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吸尘器“嗡嗡”作响,脑中却渐渐涌出一首诗的影子。
灰尘说它等了我两年……
却没等来我的一句‘好久不见’……
我诧异地与它问好……
与它…问好?
哎?
吸尘器怎么没动静了?
刚刚还闪烁着表示“工作中”的绿灯已然熄灭,虽然插头安好地插在插座里,可吸尘器就是罢工了。
沈青无奈地将它收回仓库里,好吧,它已经被两年无人问津的孤单折损了工作的热情。
它的罢工,她实在太能理解了。
重新拿了拖把,用屋外头的水龙头浇湿,她再次开始做清洁工作。
仓库里抹布、扫把、畚斗应有尽有,还有一个大垃圾桶,她用水冲干净后摆在屋门口。
一楼收拾好后,山顶的游客已经少了很多,天色也很暗了,她又去收拾二楼。
幸好,洗衣机还能用,晾衣架和床架都没生锈,水龙头放了一会儿便正常出水,再没有一样家电如吸尘器那样直接罢工。
登山包里放了她压缩过带上来的两套换洗衣服和毯子,冲了澡后,总算可以放松下来歇一歇了。
“等明天,就找个挑山工把我剩下的行李先扛上来吧。”她在心里计划。
今天一天确实很累了,她伸手去够床头柜上面的灯,试图把灯关了早早入眠。
刚把手凑过去,却感受到床板和床头柜之间夹着什么。手感摸起来,很像一本书。
一本书?
她好奇地将它抽了出来。
是一本本子。封面已经泛黄得看不清底色,纸张也显得格外脆弱。
她轻柔地翻开一面,只见第一页写着:
“1999年 6月17日周四 晴”
“今天是在安山开店的第三天,总算有功夫写下日记。也不知道这日记能陪伴我多久,山上也没一个能长久讲讲话的人,聊以此打发时光。”
看了两三行,沈青一下子把书合上。
这是她爸爸的日记本。
窥探他人隐私的罪恶感制止了她再看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青青的山顶生活正式开始。
第5章 进货
因为前一夜睡得早,第二天天还没亮,沈青便醒了。
简单的洗漱和早饭过后,她下楼打开了店铺的大门。
第一批货还没进来,不用应对顾客。她的早晨暂时是属于自己的。
晨光尚未显现,而一百米外观景平台上却已站了好几十人。他们大多是从夜里开始爬山的游客,裹着件厚衣裳等待着东边渐渐升起的太阳。
也有不少小情侣,挨在一块儿,甜言蜜语。
都说一起看过安山日出的情侣会终成眷属,也不知道有多少可信度在里头。大概也是像十四道的山神庙保姻缘那样,因为巧合而营造了噱头。
一开门便觉出屋外的寒冷来,可沈青昨天上山也只背了一个登山包,压根儿没什么厚衣裳,只好上楼把毯子裹在身上,也凑到人群里等候日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站在一座山的山顶看日出,想必是能铭记一生的体验。
前二十来年,沈青没有体会过。
从今日后的每一天,却都有这个机会了。
红光渐渐漫上天边,万里无云的穹顶备受人们的注目。
浪漫的人已经开始吟诵“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骈句,也有人拿起手机试图定格这一切。
的确,美好的景象总让人产生艺术的联想,但沈青却放空了脑袋。
这样的时刻,突然什么都不想去联想了,就用眼睛好好看看吧。
天际线露出的圆弧,朝升夕落的自然现象,却让无数的生命为之赞叹、景仰。
也不知太阳知道人类那么爱看他起床会作何感想。
看日出的游客自然不会留在山上看太阳继续爬坡,沈青也另有事要忙活。观景平台上一下子少了许多人。
她联系的小面包车在上午就会把她剩下的行李运到山脚,虽说分量不多,但也有大大小小好几件,自己肯定是拿不了的,需要联系挑山工们。
照着昨天李沐沐教的模板,她在“挑山工之家”微信群里发消息:“8点半游客中心停车场70斤,运到二十三道便利店,太阳落山前送到。”
接下来便是等阿哥们接单了。
也不知这么早,有没有阿哥能看见。
不过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七点不到,就有一个挑山工接下八点半的单,在群里发个了蘑菇头脸配字“我来”的表情包,然后申请加上了的好友。
“阿哥,你好。”
沈青发送消息给新加上的挑山工。对方的头像是安山的全景图,昵称“平安是福”。
“你好!”对方回道。
沈青正要打字跟他确认行李的信息,对方却发了一段语音过来:“小沈,你下次在群里可以发语音。群里除了你们开店的,都是我们山上人,文化程度不高。你发语音的话大家都听的懂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