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在洛阳?”李苒看着王舲,心里说不清什么感觉,这算亲戚么?

她从来没有过亲戚。

“安氏在前梁兴庆年间以军功起家,之后将近三百年,为国戍边,号称天下第一将门。

荣安城破前一年,安氏一族为国尽忠,已经死伤殆尽……”

王舲的喉咙哽住,片刻,才接着道:“现在,已经没有安家了。”

李苒呆了片刻,低低叹了口气。

“你到京城前一天,翁翁才知道你。”王舲也叹了口气。

知道有个她那天,翁翁和太婆很晚才歇下。

“我是不该生下来,不该活下来的人,母亲更不该活下来。”李苒迎着王舲的目光。

“荣安城那些事,不是公主的错,更不是你的错,这是太婆的话。”王舲的声音低而柔和。

李苒低低嗯了一声。

那位公主,是个真正可怜的弱女子,多活的那十来个月,大约生不如死。

“你在长安侯府,还好吧?”两人沉默片刻,王舲话里有话的问道。

“挺好。”李苒微笑,“这样已经很好了,谢谢你。”

“那就好。”王舲看着垂着眼皮抿茶的李苒,正努力想着该说些什么,李苒抬头看向她,“能说说长安侯家吗?”

“噢?好。”王舲下意识的瞄了眼正气愤愤说着什么的长安侯府三娘子李清柔。

李苒垂眼抿着茶,没关注王舲这一眼,也不理会时不时飘过来的只言片语。

“李家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长安侯祖父死的早,祖母陶太夫人是个稳婆,陈老夫人是陶太夫人捡回家,当女儿养大的童养媳,陈老夫人到李家时,听说只有六七岁。

听说最初,陈老夫人是跟着陶太夫人学做稳婆的。

有一回,陶太夫人给一家富户接生,难产,陶太夫人保住了大人,却没能保住孩子,是个男孩。

那家三个儿子三房媳妇,生了六个闺女,这是头一个儿子,竟然没能活下来,那家老太太就恼了,让人把陶太夫人狠狠打了一顿。

陶太夫人被人抬回去,没几天就死了,死前留下遗言,不许陈老夫人再做稳婆。

陶太夫人死时,陈老夫人只有十四五岁,长安侯的父亲是独子,比陈老夫人小两岁,听说一生下来,身子骨就不好,常年病着。

听说陈老夫人当年,几乎什么都干过,在猫食场帮过工,在香水巷洗过衣服,哭过丧,沿街卖过花,卖过香口丸。

陈老夫人十八岁那年,请邻居做见证,和长安侯父亲成了亲,隔年生下长安侯,长安侯出生前,他父亲就病没了。

长安侯七八岁的时候,皇上……”

王舲的话顿了顿,解释了几句。

“当时,天下已经乱相丛生了几十年,这里你来我往,城头大旗几次变幻,直到太祖占了这里,才安稳下来。

太祖是秋天落脚在这里,隔年春天,太祖征召家丁,十岁以上皆可报名。

长安侯就谎称十岁,去报了名,挑人那天,皇上也在,正巧看到长安侯,就把他带在身边做了小厮。

长安侯跟在皇上身边侍候了七年,后来,皇上让他到了军中,从十夫长做起,四处征战,直到去年,才回到京城,掌管京畿大营和京城防卫。

皇上待长安侯极好,翁翁说,皇上最偏爱,最信得过的人,就是长安侯。”

王舲的话顿住,看了看李苒,李苒凝神听的专注。

“张夫人也是童养媳,陈老夫人把张夫人捡回家时,张夫人只有四五岁。

长安侯十七岁那年,和张夫人成了亲。

那时候,长安侯还只是个百夫长,成亲之后,张夫人就一直象亲兵一样,跟在长安侯身边打理照顾。

浏河大战,皇上惨败,长安侯那一支全军覆没。

张夫人说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身一人在死人堆里找了一夜一天,把还有一口气的长安侯背了回去。

长安侯夫妻,是真正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

李苒轻轻哈了一声。

这样生死患难的过往,这样的恩情,还是有了个她!

男人哪!

