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72)

作者:刘宗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你是认为犯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是不可避免的?”

“我觉得要想彻底消除确实很难,不过,要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办法做得到的。”

“为什么不能彻底解决呢?”

“我的理解是,作为人应该有所追求才好,如果一个人什么追求都没有了,那反而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这又是为何?”

“因为人之所以能被组织起来,服从领导和管理,归根到底是由于其本性上还存在有对追求利益的冲动,举例来说,如果整个S监狱数千名犯人都不想获得监狱的减刑奖励,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局面?照我看,如果真是这样,那S监狱的干警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两倍甚至增加叁倍恐怕仍然不够应付。要知道,如今监狱对犯人的监管,有很大一块是靠犯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而之所以有犯人愿意站出来不怕其他犯人打击报复替监狱去监督管理别的犯人,其原因很简单,主要是由于他想得到比其他犯人更多得多的减刑幅度。如果有一天规定,在监狱服刑改造的犯人,一律不得获得减刑奖励或不再实行将犯人改造表现与减刑幅度挂钩的政策,那么,到那时还会有犯人愿意站出来为监狱干警服务并主动申请帮助干警去教训其他的犯人么?我看,不仅不会有,而且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有道理。”

“所以,人有自私心理未必是一件坏事,只好管理得当,引导得好,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干一件正事和好事的。扩而广之,如果人类没有了自私的本性,那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到今天这样的文明程度,科学技术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所以,问题应不是要不要让其存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把握其度与量的关系。换言之,分寸掌握得好,坏事可以变好事,分寸若掌握得不好,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这一点,用在监狱管理犯人方面,同样是适用的。”

“你说得很对,任何事物只要抓住了其主要矛盾,其他的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也许是高科长感到每次与杨凡聊天,都能有所启迪,当然,也许两人认识问题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或高度,所以,谈话时才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取得共识,彼此才会感到越谈越投机,犹如同道朋友一般。总之,在整个建新学校,所有犯人都知道,高科长最愿意与之聊天的对象就是杨凡,而杨凡由于有了高科长这个靠山,也因此而在犯人中间奠定了一定程度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最近一段日子来,在杨凡大脑中考虑最多的就有关应在什么时候减刑或有可能减多大幅度刑期这样一些问题。

一天,杨凡仍像往常一样,早上七点整就随图书组犯人一道开工来到建新学校,杨凡坐在了资料室的椅子上,他突然想起学校所订阅的《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南方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已有好几天的报纸没有用报夹子夹起来,于是,他立即站起身来把近几天由教育科转过来的报纸全部抱了出来,并放在了资料室里杨凡用好几张桌子拼凑而成的写字台上,准备一一将其清理夹好,以供学校其他犯人阅读。这时,高科长也来到了资料室。

“高科长来了,请坐。”杨凡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边打招呼边为高科长泡茶。

“今天学校本来是陈干事值班,但由于科里安排他去附近镇上采购一些文具用品,一时找不到其他干事顶替,所以,暂时只好由我替他值班。”

杨凡一听,觉得何不趁此机会就有关自己减刑之事向高科长讨教一番,顺便也好听听他对自己减刑的意见。主意一定,杨凡说:“高科长,听说下一批有机会减刑的犯人就要报材料了,是真的么?”

“你怎么知道的?”

“高科长,这事您也不用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这样说吧,没有不透风的墙,现在整个中队的犯人,已是没有不知道此事的了。”杨凡敬畏地笑道。

“根据每年的减刑惯例,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你关心这个干嘛?”

“当然是想减刑喽。”杨凡笑着回答道。

“你是什么时候投牢的?”

“我是一九九四年底。”

“现在是一九九六年初,由此说来,你的投牢时间仍不到两年。”

“是不是非要满两年不可呢?”

“那倒也不一定的。”

“那投牢时间长短与减刑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还是有的,比如说,投牢时间愈长,则减刑幅度就可能相对会大一些。相反,就要小一些。就是这样。”

“高科长,像我这样获得有立功奖励的,要是想在今年第一季度减刑,据您分析,可能会减多长的刑期?”

“这很难说,如果你投牢时间已满两年以上,又有立功奖励,一般有希望能减到两年半左右,但现在你的投牢时间还不足一年半,这就很难讲了。”

“要是凭您的经验判断,我参加下一批减刑的话,最有可能减到多少?”

“最悲观估计也在一年半以上。”

“高科长,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还是想争取今年第一批减刑。”

“为什么?你这样做不是浪费了好不容易才争来的立功奖励么?”

“这一点我也想过了,我的意思是,在减刑问题上,晚减不如早减的好。再说,如果我在投牢不足一年半时间的情况下,真能减到一年半以上的刑期,则对我下一次减刑会更加主动,只要再过一年多时间,我又可以赶上下一次的减刑,这样一来,在前后三年左右的时间内,我就有可能获得三年左右的减刑幅度。而我也知道,如果选择三年减一次刑的话,则即使拥有省级改造积极分子的奖励,也是很难获得一次减三年刑期奖励的。所以,你的想法是,与其拉长间隔期去争取获得一次较大幅度的减刑,倒不如选择尽管每次减刑幅度较小,但却可以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获取两次减刑机会,而两次的减刑幅度相加则很容易超过三年刑期,这样更有利一些。”

“你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能得到您的认同,我感到很高兴。”

“那你是打定主意想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减刑的啰?”

“是的。但是,由于是我投牢后的第一次减刑,所以,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好?心中很是有些着急。”

“这样吧,这事你就不要出面了,由我去同你们中队郝指导员谈谈看再说。”

“若能如此,那真是感激不尽了。只是老麻烦您,心里愧疚的很,真是不好意思。”

“没有关系,好在你有一个立功奖励,按现行监狱有关规定,你的减刑是不占你们中队减刑犯人名额的,中队只需不嫌麻烦为你呈报一个减刑材料就行。”

“原来立功真有这么大的功效啊?”

“是啊,你终于尝到甜头了?”

“这一切都要感谢您才是。”

“为什么呢?”

“其原因有二:一是要不是您亲自把我调到建新学校且又分配到《建新报》编辑部,我就既没有机会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来写文章了。二是如果不是您及时把发表文章也能获奖的信息及时告诉于我,我又怎么会有如此大积极性去拼命地写文章和发表文章呢?”

“这主要还是靠你自己努力所得的结果,要晓得,当初开会时,听我讲话的不只你一个人,可有几个人是在认真听我说呢?又有几个人是身体力行在做的呢?”

“您说得很对,其实,我也曾不只一次地劝说图书组和教员组的人,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难得的大好机会,但收效一直甚微。”

“就是嘛,天下那有免费的晚餐吃呢?”

“不过,我想从今年开始,情况会发生变化的。”

“怎么呢?”

“因为去年监狱已经兑现了奖励政策,正如您刚才所说的,我本人就是第一个尝到了这一奖励政策甜头的人,我想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我敢说,今年踊跃投稿的人一定会比去年多得多。”

“要是果真如此,那就好了。”

“我想一定会的。”

“对了,最近你家里有没有人来看你呀?”

“前几天,我过去的司机来看过我一次。”

“在当今社会里,能有这样讲良心的人,已是不多了,如此说来,你过去用人还是蛮有眼光的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