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汉中之战的后期开始,法正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急剧恶化,然而在支持刘备霸业的问题上他态度很坚定,率先在联名奏折上签了字。
诸葛亮在之后也在联名奏折上签上了自己名字,其实他的内心非常明白,马超和许靖等人的行为刘备是不可能毫不知情的,很有可能这就是刘备暗中授意的结果,自己如果反对或是态度不够明朗的话,很有可能会让刘备更加猜忌自己的忠诚。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底,见诸葛亮、法正等肱骨之臣都已经建议刘备称王,陆陆续续的一百二十位臣子相继在奏表之上签名,一齐劝刘备进封汉中王的宝座。
而刘备看到了这份奏表之后表面上虽然再三推让,但内心却异常欣喜。
按照礼制来说他应当回到自己的治所大本营成都设坛祭祀才对,但是他却急不可耐的选择了就地于沔阳设立坛场,召集了群臣将士,拜领玺绶、王冠,正式昭告天下自己受封汉中王爵位。
然而就在刘备登上了人生巅峰之时,跟随他出生入死多年的赵云却并没有出现在群臣之列,他向刘备发出书信说自己身染疾病无法出席观礼,这引起了刘备的不满。
事后刘备很快便将心中隐藏的这份不满和猜忌表现在了实际行动之上,之后刘备封长子刘禅而太子,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除此之外刘备还让牙门将军魏延担任镇北将军,并领汉中太守守卫北疆。
有心者很快就觉察出了封赏的名单之中隐藏着极不寻常的气息,那就是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并两度救回了太子阿斗的赵云,以及受命于危难之际,并屡出奇策帮助刘备转危为安的诸葛亮,居然都没有出现在封赏名单之中。
虽然刘备在之后给与了很多金银财宝赏赐他们,然而对于这两位功勋卓著的功臣却不予以任何实权上的官位,不禁令人唏嘘。
得知赵云病重的消息后,诸葛亮特地动身前往他的家中探望。
见赵云躺在病榻之上闭目不语,诸葛亮屏退了左右之后坐到了床榻边上对赵云说:
“将军所患的恐怕是心病吧……”
听诸葛亮这么说,赵云缓缓睁开了自己的眼睛看着诸葛亮,随后他坐起身靠在墙面上长长的叹了口气:“当初我追随主公,正是因为他立志要匡扶汉室,挽救陛下于水火之中,但是自从主公夺取荆州和益州之后,我感觉主公他的心智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这次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称汉中王,我想先生也应该察觉到了他有称帝之心了吧?”
诸葛亮拍了拍赵云的手背说:“将军跟随了主公这么多年,看样子还没有真正了解他。”
对于他的话赵云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先生所言何意?”
站起身后诸葛亮露出了匪夷所思的笑容:
“其实主公从来就没有变过,或者说这才是真正的他……”
相:得寸进尺,决堤水淹樊城
亲手将刘社的尸身火化了之后,司马懿决定将他的骨灰和司马防的一同带到了她母亲司马悠然的墓旁将他们葬在一起,加上他觉得自己在这里也因为不知如何面对蔡珏而倍感尴尬,于是他拜别了羊衜和蔡珏夫妇,与司马孚和李进一齐动身离开了上党。
临行之前,蔡珏与羊衜的女儿羊徽瑜将自己亲手用稻草编成的护身符送给了司马懿,并对他说:“司马叔叔,这个送给您,希望能够保佑您一路顺风。”
见小小年纪的羊徽瑜如此懂事,司马懿弯下腰接过了这个护身符,伸手抚摸着羊徽瑜的头顶笑道:“谢谢你,只可惜我膝下没有你这么懂事的女儿……”
这时司马孚在一边开玩笑说:“将来让她嫁给师儿不就行了么?”
在场的人都对这样的话一笑而过,他们没有想到在十五年之后,这个年近五岁的羊徽瑜真的嫁给了司马师,并且养育了一代英才司马攸,晋国建立之后被司马炎尊为“弘训太后”。
将刘社和司马防的骨灰安葬之后,司马懿便收到了钟毓自邺城传来的三条重大消息:
其一,刘备于七月底在沔阳自封汉中王;
其二,曹洪因汉中之战所立之功劳,被曹操勾销了之前所犯之过失,同时也允许其及其家眷返回邺城居住,其中包括了他的妻子赵蕊;
其二,一直和钟毓并肩为司马懿谋划的荀恽,在汉中之战接近尾声之际突然暴毙……
前两条消息都是司马懿先前有所预料的,尤其是刘备在占据汉中之后称王的举动,但是荀恽突然死亡的消息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荀恽本身并没有什么疾病,又怎么会突然间离开人世呢?
