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遗玉翻了个白眼:“是不是用强碰上硬茬子了?”
她知程家葫芦娃的霸道,也相信那公孙琪嘉不会无缘无故同程家人动手,想到程家几兄弟的性子,直将事情经过猜透。
程怀默恶狠狠道:“虽说小六子有错在先,可她动手就是不对!”
程家老六打不过公孙琪嘉这才被揍,这若是人家对手,被欺负的就是人家弱女子了。
房遗玉心知肚明,却也无心同他们讲道理,和程家的人讲理无疑是对牛弹琴,也懒得费那吐沫星子,只是心里却很奇怪,程家小六子的功夫非同一般,公孙琪嘉能打赢他,就没道理打不过李高明派去的武士。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手下,李高明性子恶劣,他手下的武士也强不到哪去,程家小六子都请不走的公孙琪嘉,凭什么就被李高明的手下请回来了,明显有些不合逻辑。
公孙琪嘉回绝程家说是另有要事,难道那事同李高明有关?
房遗玉的观察力,联想能力可用骇人形容,她之思维本就活跃,察觉可疑之事总是忍不住深入去想,公孙琪嘉的存在已是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不符合正常人逻辑的举动,更是让房遗玉生出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致。
“公孙琪嘉,原本名声不显,却只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名震京城,到底是她别有目的,还是我多疑了?到底是意外,还是巧合呢?”房遗玉微微一笑,发现一件好玩的事,心说:“回头让西门好好查查此人,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来头,究竟有着怎样的目的。”
回到府中,房遗玉即刻安排下去,让西门追去查公孙琪嘉的底细,见时间还早,又去了趟长安县,去了安置左杰的村子,传授他内功和修习身法的要诀。
虽说左杰才刚刚入门,但从其表现能够看出,最多一年,左杰就能成长为房遗玉最为得力的助手。
回至京城的第六日就是除夕夜,守岁的日子。
由于房遗玉去年没回娘家过年,今年便同李元嘉、李月婉到了魏国公府,陪双亲一起守岁,一大家子欢乐无比。
只是而后的几日较之往年要冷清不少,只是例行拜年,并没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宫里倒是忙碌的很,只是并非为了过年而忙。
正月甘五日,那日正是大唐陛下唐太宗四旬的寿诞,宫廷内外为了这次寿诞,已是近乎放弃过年一般。
随着时间推移,于京师街头已是能够明显察觉外来使团愈发增多,万邦都因畏惧大唐威势,于这重要时刻尽是派出使团,上表他们各国对大唐的友好。
这一日,房遗玉意外收到一份厚礼,一份来自羊同国的厚礼。
第523章 远方来客
年假眨眼过去,房遗玉利用这几日空闲,将发展江南的方案整理成册,写了本长长的奏折,将规划洋洋洒洒写下,为保万全,她还特地先将奏折给自家老爹过目,让他帮着润色,瞧瞧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房玄龄直接参与了贞观初期的重要改革,且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于改革发展的方面经验十足,故而给出了十分有用的建议,让房遗玉发展江南的计划更为周详,虽说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但大方向绝对是没问题的。
年假过后,朝会的时候房遗玉将这份发展江南的奏折递了上去。
几乎完美的改革方案让朝中那些想瞧房遗玉笑话的大臣们,尽是吃惊不已,眼镜碎了一地。
唐太宗于用人上极有一套,虽说文武百官政见不同,背后的势力不同,彼此间矛盾不小,但朝中并无奸佞之臣,都是为国家着想的良臣,就算有反对房遗玉提议的,也是为了大唐的根本利益。
发展江南终是是利国利民之举,唐太宗、房杜二相以及一众尚书省官员的全力支持之余,同为宰相的魏徵竟也出乎意料的成为此次提案的有力支持者。
魏徵于朝上说道:“我大唐经济来源主要在于西域丝路,此为我朝优点,亦是缺陷,正如龟兹一役,龟兹一个弹丸小国都能断我朝之命脉,未来实在堪忧,当下我大唐对西域丝路过于倚重,故而发展新的经济命脉,迫在眉睫。依照房主事之言,于大洋彼岸尚有无数邦国,若能与之建立往来,必能促进我大唐经济的蓬勃发展,至于两季稻米,臣前所未闻,但既然房主事敢于奏折之中书出此言,想必不是胡言乱语,若是成功可利千秋基业,便是失败也没什么,不妨试试。”
房遗玉向来对魏徵成见不小,从起先的闯宫开始,魏徵就开始和她作对,她要举办天下会武魏徵反对,提议严惩吐蕃魏徵反对,征讨龟兹魏徵还反对,就像诚心同她为敌似的。
故而就算这老家伙在史上名气不小,房遗玉向来对他也是嗤之以鼻的,如今见他全力支持,也想到房玄龄曾经说过的话:“玄成虽说为人古板了点,但他那尽忠职守的心,为父也是佩服的很,朝上你俩政见不同,为父不管,但你若在朝下使什么手段,休怪为父收拾你!”
