡之后他决定暂时抛弃孙权重新靠拢曹魏,并且将所有的张弥和许宴的人头砍了下来,飞马传回洛阳向曹睿表示忠心。
看到张弥和许宴的头颅以及公孙渊的上书后,曹睿将这个议题放到朝堂之上公开讨论。
这个时候朝堂之上对于如何处理公孙渊的问题分成了三派,其中两派便是攻打和招抚,还有另一派是属于默不作声、静观其变,其中就包括司马懿、陈群以及桓范等人。
而曹睿最想听的便是他们的意见,见他们不主动发言,于是曹睿便主动开口问司马懿说:
“大将军对此有何高见?”
见曹睿点名要问自己的意见,司马懿便站出来拱手答道:
“启禀陛下,公孙渊反叛之意已露,讨伐是必然的。但辽东之地与鲜卑、乌桓、高句丽、马辰等势力关系复杂,眼下朝廷对他的底细并不清楚,贸然出兵讨伐的话于我们不利,所以微臣建议明面上以安抚为主,给公孙渊一个名头响亮的官职爵位借以麻痹他,然后再秘密派出细作斥候深入辽东探查详细情报,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剑指辽东,如此一来公孙渊则一战可擒……”
这个建议得到了朝中很多人的支持,而曹爽则也暗中抓准了这个机会暗中对曹睿说:
“如果要派遣细作潜入辽东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要有出色的才干才行,微臣认为大将军之子司马昭可堪此重任,况且司马昭叛国之事还没有下定论,既然司马懿提出了派出细作斥候深入辽东刺探敌情,微臣认为这是让司马昭自我证明的最好机会……”
曹爽的这个想法并没有事先与桓范知会,对于他来说,他根本就不相信司马昭会真心帮他们,更加不赞成桓范利用司马昭来对付司马懿的计策,所以他才想利用这个机会将司马昭远派辽东刺探敌情,而他要是死在辽东的话,那么就和曹爽完全没有关系了……
等到曹爽离开后不久,前来觐见禀报的王肃居然也建议司马昭担此重任,曹睿觉得很有意思,便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马上颁布了秘密诏书,下令司马昭不日前往辽东。
这件事很快就被桓范知道了,他对曹爽时常不听自己的话感到很反感,而曹爽建议司马昭潜入辽东刺探情报的用心自然也瞒不过他:
“曹爽这是想借刀杀人,这个人私心太重且心胸狭窄,和他的父亲是不能比的……”
令狐愚听后便问桓范说:
“那我们需不需要派人沿途去保护司马昭?”
虽然目前来说司马昭对桓范的作用还是个未知数,从桓范的立场来看他是不希望司马昭出现意外的,但他却并没有想过要派出人马暗中保护:
“用不着我们去白费这个心思,司马师他们自然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再派人去暗中保护的话,反而会引起司马懿的怀疑……”
与此同时,桓范也对王肃的动向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看样子兰陵候似乎已经和司马家势不两立了,居然也想置司马昭于死地啊……”
(二)
当王肃乘坐马车回到家门口时,却发现曹爽的马车居然早就停靠在那里了。
出于好奇和礼数,王肃走下马车来到曹爽的面前向他行礼:
“下官见过将军,不知将军来到寒舍有什么要事吗?”
自从得知王肃与司马家关系劈裂之后,曹爽便有意拉拢他,两人一拍即合,这次两人先后向曹睿所献的建议就是事先谋划好的,对此曹爽深表满意:
“也没什么,只是本侯特地前来对兰陵候今天的相助之情表示些许心意而已。”
说罢他挥了挥手,伸手捧着木箱的下人便将箱盖打开,结果呈现在王肃面前的居然全部都是闪闪发光的各种金银珠宝,同时曹爽也上前对王肃说道:
“希望日后兰陵候能够继续与本侯同舟共济、共御死敌。”
可王肃面对这些金银财宝却毫不动心:
“这次我之所以会协助侯爷您,是因为司马懿父子欺辱我女儿,而不是为了侯爷您的这些心意,今后除了司马家的事情之外我一概不会参与,还请侯爷您见谅……”
曹爽之所以靠近王肃并拉拢他,也真是因为想要利用他来对付司马家:
“这是当然,等司马昭葬身辽东之后,我们便可以着手直接对付司马懿和司马师了……”
恰好此时前去给母亲扫墓的的王元姬也走到了家门附近,当她看到王肃和曹爽相谈甚欢的时候不禁感到奇怪,于是她便偷偷靠了上去躲在暗中偷听,结果居然让她听到了王肃和曹爽合谋企图置司马昭于死地的阴谋。
一想到司马昭会有危险,王元姬马上丢掉了手中的用来根除坟头杂草的竹篮和小锄,转过身便急匆匆的跑向舞阳候府,想要将这个十万火急的消息告诉司马昭,可是没等王元姬跑多远,便有两个手执木棍的人突然挡在了她的身后,并迅速制服了她……
套在她头顶上的麻袋被取下来之后,王元姬猛然发现四周的环境是那么的熟悉,直到她看到自己的父亲王肃正坐在塌上平静的看着她时,王元姬才意识到这里正是自己的闺房……
“父亲,您这是什么意思?”
很快王元姬便猜到呢先前那两个手持木棍的应当就是兰陵侯府的家丁,同时她偷听曹爽和王肃对话应该也早就被王肃察觉了。
面对女儿口吻严厉的质问,王肃显得异常镇定:“我还想要问你呢,你方才鬼鬼祟祟的想要去哪里?是不是想要将你所偷听到的告诉司马昭?”
见王肃已经把话说开了,王元姬也直白的反问道:
“父亲您平常不是最厌恶曹爽这种华而不实、志大才疏的纨绔子弟吗?为什么现在却和他狼狈为奸去陷害司马昭呢?”
“住口!”
王肃听到自己的亲生女儿居然用“狼狈为奸”这个贬义词来形容自己,顿时怒火中烧,他站起身大声斥责王元姬道:
“为父这么做不还都是为了你,若不是司马懿先用计谋诓骗我把你许配给他的儿子,后来见自己地位稳固了便让他的儿子来悔婚,如果不杀了司马昭,实在难以泄我心头之恨,否则为父又怎么会铤而走险和曹爽这样的人为伍?”
可王元姬此时心中所想到却不是自己的名节和声誉,而是司马昭的生命安全,她跪在地上哭着央求王肃悬崖勒马:
“父亲,悔婚之事与司马昭无关,都是女儿自行决定的,女儿求您放过他吧……”
俯视着一向个性坚强的王元姬,居然为了一个抛弃他的男人哭着哀求自己,王肃看得出来她对司马昭是动了真感情了,并且还深深陷了进去,虽然这让他心中十分不忍,但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原本的念头,所以他口吻强硬的拒绝了王元姬的苦苦相求:
“这一切都是司马昭造成的,为父走到现在这一步也回不了头了,你要恨就恨他吧!”
说罢王肃便起身直接从跪在地上的王元姬身旁走过,离开房门外之时他吩咐家丁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