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是要杀她了吗?她战战地想。
“朕记得你有天说,梦见你十二兄了。”
元祎修盯住她看了许久,猛地冒出这么句话,李十娘心里打了个突,娇笑道:“妾身却记不得了。”
“我只问你是不是?”元祎修面上一点笑意都没有。
李十娘不敢再撒娇弄痴——梦里有没有她记不得,但是这句话,她确实是说过。因蹙眉,像是极力思索了片刻,方才软声道:“确是有过,那还是去年,九十月之间……”她李家灭门,在九月中旬,“许是十二兄托梦……”
“我问你,你和你十二兄,关系如何?”
李十娘何等机敏,听得这一句,已经知道堂兄多半是没死。非但没死,恐怕还闯出了名堂。当然以她十二兄的才干,合该如此。一瞬间心里响如擂鼓。知道一个答得不好,死期就在眼前。
但是闯过去,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天可怜见,她娘家还有人。她原以为是没有了。
李十娘眼圈一红,登时就掉下眼泪来:“我李家当时……就剩了我们兄妹两个。”
元祎修森然道:“你李家却出了这等乱臣贼子。”
李十娘想也不想,双膝软倒,求道:“陛下饶命!”
“我饶你,谁饶得我来!”元祎修冷笑一声,“我先前只道你李家冤枉,甫一登基,忙不迭给你家平反,追谥你祖父,你们李家人怎么报答我的——放着大好前程不要,跑去相州从贼……”
其实他当时是想拉拢人心。不过人做了一件事,与人有些好处,便当时并非为此,时过境迁,便觉得自己功德无量了。
“我十二兄他——”李十娘自然不理会他给自己脸上贴金,只假作到这时候方才听明白怎么回事,登时就哭道,“我十二兄怎的这么糊涂!”
“也不糊涂了,”元祎修冷冷道,“待打进洛阳城,便是从龙之功,岂不比父祖、家族清名要紧。”
“不、不是这样的。”李十娘抽泣道,“我十二兄不是贪慕富贵的人。他定然是当初出了洛阳城,就被贼人卷了去,不得已方才——他一个书生,从前在家里,动辄仆役婢子成群,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头……”
“那就是摇尾乞怜,屈身事贼了。”
到这会儿,李十娘差不多知道他要的是什么了。却踌躇,掩面哭个不停。元祎修等来等去,等不到她自告奋勇,心里又恼了起来,阴阳怪气道:“待新君登基,你又一般服侍去,少不得照旧一个贵嫔。”
李十娘叫屈道:“这话却从何说起,我自服侍陛下以来,何曾有过别的念头。我如今是怨恨兄长走了邪路,又舍不得陛下。恨不得一个身子劈开两半,一半留在宫里陪着陛下,一半去质问兄长为何不顾我李家清白——”
元祎修听了这话,方才转怒为喜,眼见得美人眉尖若蹙,泪珠儿不断,倒又生了怜香惜玉之心。一时双手扶起,安抚道:“我自然知道你。”
又说道:“你十二兄如今在那贼人手下,以军司马身份随他征战。都说是言听计从。”他是一向都不肯承认昭熙还活着的,更不承认他已经登基称帝,索性就当没这么个人、没这么回事。只提周乐。
李十娘道:“是我阿兄糊涂,这等伪官,如何做得——难道就没有听说前儿葛贼手下百万大军,一朝灰飞烟灭了,什么王侯国公,哪里有个下场。”
她幽幽然叹了口气,愁肠百转:“我十二兄做下这等事,我、我如何还能安坐宫中。”
元祎修这会儿反而和气了,说道:“他在外头做了什么,你在宫里,哪里能够知道——总是我一时气恼,口不择言……”
话没有说完,就被柔荑掩了嘴。
“陛下圣明。”李十娘说。
元祎修却长叹一声:“圣明却有什么用。”
李十娘又跪下道:“有件事,求陛下答应我。”
“何事?”
