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福当即电告北京英国公使朱尔典(JohnNewellJordan),朱尔典指示英国亚洲海军“量力而行的给予援助”。
几天之内,长江上集结19艘外国军舰,英舰8艘、美舰3艘、德舰5艘,俄舰2艘、日舰1艘。
但是,集结归集结,葛福严令不允许英国军舰开火,除非自身受到来自革命党们的武力威胁。
长江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英国人不开火,其他列强们也不敢开火。
这就是英公使电文中“量力而行”的意思,英国人能做到仅是如此,其他的暂时“力不能及”。
尽管西方各国因为北京条约关系,当时非常不喜欢革命发生,但是为了从长计议,选择了暂时性的观望姿态。
具体策略是:列强们会遵守北京条约保护清政府,但新政权且暂不出手,等到事态明朗之后再站出来说话。
按照列强的政治规则,一切都是为了列强们各自的利益,这是国际外交基本法则,不能指责谁对谁错。
同样,在广东沿海地区有总计超过五十艘各国军舰,有英国香港舰队、法国远东舰队、日本澎湖舰队、美国亚洲舰队,以及德国、俄国的部分军舰也过来示威。
列强们的军舰从台湾海峡一直到北部湾,给人无尽的压迫感。
但是龙啸卿却不甩他们,因为他知道这不过是列强们的政治手腕,他们过来不过是要告诉龙啸卿“不要当他们是空气”而已。
井水不犯河水,有这句话足够打发各国列强了。
5月6日,摄政王载沣紧急召开内阁会议,清政府撤销瑞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
同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任命陆军大臣荫昌和海军司令萨镇冰率陆海两军南下平叛。
1第一、二、三军。
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肥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总统;陆军第五镇扩为第二军,冯国璋为总统;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总统。
第二军向汉口方向集结,准备进攻武昌革命军。而第三军则是南下广东的,准备对付龙啸卿的粤军。
萨镇冰调集海容等十五艘军舰准备协助陆军平叛,但是他很无奈。原本海军驻扎在上海,可以快速南下广东或者挺进长江汉口弹压革命。但是由于清军十几年都没有进行海上兵力运输了,兵舰太少无法将第三军的老爷兵们运抵广东作战。
而载涛更是难伺候,非得要坐海容号南下,因为那样让他觉得安全。
萨镇冰气得要命,但是不得不命海容等十五艘军舰从上海返回天津,驮着载涛和他的第三军南下广东。
这样一来,清廷海军来回跑了一趟,耽搁了大量的时间,让广东的龙啸卿有了充足的准备。
海军如此,陆军也不例外。
除了第三军外,其他两军走几步就不动弹了。
原因很简单,平叛军多为袁世凯旧部或者门生故吏,朝廷罢免了袁世凯,让他们不服。冯国璋等人故意用开拔费太少来刁难荫昌,故意命手下人鼓臊,拖延不走。
15日,革命烈火高涨,武汉三镇光复后,宋教仁命孙武和黎元洪带兵迅速进攻汉口,意欲切断平叛军南下的通道。
情况紧急,荫昌向载沣哭诉。
载沣无奈,恰逢奕劻、徐世昌、那桐联名保举袁世凯。于是任命两年前被罢黜,现在彰德养病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然而袁托病故意不就任。
这样清军平叛军队迟迟无法南下,给了革命党喘息和巩固战果的机会。
袁世凯和载沣耍无赖的时候,龙啸卿在广东加紧了战争准备。
先前因为琼州府人口少的缘故,龙啸卿的军队只维持了一个整编师的规模。如今占据广东后,人口众多,兵源充足,于是龙啸卿下令大扩军。
从5月7日起,广东军政府在全省各地发布征兵布告,打着革命的招牌将无数热血青年男女都吸引来参军。
同时,在申报广州分社的带领下,广东的几家报社已经沦为了军政府的宣传工具,大肆弘扬粤军的救国理念,号召有志之士投身粤军。
“为了不再受满清政府欺压,加入粤军吧!”
“为了不再受列强欺凌,加入粤军吧!”
“为了我们自己当家作主人,加入粤军吧!”这边是广东的革命党人士在帮龙啸卿招兵,虽然黄兴等人因龙啸卿把持军队而无法担任粤军要职,但是他们还是全力支持龙啸卿的扩军计划,并积极帮忙。
龙啸卿发现革命党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忽悠人,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把一大群热血青年男女们招进来当兵。
在革命党们的宣传帮助下,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有超过两万多热血青年男女们报名加入粤军。这些青年男女能够被革命党的宣传所打动,因为他们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还都是在校学生。
另一边是粤军的军官们在搭台子招兵,两边的口号和人气差别很大。
“想吃饱穿暖吗?加入粤军管吃管穿!”
“想出人头地吗?只要你有本事打仗,在粤军里就不再是梦想!”
“想娶媳妇吗?加入粤军每月还给你发饷,媳妇很快就有了!”虽然这些官兵们都是大老粗,说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话来,但是他们务实。
在中国还是九成人都是文盲的时代里,他们这样直白的话能够吸引社会上的大多数群体。
这不,他们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一口气招募到了九万余青壮入伍,可是压倒性的优势。
第89章 黄埔军校
5月25日,广东军政府民团督办处督办刘永福、副督办何克夫、总顾问官何启、韦欲、民团总长黄世仲等人经过详细审查和统计之后,将第一阶段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并呈报龙啸卿定夺。
征兵结束后,全省72府县共有51支总计118868名新兵应征入伍,识字儿的人的比例占了20%,以前当过新军和绿营兵的占了15%。
这其中包括以北伐名义招募到的在校学生军有将近一万两千多人,可谓朝气蓬勃。
由于林嫦曦在申报上宣传粤军时大喊民权,身为女儿身的她将民权中包括男女平等一项特意放于明显位置宣传。
结果广东各地的女子学校的一千多女学生也报名参了军,甚至还有富家千金小姐在内,成为了粤军一道靓丽无比的风景线。
正因为这些年轻美貌的女学生们参军,导致广东各界的青年男子们跟风主动参军的积极性暴涨,为龙啸卿的大扩军计划的超额完成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而学生军中最为让龙啸卿激动的是,来自广东随营速成学堂、广东陆军速成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军校在校学生兵就有一千余人。
他们即有着强烈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心,更有着优秀的军事素养,虽然未经实战检验,但不得不说他们是一支战争潜力巨大的队伍。
龙啸卿非常感谢黄兴等革命党人帮忙招募了如此多的学生兵,但是他知道黄兴也没安好心。
黄兴得知湖北革命军起义后,一直鼓动劝说让龙啸卿早日派兵支援湖北起义军。同时,他为了响应孙文的号召,也希望龙啸卿早日发起北伐战争推翻清政府统治。
毕竟,黄兴等革命党更看好龙啸卿的粤军战斗力。
所以,黄兴等革命党在招募这些学生兵的时候,特意冠名北伐学生军,告知他们粤军即将北伐。
这样一来,龙啸卿如果不北伐的话,这些热血沸腾的学生们恐怕会闹腾起来,至少不会让龙啸卿好过。
对此,龙啸卿也有应对之策。
北伐是一定要的,龙啸卿不止一次的在新闻记者们面前这样讲。但是北伐军需要训练,否则根本打不过朝廷的北洋主力。
龙啸卿大呼不能让这些年轻的学生们白白流血牺牲,因为他们是中国的未来。
龙啸卿的话被记者们纷纷引述报道,暂时将学生们的急切之心压住,把他们的精力转移到之后的军事训练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