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懒得理会有德,径自朝船尾处走去。
谁知有德这个人,真的不怎么懂得看人脸色,追在云栖身后喋喋不休,尽嘀咕些有的没的,惹人讨厌。
负责撑船的老太监明显是嫌有德聒噪,使撑船用的竹篙敲了一下船舷,“你们两个一人一边站好,都睁大眼睛,捞仔细些。若一遍捞不干净,就得再捞一遍,直到把整片池子都捞干净了才算完。”
云栖立刻应了声“明白”,俯身拿起一旁捞取水中残叶用的网杆,转身站到了小船的一边,抖擞精神,随时准备开工。
有德长了一副机灵相,却实在不懂察言观色,不但不知收敛,话反而比之前更多。
“前辈是专管这片莲池的?您进宫多少年了?一进宫就被分来管莲池了?这片莲池可真大呀,照料起来一定很不容易吧。成天划着船风吹日晒的,人很容易被折腾老的,这可真真是个苦差啊。”说完,还极为感慨地“啧啧”起来。
这边还没等有德啧啧完,负责撑船的太监就猛地催动了脚下的小船。
云栖早有准备,站得稳稳当当。
而毫无防备的有德,一个不稳,被晃得直接跪倒在地,险些撞了脑袋。
有德吓得不轻,半晌才缓过神来,苦着脸对那撑船的太监说:“要发船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
那撑船太监冷着脸,没给有德好气,“赶紧把网杆拿好,给我卖力干活,否则便把你踹下去,让你在水里游着捞。”
先是狠狠摔了一跤,后又挨了顿骂,有德一脸悻悻,却知在船上,谁撑船谁就是老大。
有德不敢当面顶撞那撑船的太监,只小声嘀咕了句,“有话不能好好说,这么凶干嘛。”
云栖生怕有德消极怠工,再连累她,只好出言相劝,“你听这位公公的话好好干,吃不了亏。”
有德一脸郁闷地揉了揉之前摔倒时,被磕疼的下巴,“谁说没吃亏。”
“还没个丫头懂事。”那负责撑船的太监瞪了有德一眼,又望向云栖,“小宫女,你叫什么。”
云栖转过身,冲那撑船的太监微微福了福,“我叫云栖,不知公公如何称呼。”
“他们都喊我老庞。”
“庞公公,有德和我都是头回当这种差事,若有不懂的地方,还请公公指教。”
庞公公点头,“好说。”
说完,便撑起竹篙,将小船向莲池更深处划去。
眼下正是莲花盛放的时节,碧绿的莲叶几乎铺满了整片水面,莲花亭亭玉立其间,宛如冰清玉洁的少女,颇具庄重矜持之美。
云栖不禁想起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那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一句,当真是把莲花的高洁之姿写绝了,可见濂溪先生是真的钟爱莲花。
而云栖听说,这偌大一片莲池,也是当年皇上为极爱莲花的某人特意修建的。
第16章
这片莲池唤作不染池,名字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那位极其钟爱莲花的某人,非旁人,正是当今皇上的结发妻子,先皇后沈氏。
云栖听说,当今皇上与沈皇后年少相识,是从青梅竹马一路走到终成眷属。
因此,夫妻感情极为笃深。
皇上爱屋及乌,也极其钟爱沈皇后为他生的儿子。
当年,二皇子才刚刚满月,就被皇上册封为太子。
云栖还听说,太子才一断奶,皇上便日|日将太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太子读书认字,教太子听政议政。
对太子是极尽宠爱,并寄予厚望。
此番,皇上前来行宫避暑,便是命太子监国,暂代国事,全权处理所有政务。
足见皇上对太子有多信任倚重。
只可惜这般父慈子孝的画面,沈皇后却再也看不到了。
就在六年前,沈皇后薨逝。
令人格外震惊和痛心的是,沈皇后并非病逝,而是被人给毒死的。
至于毒害沈皇后的人是谁,经查是贵妃萧氏。
贵妃萧氏为何要毒害沈皇后?