悲痛之余,司马懿不得不将这件事与“刘稷”扯上关系。原本打算在伊阕为生父和养父守灵的司马懿考虑到事关重大,所以临时变更了自己计划,提前动身赶往邺城。
而李进因要将刘社和司马防之死转告给隐居于陆浑山之中的蔡珏和胡昭,所以自此和司马懿分道扬镳,司马懿则在司马孚的陪同之下星夜兼程赶往邺城。
但就在此时他却收到了曹操自洛阳传来了紧急召令……
正如诸葛亮先前所担心的那样,关羽见刘备夺取了汉中,很多将军都立了功劳,昔日自己的部将魏延已经统领了一州之地,就连马超这个降将也和自己同列“四虎上将”,这让关羽的心态极度不平衡,于是他趁着刘备占据汉中之际,在没有经由请示的基础上,擅自调动三万大军北上,意图彻底收复荆州北部,起初的确是进展神速,他的兵马出公安之后连续攻克数城,将手中兵力明显处于劣势的曹仁围困于樊城。
此时的曹操原本打算在长安休整一段时间后就返回邺城,然而就在他抵达洛阳后不久,关羽率兵迅速北上的消息就打乱了他的全盘部署,于是他一方面派遣自己的儿子曹植担任南中郎将,由左将军于禁和庞德辅助,整饬兵马自南阳火速驰援曹仁以解樊城之围。
另一方面他急忙将已经大病初愈的司马懿以及蒋济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出谋划策,留下了太子曹丕守卫邺城,由程昱和董昭这两名重量级的臣子辅佐。
接到了曹操的紧急召令之后,司马懿只好暂时搁置自己追查荀恽死因的真相,转而派自己的弟弟司马孚去邺城,自己则单骑火速赶往洛阳。
到达洛阳之后司马懿很快便和先一步到达的蒋济取得了会面,从蒋济的描述之中司马懿感觉到关羽的进攻来势突然凶猛,整个荆州都为之震动。
但是司马懿不知为何却感觉到,这对于曹操来说或许不是件坏事。
来到大殿后,司马懿和蒋济发现殿内的气氛极不寻常,坐在上座之上的曹操面色铁青,而站在两旁的臣子们也都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司马懿注意到此次援兵樊城的主要指挥江陵之中,只有于禁和庞德站在中间,唯独不见了三军主帅曹植。
终于沉默已久的曹操愤然将手中的竹简用力扔在了地上:
“这个逆子!寡人命他为南中郎将,身为三军统帅的他居然敢在行军之前接连醉酒,以至于大军没能及时出发!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本来曹操在立了曹丕为太子之后,多疑的他也开始感觉到贾诩之前可能是有意提起刘表和袁绍之事,从而让他顾忌废长立幼为取乱之道,所以他明里暗里开始给曹植一些表现的机会,这次派他统帅大军南下,正是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
然而曹操的这个意图却被吴质一眼就看出来了,他利用曹植喜好诗文酗酒的特点,刻意找了一些文人前去邀请曹植赴宴,结果毫不知情的曹植果然中计,进而触怒了曹操。
司马懿见状上前捡起了竹简对曹操拱手说道:
“王上,现在不是追究四公子过失的时候,眼下樊城的局势十分危急,倘若再不出兵援救的话,一旦樊城被攻破,那么整个襄阳郡就会彻底落入关羽手中,荆州恐怕有会有闪失。”
曹操也顾不得这个时候处罚曹植而临时改变了命令,由左将军于禁担任三军主帅,庞德为副将,即刻统军向樊城进发。
但是于禁和庞德非但没能成功救援曹仁,反而被关羽利用雨季的优势掘开了汉水堤坝,结果于禁和庞德的人马被零星孤立于洪水各处,关羽则率领战船逐个击破,先后活捉了于禁、庞统以及董衡、董超等人,彻底歼灭了曹操的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