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入春了,就会有各司局的大监们来教你们做事、规矩。再之后,有天赋的就被司局的大监领走亲自培养,没天赋的就分配到各司局干杂事。”小金公公说。
“那海公公呢?”小安子忽然想到了海公公,娘亲说有要事可以找海公公,那他想必会照顾我的。小安子心想。
“海公公是采办司的大监,地位比其他几司更高,而且采办司都是由年纪大的太监去做事的。”小金公公哑然失笑道。
宫里的日常吃穿用度自然有专门的商贾家族负责,谓之“进贡”,而宫里也有各司局负责一些简单、低阶太监宫女们的吃穿用度。采办司只负责检查这些物品的质量,没有选择由哪些商贾家族进贡的权力,采办司另一职责就是出宫买一些杂物,由各司局列出要购买之物品的清单,专项购买。尽管看起来权力不大,干的也都是买办的杂事,可采办司的地位极高,要知道,可不是每个太监宫女都能出宫的。
一些太监宫女要买一些私人物品,就得央采办司的买办太监去买,虽然这是明令禁止的,可是宫里的市场极为庞大,上面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里面油水极大,因此也不是小太监能干的。买办太监也有份额之分,对宫里的市场进行了把控和切分,在这一层利益链之下,采办司自然极难进,也极为排斥外人了。
而采办司的大监,也就是海公公,作为采办司的领事,他除了司内事务要处理,也要天南地北的去考察各地的奇物、吃穿用度方面的好材料,上报给上面以作为进贡的参考。
小安子眨了眨眼,这才知道海公公原来是这么个了不得的人物。
转眼前,她又开始苦恼起来了,海公公那里若是不能去,那我去哪里呢?
小金公公看着小安子的脸变成了苦瓜,也是乐呵呵的笑了,他调侃道:
“小安子,你在想以后做什么?要不要去服侍主子呀?”
“不要不要。”小安子连忙摆手,她自己知道自己性格跳脱,怕冲撞了大人物,到时候就完了。
“我怕说错话,被人责罚。”小安子说。
“你要是去当大主子的差?那还轮不到你哩。小主子的差才轮到你。”小金公公点了点小安子的鼻头,仿佛知道了她的小心思。
宫里的妃嫔自然算是大主子,她们在自己的小宫有自己的规矩,也不会放底细不清楚的人进去做事。
“那就是说,还有小主子?”小安子眼睛一亮。
小金公公点点头。
“大太子、三皇子、四皇子、五公主都与你同龄。还有一些皇子公主年岁太小,现在尚由主母照料。”
“我们这么小,也可以去给他们当差吗?”小安子好奇的问道。
“当然可以,他们的吃穿用度自然有宫人专人照料,现在需要的只不过是同龄的太监做贴身太监而已。”小金公公笑道。随后,他又充满希冀的看着小安子,说:
“小安子,我真希望你能当皇子们的贴身太监。你与皇子从小一同成长,将来境况也一定不差。最重要的是,你还能蒙学。”他露出了向往的神色,对他来说,蒙学本身比成为皇子们的亲信更重要。
小安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小金公公想她去当皇子们的贴身太监,也是为她好。在这一点上,小金公公和海公公、娘亲并没什么两样。
“蒙学?”小安子歪着头问道。
小金公公摸了摸他的头,看向远方,说:“你还不知道蒙学吧。”
“你若当了皇子们的贴身太监,便能跟着他们一同去国子监蒙学,若不然,太监是万万不能学天文地理、经算儒家的。你要当个有知识的人,这样才能改变命运,若是将来出宫,也有着落。皇子们的贴身太监除了伴读之外,其他诸事都像是一个朋友、伙伴,好的朋友像一面镜子,照出缺点;坏的朋友像一面泥潭,不仅找不出缺点,还使人一身不干净。
所以皇子的贴身太监会慎重挑选,选的不好,将来纵然可以再换,可是冒冒然换了皇子经久的伙伴,也是不太合适的。”
“当皇子们的贴身太监很难么?”她又问。
