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37)

作者:刘宗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高科长讲完之后,休息了约十分钟,此期间,他再次把杨凡叫到他在建新学校的办公室里去。杨凡一进办公室,照例喊了一声:“高科长好。”然后,自觉地蹲在距离高科长座位不远处的水泥地面上。

“你的简历写好了没有?”高科长平静地问。

“昨晚就写好了,现正好带在身上,给。”杨凡早晨听说今天要到建新学校去继续接受入监教育,就有意识地将已写好的个人简历带在身上,现在听高科长提及,于是,赶紧从自己的囚服口袋里抽出并双手递到高科长手中。

“过去教过书吗?”高科长又问。

“大学毕后曾留校任教四年。”杨凡答道。

“有没有写过或编过什么东西?”高科长问。

“曾在国内经济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百余篇研究性论文。也曾参与编辑过几期内部刊物。”杨凡又答道。

“是这样的,根据你的个人条件,我们考虑想把你调建新学校来接受改造,现在我想听一听你自己个人的想法。”高科长说。

“能到建新学校来接受改造,就我个人而言,自然是求之不得,那还有什么想法,一切听从高科长高排,我服从就是。”杨凡以十分谦逊的态度答道。

“行,我明白了,你先回去吧,过几天就会有消息的。”高科长果断地说。

“谢谢高科长,我走啦。噢,高科长,……不好意思,我有一点事想请您帮忙,不知妥不妥当?”杨凡想起自己已写了好几天的信一直发不出去,现在看到高科长待自己还算比较友善,觉得是一个机会,于是,鼓起勇气向高科长提出请求,然而,心里却一点底没有。

“什么事?”高科长问。

“我有点事想给家里写封信,可又寄不出去。所以,想……想请你帮我发一下。”杨凡诚肯地解释道。

“哦,是这样,那信写好了没有呢?”高科长问。

“早已写好了。”杨凡答道。

“你把信给我吧,不过,下不为例哟。”高科长善意地答应道。

“那真太谢谢你了,高科长。”说完,杨凡高兴地把信递到高科长的手上。

杨凡重回到课室坐下,见众人都在收看电视录像。杨凡一看便明白,这是监狱里专门为新投犯开展入监教育而特制的视频录像,其内容包括:有国家司法部领导和监狱领导的讲话录像,有抗拒改造分子最终遭枪毙的案例,还有因脱逃而遭乱枪打死,尸陈荒野的镜头,也有自觉靠拢政府,认罪服法,积极走改造自新之路者,最后因荣获多次大幅减刑奖励而提前喜气洋洋地离开监狱的事例。总之,杨凡感觉是,它是一部名符其实的入监教育片。

待看完两本录像带,何平在课室外的走道上将杨凡等众人整合成两列队形,经报数无误,然后,边喊一二一的口令,边往楼下新收巷走去。

今天杨凡感到特别开心,所以,当监督岗们趁吃中午饭之机拿着好几袋炒菜又来向杨凡等人推销时,他二话没说就很爽快地要下了其中的一袋炒菜。最近几天,他常遇到这类事,即使他早已向小炒房订了菜,但那些监督岗犯人仍要将一些卖不掉的炒菜向杨凡等新投犯推销,没有办法,他虽然每次都很不情愿,但还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

刚吃完中午饭,新收巷负责为犯人订菜的那名老年犯人,来到十号仓门口,说根据轮流,今天下午应该由杨凡和睡在杨凡隔离床位的邓华两人负责冲洗监仓外走道地面。

杨凡和邓华闻声赶紧下床,二话不说,到厕所拿上水桶和扫帚等冲洗工具,开始搞起走道卫生来。大约花了近一个小时时间,他们二人总算按要求把走道地面冲洗干净了,于是,他们赶紧把有关工具拿到厕所里放好后,正准备上床小睡一会儿,无奈中午起床铃又响了。

下午是继续进行队列操练,听到集合铃声,杨凡等人迅速到走道北端进行集合点名、报数。然后由李明、何平等整队带到中队外面篮球场上进行队列训练。由于杨凡早年曾当过步兵,所以,队列训练对他来说并不难。特别是当李明等人知道杨凡曾当过兵,队列步伐走得又好,因此,干脆将新投犯分成两部分分别交杨凡和何强去训练,这样他们自己也就可抽出身来站立一旁,或是聊天,或是观看,落得个清闲自在了。

