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锦鲤(148)

作者:满塘金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收成都是有定数的,你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

干农活就跟养孩子似的,不用特别精细,但一定要上心,这样孩子才能长得壮实。

顾瑾玉见过魏琳琅养鸡,也知道焦春桃是怎么养鸡的,他们养的鸡都长得油光水滑的,下蛋也比别家下得勤快。但有的人家养鸡呢,一点儿也不粗糙,养得特别精细,但鸡还是长不好,还容易害瘟。

这种庄稼也是,有的人好像是随便种种,那庄稼就跟打了催肥素一样使劲儿地长,长得又高又壮的;但有的人总觉得自己伺候的挺精细,但时间都荒废在伺候上了,效率也提不上去,收成自然不好。

像沈树枝和葛婆子,两人都是厉害人物,但沈树枝家里家外一把抓,下地挣工分不说,家里后院种满菜蔬,也不耽误上山捡这个那个赚外快的工夫。葛婆子呢,据说年轻时候也是特别仔细一人,又爱干净。可就是这么个人,家里家里收拾不好,庄稼庄稼伺候不好,就连养个鸡鸭兔子的,也没见她家吃过几次肉,更没看到钱!

“这过日子啊,就得跟沈家一样,和和睦睦的,一家子的劲儿都往一处使,这才是过日子!”焦春桃发出大人般的感叹,说完她又看看两个同学,补充道,“你家的日子也好,你们都是亲戚嘛,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都跟你走的这么近了,以后这日子肯定也是越过越好的。”

她说完就笑,顾瑾玉也跟着笑,“我奶奶说了,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人只要眼里有活,总能有口饭吃。”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焦春桃笑眯眯的,她挽着顾瑾玉的手臂,俩孩子亲亲热热的凑到一块儿,把魏琳琅甩在后头。

到了焦家,跟沈家一样,家里关门闭户的,没人。

焦家的院墙是泥土垒起来的,只有半人高,院子门也没上锁,一推就开。

焦春桃把顾瑾玉和魏琳琅领进去,指着屋檐下吊着的一排编织工具,“看,这些都是我爷编的,都是大家伙。”

屋檐下,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篮子悬空吊着,里面有装了东西的,也有空着的。

这些篮子大部分都是船型,也有圆形和方形,还有元宝型。等焦春桃开门进屋,又从里面搬了一堆杂七杂八的小玩意儿出来,什么都有,都是她爷爷这些年编的,卖了一部分,还剩下这些。

“顾瑾玉,魏琳琅,你们快来挑吧,挑中什么就带走。”焦春桃指着地上的一堆,大方地表示,“剩下的竹笙,我叫我爷重新编新的工具装。”

刚去顾瑾玉家,顾瑾玉的妈妈看过竹笙成色,不仅对竹笙满意,也对藤编书包感兴趣。得知她爷爷会编各种花样的工具后,就表示要用藤编工具装竹笙。

当然,既然牵扯到大人,那就不能再用糖果换竹笙了。顾瑾玉妈妈的意思是,以合作社的名义向她家收购这些藤编工具和竹荪,反正这些东西也是以合作社名义拿去送人的,也不容易出事儿。

至于具体价格,魏淑华给了焦春桃一个价目表,让她拿回去给大人瞧瞧看,再商量商量。要是觉得合适,就把东西送过去,要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再谈。

焦春桃觉得挺合适的,但她知道分寸,这事还得大人做主才行。

焦春桃爷爷的手艺确实精湛,他用细藤编织的动物惟妙惟肖。顾瑾玉在地上那堆扒拉出一个狼型玩具,小小巧巧的只有巴掌大,用的也是今年的新藤,剥了皮,露出里面的白肉,只有脖颈那段像是被虫子蛀了,看着黑乎乎的,跟狼珏有几分相似。

魏琳琅找出一只大公鸡,跟真鸡一样大,表皮发亮,像是抹了一层油一样,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

见两人各自找到心仪的,焦春桃又在里面挑挑拣拣,找出好几个带盖子的工具,有小篮子,小匣子,也有小桶一样的工具,都给两人带上了。

把这几个小东西用草绳串起来,每人拎两串,也挺方便。看看天色也不早了,顾瑾玉就打算回了。

高桥小学一年级是放学最早的,他们三人先是去小高桥四队,后又转道去了离大高桥最近的九队,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路上。

焦春桃送人出去的时候,又碰到卢苗儿,对方好奇地看了顾瑾玉和魏琳琅一样,见两人手里拎着东西,她多瞧了几眼。

“桃,这是,干啥啊?”

