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缸照+番外(164)

作者:知我情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沛柔给太夫人请过安,就自然而然的上前去准备接过那信纸为太夫人读信。太夫人却缩了手,故意逗她:“这封信可不能给你看,这是秘密。”

或许是听了方才海柔的话,她下意识就觉得这会是崔家的来信,若是信中有提亲的意思,事没有定下来,自然是不好告诉她们的。

沛柔就看向海柔,海柔也正和她挤眉弄眼的,想必也和她有一样的想法。

二人就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只是和太夫人闲聊。

过了没一会儿,果然见如今太夫人边的大丫鬟芙蕖进来通报,是常氏过来了。太夫人就点了头,打发她们两个娘子去松鹤堂院子里玩。

寒客和雪友前两年都已经陆续嫁了出去。

她们原来也没打算留在屋里,就笑着应是,徒了宴息室旁边的茶房里。

宴息室与茶房只有一墙之隔,若是把耳朵贴在墙上去听,隐隐约约能听见一点动静。才进了茶房,二人就找了由头把跟着的丫鬟都打发了出去,紧贴着墙,想探听隔壁的动静。

自然听的是没有那么清楚的,只能听见太夫人和常氏偶然高声的几个词而已。

“……许家……太子……江南……蒲家……良配……远嫁……崔家……”

而后没过多久,她们就从窗户里望见了从松鹤堂离开,看起来脸色并不太好的常氏。

沛柔和海柔对视一眼,知道大约是常氏又和太夫人顶了起来。

她们也不好立刻就进去。自从前几年常氏产之后,她和太夫饶关系是越处越差了,两个去独关起门来聊,常常是不欢而散的。

两个娘子干脆就在窗边的太师椅上坐下,讨论方才听见的东西。

“方才我娘的许家,是不是就是太子的母族啊?我恍惚还听见了‘江南’,五妹妹,你上次元俪皇后的娘家兄长如今任着什么职位什么来着?”

沛柔便道:“元俪皇后的兄长从昭永九年起任的就是江浙总督。看来二叔母看好的是他们家。不过祖母恐怕会觉得齐大非偶,不会同意把大姐姐嫁到他们家去的。”

和前生一样,早在昭永十一年,今上就力排众议,把元俪皇后的儿子六皇子立为了太子。太子住进了东宫,由今上亲自教养。

虽然元俪皇后过世多年,今上待她的娘家人一直都是很好的。除了她的胞兄江浙总督许士洀,许家其他在外为官的族人也多有提拔。

常蕊君的公公也是其中一个,今年五月里终于从外省被调了回来,这几听刚到燕京城。

常氏看许家看到的是太子母族,尊贵无匹。可沛柔洞悉前生事,却知道再过几年“太子母族”这四个价值千金的字前面要加上个“废”字,一下子一文不名,甚至还有命之忧。

许家绝对不是润柔的良配。

第146章 牵线

“我娘和祖母方才是不是还提到了蒲家?姓蒲的人家,满燕梁能和咱们家相配的,我也只知道杏娘她们家一家,难道就是她的兄长?”

海柔说的“杏娘”就是她如今关系最好的手帕交,蒲阁老的孙女蒲晚杏。

海柔自顾自的往下说,“我觉得这倒不错,她祖父是阁老嘛。”

“而且蒲家的世兄我也曾见过的,生的玉树临风,也做得锦绣文章,将来给我姐姐请了三品的诰命回来应该没问题。”

蒲家公子的祖父是阁老不错,可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间也就要致仕了。

蒲家没有其他的子弟在朝为官,蒲家公子想要出仕,靠的是祖父为阁老时一力提拔的刘怀熠刘大人。

而这位刘大人恰好又是沁声的岳父,到时候岂不是成了沁声和润柔的丈夫分享政治资源了。

若她没记错的话,前生刘氏嫁进来后,杨氏对她很满意,言语中就曾透露出自己很早就看中了她做自己的长媳的意思,应当也与太夫人通过气。

那蒲家的公子就绝对不可能在润柔夫婿的备选人名单里了。

但她没法和海柔说的这么详细,就只是含混了过去。

再就是崔家,前生润柔就是嫁了崔家。幸而今生他们仍然写了信过来,透露出了求亲之意。

要和海柔说崔家,她一时倒不知道从何说起,就问海柔。

“三姐姐可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去恒国公赵家,赴他们家孟老夫人的寿宴的时候。”

“那时祝寿的时候,崔大人就在其中,我想去看看,然后大姐姐就把咱们拎了回来的事?”