“难,也不难。”小金公公略带苦涩的说道。他要是晚生个十年,也许也能争一争这个位置了。
“难,是因为贴身太监自然要和皇子们同龄,这一下就几乎筛选出宫里九成的太监了,剩下的人选也不过五十。不难,是因为当贴身太监无非是考察品性、聪慧与否,这本是不能也不用练的,自然也毫无准备之法。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那小金公公你看我行吗?”小安子很兴奋的说道,她小时候就经常被乡里乡亲夸聪明,虽然娘亲经常说她笨。
小金公公深邃的目光扫了过来,忽然露出了笑容。
“你知道来问这些问题,已经足够聪慧了,但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主子们的心思不是我们能猜透的。”
其他小太监天天玩耍,无忧无虑,以为可以一辈子都天真无烦恼,自然也不会去问小金公公他们的前途未来如何。他们以为宫里实在幸福得紧,每天吃着以前很少吃的吃食,却不知世间所有事物都被命运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是自己难以想象的,也许他们一辈子也不会觉得这样又如何。
短视和胸无大志才是人的常态,星星点点的远见已经足够你超越许多人了。然而若你想站在顶峰,就需要比天空更广阔的先见。
第四章 无乡
如此又过了一个多月,小安子已经与小叶子、小石子他们彻底厮混熟络了。可是他们和小六子的关系还是依旧,小六子自持年岁较大,已经渐渐不把小叶子他们放在眼里,而且还在拉拢大院里的中间派。
此时已经入春了,可是小太监们被限制在这片大院里,不能乱跑出去,所以也只能从伸进院子里的树,来观察春天到来的痕迹。
又是一天开早饭的时候,小太监们已经规规矩矩坐好在位置上了,他们已经不像以前那般急躁,可是眼里还是止不住的渴望,毕竟是小孩子,动得多,饿的也快。
小六子看了一眼装着粥的大木桶,不经意扫到了小叶子他们,于是他不屑的哼了一声,把头扭到另外一边。
粥发下来了。小金公公今天很罕见的不在大院里,不知道是不是去交差了。
“老大,你吃。”旁边有人孝敬小六子一根咸菜,他爱吃这种甜甜的咸菜。小六子一派的几乎都献上自己的一根咸菜,小六子的陶碗顿时铺满了咸菜。
小六子很得意的看了看小叶子这边,夹起一根咸菜咔嚓咔嚓的大嚼。
“得意什么啊,也不嫌齁的慌”小石子嘀咕道。小叶子没什么反应,也不准备说什么,小六子的挑衅日渐升级,他也没什么应对。因为小安子告诉他,以后大家就要分到各司局了,争这些实在没意思。
就在大家专心吃馒头喝粥的时候,大院的门忽然开了,夹杂着风雪,让人忍不住夹紧了脖子。
只见门口站着几位太监,锦缎袍子,一看身份就不俗,而小金公公紧随他们其后。能让小金公公如此恭敬的,想必是司局领事的大人物。
他们一进来,尚膳司的几位厨子就连忙站到一旁,喊道:
“陶大公、池大公、阮大公、向大公。”
小太监们愣在那里,有些拿着馒头手足无措。
他们来的实在不凑巧,小太监们正在吃饭,一时竟什么都忘了。
有大公公见小太监竟然没有站起来行礼,脸色也是一变,但他还没有说话,小金公公就抢着说:
“快进来,像大公公们问好。”
小太监们有机灵的已经反应过来了,带头领着喊:
“见过——陶大公、池大公、阮大公、向大公。”
大院里顿时响满了小太监们尖尖细细、疏疏落落的声音。
那位大公脸色稍霁,他也明白这些小太监还没学礼仪,眼下也没有发脾气的条件了,于是他哼了一声,说:
“这么不懂规矩。向大公,你可要好生教啊。”
“我怎么办事,自然不用阮公公教。”向大公回道,语气也是冷中带刺。
阮大公显然也知道自己多嘴说了一句,也不好再说下去,只是仔仔细细地看眼前的这些小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