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21)

作者:刘宗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读书对不少孩子来说都会感到辛苦,然而,在杨凡眼里,读书与上山砍柴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因此,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每当遇到困难时,杨凡总会拿饿着肚子上山砍来相对照,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小时候,杨凡不明白为何农村人的生活会那样苦,为何一天干到晚,竟然连饭都吃饱。当看到城里人一个个细皮白肉,吃的穿的都明显地比农村人好得多,尤其是当看到城里人来到农村在农村人面前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样子时,杨凡内心感到很纳闷,他想不透为何会如此地不公平、不平等?因此,现实生活对杨凡所造成的最原始冲动就是,希望自己能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城里人。

实际上,这也是杨凡小时候一直全力以赴为之实现的一个最大理想。杨凡性格中继承母亲的要多些,虽然他从小就非常勤劳肯干,不怕苦不怕累,但同时杨凡从很小时候开始也就明白,农村人的这种苦难生活实在不是人能过的,尤其不是一个心中充满着理想和抱负的人所愿意过的。杨凡从小就有些害怕,害怕有朝一日自己像父母那样无意义、无价值地活着,因此,他一直想方设法避免这种情况在他身发生。

杨凡仍记得自己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上一下子来了两名插班生,一名叫肖玲,一名叫徐建霞,她们都是从城里来的。据说,她们来到农村主要是由于其父母的家庭成分不好才被下放到农村来劳动改造的,其父母在下放劳动期间的工资只能领到70%。可即使如此,在小杨凡的眼里,她们就像来自天堂的人一样。徐建霞一到班上没多久老师就让她担任了班上的学习委员,她们不仅肤色白润长得好,穿得好,而且学习成绩也远比班上其他农村子弟好得多。她们的父母常会到学校来探望,了解学校环境和孩子的学业进展状况,有时还会与学校老师们聊天。

杨凡明显地看得出,几乎所有老师都对徐建霞和肖玲的父母很是尊重,而他们之间的互动,也总是毫无顾忌地在校园内随时随地进行着。有时,大人之间谈得兴起时,老师还会分别把徐建霞或肖玲唤过去,每当此时,她们总是会很有礼貌地先叫一声“老师好”,然而自动地站在老师一边。老师则会做出很是关爱的样子,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她们头,然后向她们的父母称赞二人是如何懂事有礼貌,学习成绩也是如何怎般地好。二人的父母每当听到老师们的称赞时,总是会露出一副谦逊而又愉快的笑容,说:“这都是你们老师辛勤教育的结果,太谢谢你们啦。”其交谈气氛之投机和融洽,常令杨凡羡慕不已。

小时候,杨凡常想,为何同是做父母的,可自己的父母却从未关心过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不仅如此,父亲曾三番五次地要自己放弃读书回家同他一道务农,还说,多一份劳力就多一份收入。那时,杨凡不明白,为何同样是人,但其观点、态度及生活水准却是天壤之别。

而且,更令杨凡感到受刺激的是,同样是学生,老师们总是对徐建霞和肖玲她们显得特别照顾些。上课提问时,常常是找她们回答,上劳动课时,则总是有意让她们干些很轻很轻的活。她们的校园生活也总是无忧无虚的,仿佛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有“忧愁”二字似的。为此,杨凡曾不止一次地幻想过,要是自己能变成她们、自己的父母也能变成她们的父母一样那该有多也好啊!