海柔的神情有些迷糊,大约自己闯的祸多了,也就记不太清楚了。

“那时候是昭永八年,祖母就曾说过崔大人这个人很厉害,是个能吏。如今五年过去了,他已经是陕甘总督了。”

“陕甘总督和其他地方的总督可不一样,燕梁立国到如今,只有西北还长年有战火,在那边当官自然也很不容易。”

“崔大人能把那里的官当好,可见的确是个人才。最重要的是他还很年轻,保未来一二十年的富贵总不是问题。”

“而且他的妻子姜夫人,前几年也是常见的,温柔贤淑,定然是个好婆婆,不会搓摩大姐姐的。”

“崔家公子的妹妹珍姐儿也很喜欢大姐姐,那年来熙和园做客,你还吃过她的醋呢。”

海柔被她说的一愣一愣的,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可是你说了半天,说的都是崔家公子的家人,也没提到他本人呀。嫁人最重要的难道不是相公本人么?”

沛柔就理直气壮的耍无赖,“我一个未出阁的小娘子,怎么会知道人家公子到底长什么样,人品如何,三姐姐也太强人所难了。”

她总不能告诉她,崔家公子人品端方,且学识出众,将来也是进士及第吧。她根本解释不清楚这消息的来源。

两个小娘子就边说边往宴息室里走。太夫人还因为方才常氏的表现非常不悦,见她们进来,就找了别的话头说。

偏偏海柔是个愣头青,开口就是:“祖母,您和我娘给我姐姐挑好了婆家没有啊?”

太夫人便道:“你娘的心大,这一家家一户户的,她都瞧不上。”

太夫人说起常氏来总是没好话,也不顾及这是在人家女儿跟前。

沛柔就忙出来打圆场,“三姐姐,这都是大人的事,我们姑娘家的还是别问了。”

“总归祖母和二叔母不会亏待了二姐姐,做妹妹的只等着将来去秾芳阁祝贺大姐姐就是了。”

太夫人就笑道:“还在我面前唱起双簧来了。今儿你们就是说破了天,我也不会告诉你们的,总归事情还没定下来,只等着消息便是了。”

沛柔和海柔对视了一眼,俱都知道今儿是没机会了,不过毕竟事情还没定下,她们急也无用。

就又打起精神来陪着太夫人说了几句笑话,用了晚膳才回园子里去。

*

又过了一旬,恰好又是宫里沐休的时候,夏日午后静谧,只是偶尔能听见几声蝉鸣。

太夫人坐在罗汉床上闭目养神,沛柔正轻轻替她捏着肩膀,忽然有人直接掀了湘妃竹帘闯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大串相劝的仆妇。

这样莽撞,不是常氏又是谁。

沛柔见常氏来势汹汹,恐怕又是为了润柔的婚事。

只怕这十数日间太夫人已经定了主意要把润柔嫁到西北去,常氏不愿,要让太夫人改了主意了。

她就看了一眼太夫人,见她神情很平静,像是并不意外今日常氏会过来。

常氏站在太夫人近前,却并不开口,只是冷冷地盯着沛柔。

太夫人就拍了拍沛柔的手,“沛丫头,前几日才教了你怎么沏茶,你现在就去茶房里给祖母沏一壶老君眉过来。”

沛柔就从罗汉床上下来,给常氏行了礼,低头往茶房的方向去了。

即便从烧水开始,沏一壶茶也并不要太久,太夫人让她给她沏一壶茶过来,意思是常氏很快就会离开么?

沛柔刚出了宴息室,身后的湘妃竹帘还没放下来,就听见常氏道:“娘想拿我们润姐儿的婚事去给大哥还人情,这却是万万不能的……”

还人情?沛柔记得前世也出过这件事,却不知道具体是为了什么,她不由自主的就放慢了脚步。

常氏看来很激动,声音几乎有些尖利,“娘还想瞒我。我原以为娘非要把润姐儿嫁娶西北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是觉得崔家哥儿的人品实在难得,崔家又是少有的家风清正的人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