“当初打死长安侯祖母陶太夫人的那一家,在长安侯成了皇上的贴身小厮后,一家人跪到陈老夫人门前,负荆请罪。”

王舲接着道。

“陈老夫人说,过去的事她不想再提,只是不想在京城再看到那一家子。

那一家人就卖房卖地搬走了,听说搬的很远。

这件事,陈老夫人做的大度有锋芒,这是我太婆的话。

太祖称帝之前,这座城曾经被围困过两三回。

有一回,太祖领兵在外,城内空虚,十分危急,陈老夫人带着街坊邻居,帮着守城,陈老夫人自己,到城头厮杀了一天一夜。

连皇上在内,大家很是尊重她。”

王舲说着,目光落在李苒污脏的裙边。

在对待这位姑娘这件事上,到目前为止,陈老夫人所做所为,就都是让人撇嘴的地方了。

“荣安城的事,你知道吗?”李苒犹豫了下,看着王舲问道。

“知道的不多。”王舲低低叹了口气,“乐平公主是皇上赏赐给长安侯的。这件事,皇上做的不妥当,这话,翁翁说,皇上自己也说过。”

王舲顿住,看着李苒,声音落低了些,“阿爹说,皇上好恶作剧这个毛病儿,实在是害人不浅。”

李苒听的眉毛挑起,难道这一场悲剧,只是因为那个皇上的恶作剧?

王舲看着李苒挑起的眉,一脸苦笑。

“你就当闲话儿听听。

听说皇上嫌长安侯不解风情,乐平公主以风姿卓约闻名天下,皇上把公主赏赐给长安侯,说是让他领略领略什么叫风情。”

李苒听的眼睛微眯。

真是一对儿混账!

“别的我就不知道了。听说荣安城破之前,长安侯夫妻情份很好,之后。”王舲的话顿了顿,“李三娘子比你大半年,她之后,张夫人再无所出。”

李苒慢慢吐了口气。

看样子,这个长安侯,领略了风情之后,回不去了。

真是活该!

“玲珑坊,你去过吗?”李苒瞄了眼自己的裙角,想着玲珑坊送给她的斗蓬和那份恭敬,换了话题。

“去过,京城差不多的人家,都是玲珑坊的常客。

玲珑坊总号在荣安城。不过,自从荣安城破之后,玲珑坊最大最好的铺子,就挪到这座城里了。每年的新花色新样儿,也都是从这儿的玲珑坊最先出来。

近百年来,玲珑坊都是天下最好的绣坊和成衣坊。”

王舲一脸明了的看着李苒。

“不光玲珑坊,整个荣安城,以及象我们这样的人家,都很感激仁宗。”

“因为献了城?”李苒露出丝丝笑意。

这位王家六娘子,真是聪明敏锐极了。

“不光是献城。献城之前,仁宗颁了道旨意,说国之更替,有如人之生老病死,大梁享国四百余年,气数已尽,要臣民不要再多做无益之事。

旨意上还说,无论何朝何国,子民都是一样的子民,为子民尽力,就是为国尽忠。

因为这道旨意,翁翁和阿爹他们,才在国破之后,应召入仕了新朝。”

李苒嗯了一声。

真不愧这个仁字,这一张旨意,解决了不知道多少人的脸面问题。当然,也给她带来了应该是很多很多的感激。

可这份感激,不全是好事啊,对她来说,人气过旺,是要被烤死的。

第17章 该走就得走

霍文琳这场小姐妹聚会,最操心的不是她,是她娘杜王妃和她大嫂曹夫人。

从李家三娘子李清柔进门起,前一天挑出来的十来个有眼力的管事婆子,就一刻钟一趟,往杜王妃和曹夫人那里禀报:谁来了,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到李苒进来后,就是一刻钟两三趟的来回禀报,以及请示下。

听说李苒走的半截斗蓬都是尘土,杜王妃还好,曹夫人失笑出声,“这也太丢人了。”

“要不是这样,还用得着琳姐儿请这一场?这是她们家的事,咱们管不了,可是,唉。”杜王妃叹气连连,管不了却要受连累。

“咱们请过这一场,太子再要怎么着,也得另找一家,阿娘放宽心。”曹夫人明白杜王妃的意思,急忙宽慰。

婆子一趟趟进来禀报。

听说王家六娘子王舲主动过去陪李苒说话,杜王妃十分满意,“你看看,这孩子就是懂事儿。”

上一篇:孤人不孤下一篇:女奸臣杠上假太监

闲听落花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