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他更愿意称她为“沈青”而非“小沈”或“沈老板”一样。
沈青又笑了:“好,李岩。”
的确,她跟他是挺熟了,能称得上是朋友,在用对于挑山工的统一称谓总显得生分。
李岩并没有进店喝水,但沈青坚持给了他一瓶饮料。
等他走后,迟美怡还在观景平台拍照。
沈青向她走了过去。
“喂!”
她的呼喊在山顶响起。
迟美怡放下手机转过头看她,遥相呼应:“咋了?”
“你上了山就不要我了是吗?”
沈青戏谑道。她对于迟美怡明明说是来看她,结果一到山顶就只顾着看风景拍照而不去管她的这件事哭笑不得。
没心没肺四个字真是对迟美怡最好的阐释,但她也不能否认迟美怡对她掏心掏肺的好。
“不要啦!”
迟美怡大声回应。
周围的游客不少,人声嘈杂,但她们二人的几句喊话却响得无法掩盖。
李岩正在下山的路上,并没有走远,也听见了。
他微微一笑,接着下山。
等迟美怡终于拍照拍腻了,也到了晚饭时刻。
沈青让她自己参观一下这屋子上下,自己则去准备晚饭。
好在昨天进货时让人捎了菜上来,不然冰箱里的存货可不够迟美怡吃的。
上桌时,两闺蜜谈起了山上的事。
“安山的挑山工多吗?”
“不算多,现在大概有二十来个。”
“年轻一代估计都不会选择当挑山工了吧?他们这职业真是辛苦。运一趟能赚多少钱啊?”
“得看运到哪里。运到我这里的话,一趟大概一百多。”
“一百多?一趟运多重?”
“他们收我九毛五一斤,运多重你自己算算就知道了。”
迟美怡在脑子里盘算,吃惊道:“差不多一斤一块钱,那一百多的运费就是说,一趟要运一百多斤?这也太重了吧!而且一百多斤只赚一百多?”
“你以为钱很好赚吗?我们俩是运气好,以前赶上了好赚钱的活。”沈青给她夹菜。
“唉,那他们真不容易啊。今天你看见那个帮我们的阿哥的上半身没,晒得都分层了,只有肩上挑担子的地方白一点。这一天到晚的,真是太辛苦了。”
听她的话,沈青脑海里就冒出来李岩的形象。
黑黑的,高高的,壮壮的。
脖子边搭着一块大汗巾,身上不少的汗。
在她的印象中,他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人。接单子很多,送货很快,有时还会接晚上的单子,但从来都能让人放心。
遇到事时,也蛮有责任感,会把手头的活都交代好,不会耽误别人。
她赞同道:“确实很辛苦啊,但安山需要他们。他们的辛苦是无可代替的。”
“这种纯靠人工的运货方式,真不像当代社会,完全跟一千年前没区别嘛。”
“区别还是有的,一千年前进货订单靠飞鸽传书,现在靠微信了。你别小瞧了挑山工们,他们人人都会用微信呢。”
沈青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她自己都没察觉的自豪。
原本不是所有人都会的,明明还有李岩这么个漏网之鱼。是她教会他的。之前,他连视频电话都会发了。她略有成就感。
迟美怡笑了:“用微信也改变不了他们原始劳动的本质啊。”
沈青则叹了口气:“是安山需要他们。”
后来,她们又聊了许多。
上山前,迟美怡还想着要来山上好好劝一劝沈青,叫她下山去。
但在饭桌山,看着讲起安山就神采飞扬的她,迟美怡决定放弃。
毕竟山上的条件的确没她想象的那么差,沈青又过得真心快乐,那么留在这里也不是一个差劲的选择。
当初沈青因为无谓的抄袭风波而口碑破裂时,才没有这样灿烂的笑容呢。
她真的改变了很多,连气质都多了几分沉稳。
大概是安山人特有的气质吧。
她决定搁置手头为她争取到的工作机会,安心地跟她吃完这顿饭,出门看看久仰大名的日落,再挤在楼上的卧室里好好地睡上一觉,明天一早起来看日出。
不要再给沈青徒增压力了,她怎样快乐就怎样来吧。
不过,沈青对于迟美怡的想法转变也不是一无所知。她知道迟美怡上山的初衷,对于她后来的一概不提也很诧异。
但既然两人都不想提下山的事,就让这件事过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
小胖决赛打球打输了,好遗憾……心情不算太好,写文有些卡。
第18章 棉袄
迟美怡一连住了一个星期才下山。
七天之内,她吃沈青的,用沈青的,却没有一点做客的自觉,天天像大爷一样躺在躺椅上看沈青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