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前世死对头当掌中珠(64)

郎君们的父亲,官居高位,可这段日子,愁得头发都快掉了。

陛下将他们叫过去,不是商议西北的战事,而是说最近市面上新出了一种话本,十分好看,让他们也去看看?

陛下岂可看话本这种粗鄙的东西!

御史台的人,是第一个提笔要抨击的,可他奏折还没写完,就怒而发现,自己最重视的儿子在看话本!

什么话本,竟然让大家如此痴迷,他非得剖析明白后,让陛下禁了这个话本!

小郎君手里的话本和卷子还没捂热乎,就被自家父亲给抢了去,而后那写了一半的奏折便被丢进火盆中烧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长安城大大小小的人家中。

这些抱着话本无用论的朝中大臣,在看过话本后沉默了。

他们叫来自家儿郎,细细问过话本的事情,待弄清楚,这竟是苻铎女儿所做,而卷子还是苻铎出的时,便心里有普,苻大才子的名声,谁没听过。

让儿郎将话本和卷子收好,并且给之下了死命令,去书肆再买上个五十套。

小郎君们震惊了,作甚啊,一套还不够?买卷子就算了,怎么话本还买这么多?

当父亲的便问儿子,可从话本中看出了什么?

小郎君期期艾艾回答:“卷子十分有用?”

父亲指着话本中的学习方法道:“精华在这里,你便没有发现,话本所罗列的各本书中的重点,都是真的?”

这……怎么可能?

一个话本,竟然融合了科举考试时的复习重点。

没看到话本时,这些臣子还身在云里雾里,可如今一看,他们却明白了陛下的心思。

让凡是达到考科举年纪的儿郎们,拿着话本和卷子,去苦读,备战明年的科考,陛下这是要广开恩科了,岂能不支持!

以往,都是先从宫中、重大臣、国子监和各州州学,流传试题,可这次却换了个样。

备考的寒门学子,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从这些人口中得知大家都在复习什么的时候,都拿着自己手里的卷子沉默了。

他们是最先看到话本和卷子的人,没办法,这些东西就是他们为了赚钱抄的啊!

有许多学子,抄的时候就觉得此中有深意,便通过内部价,去潘伯婕那交十个铜板,可以租借书肆中的书一月的方法,将话本和卷子租了出来。

他们没有眼光高深的父亲跟他们说,别管那么多,给我照着学。

只能按照书中的方法,读书时不断尝试。

可别说,用此种方式通读一遍书后,再做上一套卷子,当真是有一种通体舒畅之感,可见真的有效。

对于他们来说,虽然互相之间都知道这是好东西,但大家都年轻,总不好跟朋友说,我最近在跟着话本学习吧?

便将其藏匿了起来,每日偷偷摸摸学习。

可当他们在知道那些国子监的学子也跟他们做相同卷子时,那诡异中又带着满足的心情,别提了,舒坦。

随着话本和卷子卖得红火,苻令珠又同苻铎那里得到了几套不同题型的卷子,一样被她交给了学子去抄。

别的书肆围着味也想上些话本和卷子,可打听来打听去,这些东西是苻令珠家独有的,就舔着脸找到潘伯婕,想同她购置一批。

潘伯婕叹了口气,直接将早就准备好的话本和卷子拿了出来,几乎就是成本价白送给书肆掌柜。

她真的是对表嫂又爱又恨,这些话本和卷子,苻令珠早就交代她若有人别的书肆来买,便卖出去,只有一点,其他书肆低价买了后,不准抬高价格,只能跟她们书肆卖一样的价钱。

需知,她们书肆,卖的十分便宜。

可即使这样,书肆掌柜也欢喜地将东西全买了下来,让小厮抱着东西回店铺,还有种头重脚轻之感。

薄利多销啊,即使卖的不贵,可架不住买的人多。

总的来讲,有的赚!

第54章 日进斗金

纵使苻令珠不想让书肆赚钱, 可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愿意退一步,让话本和卷子得以广为流传。

有卖货的商人来寻她买书话本, 卖!

有书院找她购置卷子,卖!