杨凡从小就是个很要强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的成绩能超过徐建霞和肖玲她们,他一直暗暗地发奋苦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以后,每次班上考试,杨凡的考试成绩均已远远超过她们二人了。这令杨凡想到,农村孩子的智商并不比城里孩子低,只要勤奋努力,一样能取得好成绩。明白这一点,对杨凡日后的人生之路,影响很大。

作一名学生,优异的学习成绩往往能成为受同学们尊敬的本钱,关于这一点,杨凡的体会尤其深刻。进入初中一年级学习之后,杨凡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选举班长时,同学一致选举他为班长。那时,由于学校离家很远,杨凡班上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寄宿在学校。只有到了每周星期六下午,同学们才会有机会回家与父母团聚。那时,有钱的同学可以向学校食堂买菜吃,没有钱的同学,则只能靠每周日下午返校时,从家中用小竹筒或玻璃罐头瓶子装上咸菜和豆腐乳以供一周下饭之用。有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由于杨凡与徐建霞都是等到班主任老师开完班干部会议之后才回家的,这时学校的其他同学早已先走了,因此,杨凡与徐建霞第一次有机会结伴回家。

“你的学习成绩这么好,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徐建霞毕竟是城里人,为人大方开朗,她首先打破沉默。

“也难说有什么好打算,现在这种局面,等到高中毕业时有没有大学考还不知道,因此,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呗。”杨凡说。由于这是杨凡有生以来第一次与别人家的女孩子单独在一起,所以,显得有些特别拘束和心慌。

“其实有大学考当然好,要是没有的话,到时报名当兵也是挺好的。你说呢?”徐建霞说。

“由于每年名额有限,加上如今走后门之风又盛行,没有背景关系,想去当兵恐怕也不容易哩。”杨凡答道。

“这个我知道,不过,有许多事情只要想做,总会不愁没有办法的,是吧?”徐建霞又说。

“这倒是的,但客观条件也不能忽视啊。”杨凡有些信心不足地说。

“只要你有信心就好办,我爸同上面有些关系,到时我让他帮你忙准成。”徐建霞极力鼓励道。

“那怎么好意思去麻烦你爸呢?”杨凡客气地说。

“这个你不要管那么多,到时候我自有办法。”徐建霞自信而又有些神秘地说。

“不过,依我看,你家不会在农村久待的,怕到时你在哪里都不知道哩。”杨凡半开玩笑地说。此时,杨凡的神情已完全平静下来了,并又恢复了往日那一贯为人大度、开朗的神态。

“看你平常那么聪明,这么一下子变成傻呆了,再远也能通信的呀?”徐建霞娇嗔道。

“对,通信,对,通信。”杨凡自言自语道。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与徐建霞还有相互通信的机会。

“怎么?到时难道不愿与我保持书信来往?” 徐建霞反逼问杨凡。

“不是的,绝没有那么回事,我只是一时没想得那么远罢了?”杨凡忙解释道。

“唉,其实,你说的也对,真没有必要考虑那么远,也许我这一辈子就待在农村也很难说哩,到那时天天见面,自然就没有写信的必要了。是吧。”徐建霞显得有些信心不足地说。

“要真是那样,就太好了。”杨凡含笑道。

“为什么?”徐建霞故作不解地问。

“你不走了,我们不就可以天天在一起玩了,一起读书,天天相见,不是很好么?” 杨凡说。

“好是好,不过,我总觉得在农村生活很不习惯,要是我们都能在城里生活,不是更好么?你说呢,难道你不想?”徐建霞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哪有不想的?只是想归想,现实归现实罢了。”杨凡还是有些信心不足。

“哎呀,只顾聊天,不觉间快到家了,嗳,到我家去坐坐如何?”徐建霞快到家之前问杨凡。杨凡的家要再往前走过两个村子才能到达。

“这样不好吧?”杨凡有些迟疑不决。

“没有什么好不好的,我家又没有老虎要吃掉你,去吧,反正顺路。”徐建霞坚持说,同时,还用手拉了拉杨凡衣袖。

“可是,见到你父母怎么说呢?他们不会不高兴吧?”杨凡还是有些顾虑。

“你放心好啦。其实,我父母早就知道有你这个人,说不定正想见你哩,走吧。” 徐建霞有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味道。

于是,杨凡首次来到了徐建霞家。

杨凡至今仍记得,徐建霞一家住在当地邓家村的公共祠堂里,这个祠堂过去从未住过人家,但自从徐建霞一家搬进去居住后,似乎整个祠堂都变了样,变得有生气起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