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恢复记忆,我们便成亲吧。”
明镜瞪大了眼,这,进展会不会太快了?
赵墨�u见她的神情,便又补充道:“不是通房,不是小妾,而是明媒正娶的妻子。”
明镜只觉得自己脑子有些懵,不知对方看中了她哪一点。
大燕的男子三妻四妾似乎都很正常,而赵家人只有一名妻子,身边没有通房小妾,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赵墨�u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也是一样的想法。
他这些年一直在外,也未动过其他心思,若不是母亲催促,他恐怕也不会多往这方面想。而这次凯旋回京,母亲又给他张罗这事,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未过多排斥,而在与明镜接触的过程中,一颗心也渐渐沦陷,他觉得,他遇到了那个愿意与她过一辈子的人。
“少将军。”明镜吞了吞口水,斟酌了半天才道,“我恐怕不能此刻答应你,因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恢复记忆。”
赵墨�u闻言有些失望,随后又希冀地问道:“那你对我是何想法?”
想法吗?
明镜想了想。
她并不排斥他,相反她对他的亲近会觉得欢喜,有时会看着他的俊颜出神,偶尔也会看着他的背影发呆,她或许是喜欢的,只是这份喜欢,和少将军的比起来便有些轻了。
何况她现在记忆全无,即使知道自己是什么莫家庄的庄主,可也只是听别人所说,自己却一点也不记得,没有一点归属感。
这种空落落的感觉让她没有办法思考更多,也更加无法回应他的感情。
万一,她本来就有了心上人,或是已经订了亲呢?
这对几方都是不公平的。
“我很尊敬您。”她想了想,也只能给这样一个答案。
在她说出口的瞬间,赵墨�u的眼神一下子就暗淡下来,随后他自嘲道:“是我唐突了,那便等你恢复记忆再说吧。”
赵墨�u说完,便闭目养神起来。
明镜看着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出口。
马车一路向前行,总算到了城门口。
守城的将士见到马车上将军府的标志和侍卫拿出的令牌,便放了行。
进了城,便觉得周围热闹了起来,街上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明镜掀开轿帘,看着窗外繁华的景象,满脸的好奇。
她还从未认真看过临州城的繁华。
马车经过一家首饰店时,赵墨�u突然开口了:“停车。”
马车稳稳当当地停在了门口,赵墨�u下了马车,随后进了店。
明镜看着他进去,不知他要买什么,买给谁,也没过多关注。
直到他再次上来,递给她一个盒子。
“打开看看。”
明镜看着递到自己面前的盒子,一时五味杂陈。
她突然觉得,好像先前说的话对他并没有用,他依然在执着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少将军,这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明镜拒绝道。
“不过是根簪子,不值什么钱。”赵墨�u笑了笑,“何况也不止给你,喜鹊也有。”
他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明镜便不好不收了。她谢过后打开了盒子,一根白玉簪子出现在眼前,那簪子看着晶莹白润,摸着质感也挺好,带着一股凉意。
“戴上试试。”赵墨�u希冀地看着她。
明镜闻言将头上的碧绿簪子取下,换上了白玉簪子。
赵墨�u看着她,呼吸微窒,过了会儿,才道:“好看。”
明镜低下了头,只觉得气氛变得有些奇怪。
马车继续向前缓缓行驶,总算到了将军府。
明镜抬眼看着那牌匾上“大将军府”四个烫金大字,竟觉得恍如隔世。
第14章 第14章
赵墨�u一行人这一去便是数日,虽然早已派人回府说明了那边的情况,但老夫人还是很担心,在一听得他们回府的消息,便将二人召了过去。
“给我看看,没事吧?伤养得怎么样了?”明镜一进屋,老夫人便将她唤到了跟前,仔仔细细地瞧着。
她这些天什么活也没干,一直养着身体,脸看着比先前多了点肉,但并不显胖,反而觉得灵动了许多。
“谢老夫人关心,奴婢已经没事了。”明镜诚恳道。
“没事便好,一会我让厨房给你做点好吃的,你中午留下来一起用膳吧。”老夫人吩咐道,见赵墨�u还在那杵着,便挥挥手让他走,“你去做你的事去,我与明丫头说会儿话,中午记得过来一起用饭便行。”
赵墨�u闻言不由苦笑,自从明镜一来,他便觉得自己在母亲心里的地位直线下降,不过,让母亲和明镜说说话也好,说不定……
赵墨�u摇摇头,随后离开了屋子。
这时间,大哥应该还在翰林院当值,需得等到晌午才能回来,他找不着去处,便只能在院内的凉亭里坐着,目光便时不时地落到明镜所在的屋子上。
屋内,老夫人拉着明镜的手,一阵嘘寒问暖后,便把话题转移到了正题:“明丫头,你觉得�u儿这人如何?”