甭管谁来买, 是何居心,卖卖卖。

话本和卷子很快就被读书人口口相传, 寄信之余,附上它们,流传到大堰各地。

加之此事有陛下帮助, 暗中推广, 各个州府都收到了快马加鞭送来的长安城最新的复习资料。

让寒门学子奉为瑰宝,真得太便宜了,他们买得起!

话本和卷子流传出去, 作为能够接收到不断更新卷子的苻令珠而言, 即使她压低了价格, 并且让需要盈利的人也不准抬高价高,书肆依旧赚了许多银钱。

话本是她自己写得,赚钱赚的心安理得,可卷子和不是她编撰的。

能给书肆减轻点进项, 她都是乐意的, 便同苻铎商议, 给编撰卷子的教习,按照出题的数量付酬劳,虽不多,每卖出去一份卷子,只能得到几个铜板, 但卖的数量大,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教习们出卷子,本是一片好心,想将知识教给更多的人,何况还有陛下的授意,得知自己也能领酬劳,开始都是拒绝的,可苻铎都说了,他自己是要领的,让大家安心领,顿时便觉得此项工作甚是不错。

此后,卷子的第一页,便标注了,主要撰稿人苻铎,其余撰稿人,第几页第几题某某某,这样不仅做卷子的学子,知道为哪道题抓耳挠腮时,该痛骂谁,苻令珠也知道了酬劳应如何付。

因着每成交一笔都给酬劳太过麻烦,便约定着每个月结账一次。

待教习们领到是自己工资三倍的酬劳时,沉默,又兴奋了,创作热情空涨。

甚至有那年轻时酷爱游学的教习,将自己的游学经历出了一本书,想要放在苻令珠的书肆售卖,苻令珠欣然应下,便还是用分成付酬劳的方式,将游记放到了一楼书架上。

此种模式很快就在书肆中火了起来,教习们纷纷发现了另外一条,既可扬名,又可生财之道。

而看到有教习出了游学的书,身在长安城的天丙班的小娘子开始给郎君们去信,之前不是说好了要一起出一本游记的,影子呢?

忙得晕头转向的郎君们,收到信后顿时虎躯一震,是啊,说好的游记呢?

清君又骗他们!

于是,一堆催稿的信件纷纷被送到苻令珠的手里。

明明刚写完话本,觉得自己可以清闲一下的苻令珠……

写,我写还不行。

确实是答应过郎君们要一起出一本游记。

往常的游记都是主角,去一个地方,介绍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可苻令珠这本书不一样,想着要增加大家的凝聚力,她给天丙班的每一个人都分派了任务。

身处各地的郎君们负责撰写他们身边的好吃、好玩事项,小娘子们负责搜集整理大堰其余地方的情况。

而苻令珠负责将他们给自己的稿件和资料穿起来。

有她前世去过的地方,她就笔墨花的多些,为郎君们的稿子润润色,增添些东西,她没去过的地方,便全由郎君们发挥,再加之小娘子提供的资料。

这一本集合了大堰半数之地,还介绍了国外波斯国、吐蕃等地,甚至将其语言简要写之的游记便成型了。

照常第一页写着都由谁撰笔,谁又提供了资料。

雇人抄完的游记,便同着糕点一齐送到了郎君们的手上。

这本不拘一格的游记,刚一上架,就被人哄抢了,抢的不是平日里在书肆文书的学子,也不是没事就爱往书肆溜达一圈,找找新上话本的郎君、小娘子,而是钟爱于书肆糕点的食客!

盖因黄娘子请潘伯婕为她读一读游记中,郎君们写的各地吃食,她想从中找寻有没有能让她做出新花样的糕点时,被食客听见了。

竟然有一本介绍美食的游记?

食客打开一看,呦,一本游记,一半以上都详细描述了各地的吃食。

有的部分竟然还附有食谱,天啊,写这本游记的人文笔太好了,将这些吃食描写的,透过文字都能闻到香味。

那还等什么,赶紧买回家,让厨房尝试做一下啊!

因此,游记率先被食客当做瑰宝给买了去。

而下一个注意到游记的人,是国子监的教习,作为自家父亲,写完的游记当然要赶紧送过去,因着是苻令珠写的东西,苻铎还不待翻开,就别教习们给抢了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