“看来这老家伙倒也并非那么讨厌!”房遗玉瞥了眼正极力赞成发展江南的魏徵。
此事既得唐太宗默许,房杜魏三大宰相的赞同,少数几个保守派的大臣又怎能阻碍大势,这关乎大唐千秋基业的大事,在房遗玉的提议下,于文武百官的赞同中敲定。
只是决定此提议的人,除去房遗玉,根本没人能够想象到这大力发展江南会给大唐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便是后来的唐太宗因年事过高,禅位太子之后,孙儿问他这一生做过的最为正确的决策是什么。
唐太宗斩钉截铁的答道:“重用房遗玉,发展江南——”
只是所有的事并不会一直顺利,有些被忽视的问题也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暴露出来。
首先这最大的问题就是船只问题,想要开展海上贸易,造船技术必须强大。
然而这正是大唐的短处,这倒并非是因大唐造不了船,相反,当下这个时代,大唐的船舶制造技术是世上最为顶尖的,只是没法入海罢了。
大唐的船只多用于水战,早年河间郡王李璥平定江南时,曾大修战舰,操练水师,彼时唐军所造的艨艟战舰,其上可乘两千军卒,自甲板起,楼阁高达十五丈,战舰上俱是配备投石车、穿云弩等威力巨大的攻城武器。
李璥借那战舰之威,灭南梁,破广陵、余杭,平定江南,立不世之功勋。
这一艘能容纳两千军卒的战舰是何等强大,驰骋于长江运河是何其雄伟。
然而就是因为大唐的战舰重视江战、湖战,这才失了航海之力。
这般大型的战舰,一日所需粮草便是不少,一年所需粮草更是多了去,这航海来回少说一年半载,两千军卒所需的粮草反倒是成了种种负担。
故而大唐当下的战舰,根本不能在海上远行,要想开拓海上丝路,这海上的运输工具货船,就成为房遗玉等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事若是换做旁人接手,便是花上十年二十年,也造不出一艘能在海上远航的货船,然而房遗玉却是不同,她有着前世的知识经验。
说到这,还要归功于房遗玉小时候玩过的一些经典船只模型,虽说模型是假的,但制造商为了追求最高品质,各类船只模型都是一比一仿真,什么前桅、尾桅,大桅横方型帆船、双桅三角帆船、多桅横方大帆船等,诸多样式她都记得清楚。
自然还是同往常一般,细节方面房遗玉记不清楚,但她能将船只大概构造绘画下来,而后再请大唐顶级的造船匠师集体研制。
有大概版图,造船匠师们只要在细节上下些工夫,这远航货轮就一定能够造出。
房遗玉将手头工作处理好,特地前往造船场勘探一番进境,见匠师们已是逐渐领悟理解,面露欣慰的策马回府。
来至造船厂外的街角,一队异族人突然挡住了房遗玉的去路。
见状似是来头不小,都是些刀甲傍身的勇士。
一位面善的老者从人群后方挤出,右手横于左胸,恭敬行礼道:“尊敬的王妃,不知能否耽搁你些时间!”
房遗玉的桃眸在老者面上逗留片刻,只觉他面熟的很,从其衣着打扮来看,应是天竺那面的人,一道靓丽身影在她脑中闪过,记起这老者的身份:“啊——我记起来了,你是羊同大相,努——努什么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