明镜愣了愣,一下子便明白她的意思,斟酌了会儿道:“少将军自然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的青年才俊。”
“那性格方面呢。”老夫人追问道。
“少将军他性格温柔平和,对待下人没有一点架子。”
老夫人自然不是想听她说这些,她摆摆手道:“我的意思是,他待你如何?”
“少将军待奴婢很好。”
她的意思自然是对待下人的那种好,可老夫人却默认是男女之间的那种好,随后她满意地点点头,心里落下了块大石。
看来这两人相处十分融洽,她也得择时去良州提亲了。
“明丫头呀,你来将军府也有一个多月了,可有想起点什么?”
明镜摇摇头:“没有。”
她说的却是实话。
老夫人见状,微微叹了口气,继续道:“其实你本是我故友的女儿,当初让你留在将军府也算是存了私心,想给我这不开窍的儿子找个媳妇,若是你二人相处得来,我便去良州亲自向你家提亲去。”
明镜听这话,心里震惊不已。原来,莫家前庄主夫人,与老夫人竟然是旧识,而老夫人早就有撮合二人的想法,少将军似乎也是存着这样的心思。
她面上仍不动声色,只听老夫人继续说着:“我这不成器的儿子,可真是让我操碎了心,都快二十三的人了,还孤家寡人一个,和他一个年纪的几个伙伴,孩子都长那么高了。”老夫人比了个高度,“你说说,他怎么就那么不争气呢?”
明镜闻言安慰道:“少将军年少成名,身负国家重任,忠心报国,便有些忽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可我宁愿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我的孩子。”老夫人叹了了口气,眼底的哀伤一览无遗。
赵家世代守护大燕的疆土,赵家儿郎大多不得善终,赵墨�u的曾祖、祖父、叔伯,他们不是死在了战场上,便是死在了回京的途中。
因为常年征战沙场,自然免不了受伤,有时一个重伤不治,人便去了,抑或受伤多了,又积劳成疾,伤势反反复复不见好,长此以往,身体越来越差。临死之前,想要回临州城落叶归根,可因为长途跋涉,还未到京,人在中途便去了。
这也是赵老将军没有回京的原因,他的身体,禁不起折腾。
好在燕韩两国已经签了停战协议,边界暂时一片太平,倒也不用太过操劳。
但赵墨�u也不放心父亲一人在边界,他准备中秋一过,便回边界。
而在这之前,老夫人得把他的婚事落实了。
这也是她催促的原因,她对不起他,想要尽力弥补他,便对他的婚事格外上心,当初大郎的婚事她可没这么上心过。
如果当初,是大郎……
算了算了,想这些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老夫人摇头,微微叹息。
木已成舟,想这些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明镜没有错过老夫人脸上的一系列表情,她知她心里定然难受,却不知如何安慰她。
有时身不由己,身上背负的责任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明镜又陪着老夫人说了会儿话,过了会儿绿柳进来了,笑着道:“老夫人,大公子回来了。”
“好。”老夫人点了点头,“吩咐厨房准备传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