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凝的住所已经被人烧毁了。
想来,纵火之人便是要楚凝有家不得回,彻底断了她的后路。
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
大火焚烧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寂静荒凉,吹来风声桀桀簌簌,实在有些吓人。
想想曾在这里住过,褚宁便一阵胆寒,她怯怯扯了下百绮的袖角,小声道:“百绮……我、我们还是回去罢。”
百绮也觉得此情此景略是渗人,便准备跟着她离开。
转身之际,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道苍老嘶哑的声音:“年轻人,你们来这里找谁啊?”
其时正有凉风吹过,凄凄簌簌。
褚宁脊背一僵,险些腿软到摔倒。
百绮稳稳地扶住她,胆大地回首,看到了一位鬓发苍白的老妪。
——老妪拄着拐杖,脚底下踩着淡淡的影子。
百绮松了口气,道:“阿婆,我们是想来打听一下原先住在这里的楚娘子。”
闻言,老妪用拐杖敲了敲地面,怒道:“你们说楚凝?这都大半年过去了,她要是还活着,早就回来了,你们为什么还不肯放过她!她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娘子,就只能以刺绣维生,哪儿来的这么多的钱去还债?”
“还债?”褚宁听了一会儿,渐渐收起了方才的害怕,回头向她看去,疑惑问道。
老妪点点头,道:“对啊,说是她起了贪心,把客人送来刺绣的绸缎给私吞了,她交不出绸缎,就只能赔钱。听说那绸缎可贵,是宫里的娘娘赏赐下来的,世间就唯有四五匹,价值连城。楚娘子不过一个小小的绣娘,又怎么可能赔得起呢?这大半年里都没见到人影,怕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自尽咯!难怪你们怎么找,都找不到她。”
说到最后,老妪长叹一声,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准备离去。
听完这话,褚宁心潮起伏,忙叫住了她:“阿婆请留步。”
老妪回头看她,问:“小娘子还有何事啊?”
褚宁拿出怀里的芙蓉锦鲤绢帕,快步上前,递给了她看,道:“阿婆,我不是来找楚娘子麻烦的,我就想问问,您认不认得这块绢帕,这绢帕,是楚娘子绣出来的吗?”
这块绢帕,应该是唯一能证明她身份的物件了。
老妪上了年纪,眼睛不太好,拿着绢帕看了好半天,才给出了答案:“这个针法啊,一看就是她绣的,这偌大的长安城,就数她一个人的蜀绣能有这样好。不过还挺奇怪,楚娘子都消失大半年了,按理说,她以往的绣品都该有所陈旧了,更何况是常用的手帕?小娘子你这块绢帕一点磨损的痕迹都没有,看起来,倒像是近日绣的……”
褚宁怕她再说下去,便识破了自己的身份,忙夺回绢帕,苍白地解释道:“因为、因为这块绢帕我一直都舍不得用,所以才很崭新的……”
告别老妪后,褚宁在百绮的相陪之下,缓步离开了此地。
然,走到半路,百绮忽然发现,褚宁鬓边缺了点儿什么:“夫人,您头上的那支赤金点翠步摇怎么不见了?是不是掉在方才那处了啊?不然奴婢回去找找罢……”
可褚宁低头看手里的绢帕,对百绮的话恍若未闻。
她的耳畔,还清晰回响着老妪方才的那席话。
原来……她以前还真是一个可怜的绣娘。
惹下这么大的麻烦,想必夫君为了保住她,当初一定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吧。
可她现在却将过往忘得一干二净,连带着夫君也给忘了。
夫君一而再再而三地救她于水火,这样的恩情,她又如何能报答呢?
正恍惚间,耳畔忽然响起了一道慌乱的马蹄声——
褚宁愣愣地转过头,骤然发现,她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巷口了。
路口的左边,一个郎君跨着失控的骏马,疾驰着朝她冲了过来。
见她木然杵在路口,男人拉紧了缰绳,怒喝道:“快让开——!”
第18章 本能
第18章
其时,陆时琛正坐在茶舍的二楼,同副将向南对饮。
向南和顾北一样,都是在战乱中失去怙恃的孤儿,因天资过人,颇有将才之质,便被选到了他身边,随他征伐四方。
如今,说是他的左膀右臂和心腹也不为过。
向南是在前两日回到的长安——
启程返京之时,因军中要务尚未收尾,向南便奉陆时琛之令,在陇右多留了几日。
因此,他并未在那八百精兵的行列之中,岷州的那场死战自然也没有波及到他。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太子收到了向南无虞的消息,便欲将岷州之事栽赃到他的身上。
——甚至连向南在军中与镇北侯相龉龃,由此反目成仇,从而勾结山匪杀害镇北侯的证据都编造好了,现成的在岷州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