卢苗儿一眼接着一眼的往那几个藤编玩意儿上看,那意思很明确,这都什么东西,能拿来送人?

“我同学喜欢这些,送他们几个玩玩。”焦春桃耐心地解释了两句。

卢苗儿懵懵懂懂地“哦”了一声,“你喜欢,我送你。”她也会编。

焦春桃有点烦她,“不要你送!”说完也不理卢苗儿,拉着顾瑾玉往前跑。

“焦春桃,刚刚那个姐姐是谁啊?”顾瑾玉回头看了一眼,就见卢苗儿委屈巴巴地站在原地,想追又不敢追的样子。

“她谁都不是,不用理她。”焦春桃敷衍地回答,她不想让同学知道卢苗儿很有可能在觑觎自己的哥哥,不知道为啥,她就是觉得特别丢脸。

但更丢脸的还在后面。

第107章 嫌弃

顾瑾玉和魏琳琅回去的时候,天还没黑, 路上人也多, 大人们都下工了,扛着锄头的, 挑着粪桶的,背着竹篓的, 勾肩搭背,有说有笑。

路过大队部时, 还看了一场热闹, 要不是时间不合适, 两个孩子也是不愿意回家的。

大队部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聚集点,而大队的供销点还有个作用, 那就是代收购点。这个代收购点是分季节的,到了收菌子的季节收菌子, 干果丰收的时候收干果, 水果成熟就收水果, 价格都是跟着收购站走。

春季主要收菌子和春笋, 最近天气热了,菌子越来越少, 但也不是没有。

今天这件热闹事就跟收菌子有关。

“是说有个年轻的男同志,人家捡了好几斤的菌子,菌盖开得特别大,有我脸那么大。供销点的红杏姐姐就说,菌盖全开了, 等不及送到公社肯定就要坏啦,然后又说她好些日子没吃到菌子了,那意思就是要低价收购。但人家男同志也好久没尝过菌子的滋味,就想着卖不出去,拿回去给自家人吃也是好的。也不知道两人怎么交涉的,好像是没谈拢吧,红杏姐姐的妈妈马婶子就冲出来,指着男同志破口大骂。” 顾瑾玉回家就跟魏淑华和沈树枝说。

其实她也只零零碎碎听了个大概,但这并不妨碍她在大人面前表现。她现在每天都出门,但凡在外面听到什么有趣的事,都会拿回家说。

沈树枝听过就笑了,那马桂芳是什么人,她还能不知道!

“她这是豆腐里挑骨头呢,故意找事儿!”顾瑾玉年纪还小,不懂那些弯弯道道,可沈树枝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同在一个生产大队,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刘家红杏正在说亲的事,有几个妇女同志不知道呢?既然在说亲,那就不能坏了名声,要不然能说到什么好人?

可这刘红杏吧,也不知道咋想的,你收菌子就收菌子,还占上便宜了!什么好些日子没吃过菌子了,你想吃上山捡去啊,跟人家男同志说什么说?

这三间屋子两头住的,谁还不知道谁?刘红杏这么说,为的是什么,这不摆明了嘛,她就是看上那位男同志了,却没相中马桂芳给她说的人。

那马桂芳准是为了她闺女的名声,才先声夺人,免得别人把脏水泼到她闺女身上,再把相中的好亲事给毁了。

至于那倒霉催的男同志究竟是哪家的,沈树枝倒也没问顾瑾玉,明天下地的时候随便往出一问,准能打听到更详细的情况。

那男同志是谁呢?是焦春桃她哥焦冬至!

“这人咋那么坏呢,比地主婆还坏!”第二天上学的时候,焦春桃红着眼眶来了,她现在都不敢去大队部那边转了,就怕再遇到刘红杏或者刘家人,真是丢死人了!

她之前还总纳闷,刘红杏跟自家不熟,为啥对自己那么热情?现在她明白了,她全明白了!这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可这人也太不实诚了,你真是对谁有意思,要么找人上门探探口风,不管成不成的,又没说开,还能坏了你的名声不成?

要不然,你就当面找人问清楚,看两人能不能处到一块儿。现在都是新社会了,也不兴以前盲婚哑嫁那一套,只要不出格,也没人说闲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