杨凡在训练众人时,注意到李明与值班的李队长很谈得来,李明还主动递了一支香烟给李队长并他为点燃,李队长竟也毫不犹豫地接过香烟抽了起来,心想,这李明与中队队长们的关系处得还真不坏哩。

像这样天天上午开展入监教育,下午则进行队列训练的日子,过了有七个昼夜,到第三个星期开始的第一天,即星期一下午,杨凡终于接到调令通知。通知说,从明天开始他正式分配到建新学校去接受改造。

由于在建新学校改造的犯人受双重管理,即生活上继续由入监服务中队管理,中队将这些担任教员的犯人全部编入到教员组里,其组长也是一名□□,叫吴忠;而日常改造活动则由监狱教育科直接负责。所以,接到通知后,当天下午,杨凡就把自己的全部物品收拾妥当,然后,在吴忠帮助下,来到中队东巷教员组犯人居住的三号仓里。

由于一个仓最大限度只能住十人,所以,在同一条巷六号仓也住了好几名教员组的犯人。吴忠给杨凡分配的床位是下铺,但仍是中间床位,一根柱子立在杨凡睡觉用床位的正中间,更由上下层的间隔距离不高,所以,杨凡上床时,必须低头弯腰像狗一般爬进去才行。不过,这些并没有引起他心中太大的不快,相反,想到自己投牢这么短时间,竟然比何强等人先下队,心里倒感到很是舒畅。

晚上,教员组的犯人们都纷纷回到了仓里,他们大都很热情地向杨凡打招呼、问好。其中,有一名犯人自我介绍说:“我叫杨智,也是教员组的,我们早几天前就听说新收巷来了一名经济学博士,没想到是你。”杨智开朗地笑道。

“你叫杨志?这……这个名字好熟啊!”杨凡说道。

“你不会是想起了《水浒传》中的那个杨志吧,不过,那个杨志一落难就只想到去卖宝刀,而这个杨智是一落难就坐牢来了,毕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哩。”说这话的是一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犯人,只听他接着说:“我叫邓卫星,是□□大放卫星那时候出生的,认识你很高兴。”

就这样,杨凡一一与教员组的人相认了。

不过,通过进一步交谈,杨凡才知道,原来教员组的犯人绝大多数都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文凭,最低的也有大专学历。此外,杨凡还知道,其实在建新学校改造的犯人除教员组共十五名犯人外,还有一个图书编辑组,也有十名犯人,图书组犯人的日常改造任务是编辑出版《建新报》,以及为全监狱承担各项活动筹备任务,如全监犯人文艺汇演,帮教会,减刑大会,举行升旗仪式和书写并张挂各种狱内宣传标语等。

听邓卫星说,教员组犯人之间相对地能做到和平相处,人整人的情况一般很少快发生,但是,教员组与图书组相比,又比较不受中队和教育科重视。对此,杨凡感到有些不解理,便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具体一两句话也难以说得清楚,不过,时间一长,你慢慢就知道了。”邓卫星欲言又止。杨凡见他有所顾忌,也就没有继续深问了。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还不是由于我们教员组的人书呆子气重,不屑做吹牛拍马的功夫罢了。”还是杨智性情豪爽,说起来话不转弯,快人快语。于是,杨凡接过话说:

“依我看,即使是坐牢仍能保留有书生本色,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很哩,既然身已为人,起码的人格还是要有的,否则,还配说是人吗?”

“有道理,不就是几年刑期吗?宁可少减刑,也不能把自己人格给丢了,对吧?”吴忠插话道。

“就是嘛,咱们老吴可说是出污泥而不染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属稀有物种,跟大熊猫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咱们应重点保护才对啊!”杨智善意地笑道。

“操,你尽拿我瞎开心。不同你们瞎扯,我拿碗吃饭去了。另外,杨凡,告诉你,我们这里吃饭时,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找人搭当伙吃,也可以一个人独吃,一切随自己意愿而定。这个小凳子给你,你要记住它背后的编号。这条巷经常有拿错凳子的,要是给丢了就不方便了。”吴忠说完,拿上凳子和碗独自出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