“诚然陛下圣明,然而我李家愧对陛下是实,”李十娘垂泪道,“十娘、十娘实在再没有颜面留在陛下身边,求陛下许我出家,长伴佛前,为陛下祈福,也希望能消弭我兄长罪孽。”
元祎修:……
元祎修怎么也想不到,素来心思玲珑、善解人意的李十娘这会儿怎么都领会不了他的意思,反而想得偏了。出家?放着这么个娇滴滴的美人儿去出家,剪了这青丝三千丈……他哪里舍得。
更何况——如果李愔在周军中果然有传说中这么大的影响力的话,事情还大有可为。因又抱住十娘好生劝抚了一番,方才打消她出家的心思。又尽量把话挑明了说。他就是指着她能够说服她堂兄归顺朝廷。
起初李十娘一脸不情愿,口口声声舍不得他,后来好说歹说,方才扭扭捏捏应了。
是夜温存,到天明才离去。
李十娘长长松了口气,陪他做了这整晚的戏,实在也是不容易。当然她并不觉得出了城就万事大吉了。恐怕元祎修还会派人盯着,但是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总算是找到了一条生路,她想。
……
宫里镇日惶惶,连自城破之后就缩成了鹌鹑的永泰、阳平两位公主都有所察觉。
转眼五年过去,永泰公主今年已经十三岁,阳平也年满十二。原本以她们的身份,只要燕朝国祚不堕,无论哪位堂兄弟上位,都不至于亏待了她们。
但自从元祎修进宫,明月就如临大敌,每每有需要出面做吉祥物的场合,都特意过来与她们装扮,把脸扮黄,眼睛画小,唇也不点,眉也不画,又做出些缩肩佝背的丑态,再配上颜色鲜妍的婢子随侍。
久而久之,宫中便有传闻,说姚氏坏了心思,连养在宫里的几位公主也都长残了。
起初永泰与阳平不懂,后来懂了:随她们出席的侍女通常都会被要了去,当然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平原公主。她是始平王府的二娘子,她们的族姐——虽然是出了五服。她被留在宫里。
先帝留下的李贵嫔,更远,她们父亲留下的袁太妃……都没能幸免。
她们的这个堂兄,是个不顾纲礼伦常的。
起初她们小,也无人留意,又可以以守孝为名不戴珠饰,不事妆扮,但是一年小,二年大。尤其明月,原本就比她们大上两岁,眼看就到笄年——她外头还有兄长,自然是要出去的。她们母女这些年,已经很是依赖这个堂姐。
就在永泰和阳平格外发愁的时候,明月带回来最新消息:天子战败了,始平王世子正往洛阳进发。永泰和阳平闻言,齐齐松了口气。这几年可是不易。始平王世子她们虽然也没见过几次,嘉言却是常见的。
如果新天子是她的兄长,那自然再好不过。
却见明月仍然眉头深锁,永泰问:“二十五娘如何还是郁郁不乐?”
明月叹了口气:“这次被派去镇守司州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哥哥。”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那章有六千字是明月的前世回忆录,不想看配角前世的麻烦跳过。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慕容家确实能折腾,太能折腾了望天,我记得慕容复是慕容垂的后人,那个确实有点久。其实到南北朝慕容家的劲儿也差不多了………他家主要在五胡十六国折腾……
老复国老亡国也很伤元气的TAT……
昨天写作话写到千古风流雨打风吹去的时候,刷出来金庸过世,哎……九十四,喜丧了。看金庸长大的作者君……还是有点难过。
第309章 明月入怀
明月不知道事情该是怎么个了局。
自她兄长丢了羽林卫之职,便不能再常常往宫里来。宫里没有太后、皇后,元祎修又那么个名声,她嫂子不方便进宫。渐渐就绝了外头的消息。宫里流言蜚语是不少,然而那些自小长在宫里的宫人、阉人并没有太多见识,传出来的话破绽百出。
她阿兄明明为天子所厌弃,不知怎的又得了圣心,领兵出征。谁知道是战败。明月到这会儿才知道始平王世子在邺城登基了。元祎修与始平王世子之间,她不知道兄长怎么会选元祎修。他从前不是和世子顶好么?——她到底年幼,也想不明白。
后来宫里封锁了消息,要打听点什么就难了。到过了九月,形势急转直下,惶惶不安的氛围如密云不雨,她才又听说了一二:始平王世子已经打到司州,两军对峙,要过了司州,就是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