传言说是萧贵妃人心不足,当个贵妃不够,还想取而代之,成为后宫之主,扶自己的儿子四皇子做太子。
乍一听到这种说法,云栖并未人云亦云的轻信。
她想:那位萧贵妃既然能爬到后|宫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妃之位,也算是个身经百战的宫斗老手。
就算萧贵妃的确对后位和太子之位有觊觎,害人的法子千千万,她何必要选下毒这种最为拙劣的手段,难道就不能用更隐蔽,更迂回的法子?
萧贵妃毒死沈皇后这件事,怕是另有什么隐情。
云栖听闻,萧贵妃的母家辅国公府,曾为当今皇上在当年极为惨烈的夺嫡之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并顺利登上皇位,立下过汗马功劳。
本就极具名望的辅国公萧氏一族,在皇上登基称帝以后,更是一跃成为大夏国第一大世家,一时风头无二。
听说就连几位亲王郡王见了辅国公,都得恭恭敬敬地称呼一声国公爷。
除此以外,辅国公还有一项特权,就是每回到御书房面见皇上,都可以直接入内,不必等候通报,见了皇上也不必行跪拜大礼。
这还不止,当初为表对辅国公萧氏一族的亲近与看重,皇上刚一登基就亲下圣旨,迎辅国公尚未出阁的小女儿入宫,封为昭仪。
萧氏女借母家的势力,也凭自身的美貌与智慧,不过短短数年时间,就一路从昭仪晋升为贵妃,成为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第二人,手握协理六宫的大权。
辅国公萧氏一族的声望更盛,说权势滔天也不为过。
云栖相信,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正因为萧贵妃与他萧氏一族已经荣宠备至,所以才更怕有朝一日会失去这份尊荣。
萧贵妃想让自己的儿子,辅国公想让自己的外孙当太子,做皇帝,以延续家族的繁盛与荣耀,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可无论是夺取后位,还是谋夺太子之位,这两件天大的事,都是需要慢慢经营和筹谋的。
萧贵妃与她背后的萧氏一族,有必要那么急不可耐,急到一定要用下毒这种低级手段,去谋害皇后吗?
云栖不信能助皇上谋得帝位的辅国公,还有能协助皇后将六宫事务料理的井井有条的萧贵妃,都是没计划完备,就冲动行事的蠢货。
会不会是皇上见辅国公萧氏一族势力太强,声望太高,高到已经对皇权产生威胁,令皇上心生不安与忌惮,于是,便欲借某事将其一族除之?
当年,萧贵妃毒害沈皇后一事,一经揭发出来,皇上便即刻下旨,诛灭萧氏九族。
族中的老弱妇孺,以及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都在被诛杀之列。
全族上下一千八百多人,光行刑就用了三天。
最终,与萧贵妃有关,与辅国公萧氏一族有关的人,只有萧贵妃之子,四皇子楚忱一个人活了下来。
人虽然活了下来,却一直被软禁于宫中。
六年多来,鲜少有人提起这位皇子,也不敢提起。
皇上对辅国公萧氏一族如此决绝,可以解释为皇上与沈皇后结发情深,只有用萧氏全族的血来祭奠无辜惨死的沈皇后,才能平息他心中那份锥心刺骨的丧妻之痛。
但也可以理解为,皇上是太过忌惮萧氏一族,才要如此赶尽杀绝,永除后患。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帝王。
辅国公萧氏一族的覆灭,的确很有可能是皇上自谋自划的,却也不一定。
毕竟,沈皇后的的确确是中毒而死。
毒害皇后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罪无可恕,要诛九族的大罪。
这是不存在任何争议的。
借这个罪名来除掉辅国公萧氏一族,皇上便不必背上一个薄情寡义,戕害功臣的污名。
沈皇后与皇上夫妻情深,为帮皇上除掉肉中刺,也为保皇上威名,必定愿意配合皇上演一出被害中毒的戏,却也没必要真的为此牺牲自己的性命。
一则太不值得,二则要除掉萧氏一族,又不是唯此一个办法。
沈皇后到底是被谁毒死的?萧贵妃和辅国公萧氏一族是否真的冤枉?
皇上在这件事中,又自始至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云栖望着眼前成片的莲叶和莲花微微有些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