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你别看一个月省了一百块左右,日积月累下来,也不是小数目了。”沈青语重心长。
都是艰苦里走过来的,她虽说从小没饿着过、没冻着过,但从县城初入云汇市上大学,都市生活中,她的花销是很拮据的。除去饭钱的开支,她几乎没有多余的剩钱买书、买文具。
只有在细枝末节的地方一角钱一角钱地抠,才能让非必要支出越来越少。
挑山工是安山上最辛苦的一类人,李岩虽然没有老婆孩子要养,但赚钱是真的不容易。沈青自从上山以来,就对阿哥们有着深深的同情。她内心里想要帮助他们,却不知该如何帮助。阿哥们都把根扎在安山上了,她只能再次从细枝末节上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心态。
但她觉得这是件好事,便放心了。这就够了。
也不知道李岩会不会听她的,但她又再嘱咐了一遍。
这顿晚饭吃得本就迟,饭中又说了许久的话费的事,天已经快黑了。
天黑之后,下山的难度是翻一番的。沈青心知肚明,不想耽误了李岩下山,嘱咐完后,匆忙把碗筷往厨房里一收,与他道别。
“阿哥再会!”她站在店门口招手,说的是安山话。
“嗯,再会。”李岩挑着竿子往下走,也用安山话回她。
沈青于是转身进店里。
身边还是有不少游客跑上山来看日落。夏天的日落迟,游客幸运地赶上。
火红色的彩霞挂在天际线边,夕阳的余晖从远处洒向山顶。
日暮时分,山上已起了阵阵凉风,让夏天不只是单调的炎热。
不知沈青想到了什么,一脚都已跨进店里了,却突然转过头去,视线飘向下山的山路上。
也不知李岩想到了什么,明明一直都有下山只看脚下的安全习惯,却在一阶台阶上停住了脚步,转过头,往山顶那家店看去。
视线交汇在一起,却因为距离太远,两人都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在看自己。
只觉得晚风不似往常纯凉,竟带上了白昼的暖意。
不过两人的转头都很短暂,也许三秒,也许五秒,不知谁先,不知谁后,又各自转了回去。
就这样,一个要回二道,一个要在二十三道。
作者有话要说:
短暂采访:
记者:当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教他用微信还告诉他话费的事呢?
沈青:猎奇心态。
第15章 错拨
李岩一大早上就醒了,他没有晚睡的习惯,起床自然也不迟。
醒来时,黑子还蜷在他床边打着呼噜,身体起起伏伏,睡得很沉。
原本也可以不叫醒它,但今天出门得带着它,李岩洗漱完,还是蹲在它旁边,轻轻地将它拍醒。
黑子向来非常听话,李岩一拍它的脑袋,立马醒转了,甩甩头清醒过来。
“去吃早饭。”李岩给它的饭盆里装好了狗粮。
它摇着尾巴吃完,李岩又把它的项圈套上,从二道通往山下的小路下了山。
这条小路只有二道的居民知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爱走一道、检票口、游客中心那条路,李岩也是如此。
从小路下山,路是崎岖了一点,但胜在清净。
到了山下,再走上不到一个钟头就到了安山市市区。
这是一个县级市,虽然城市不大,但安山的旅游也带动得这里百姓生活水平不低。
早餐铺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街道边,李岩买了些肉饼和豆浆,随后走到路边开始吃饭。
他会做饭,但做的饭菜都只是能下腹而已,手艺上只会简单的翻炒蒸煮。面类的食物他从来没有做过,因此明明是安山特色的安山肉饼,他很少吃到。
常见到登山的游客在吃,他作为一个本地人,倒是吃得还没外地游客多。
黑子乖乖地坐在他身边,看他吞咽的速度慢了下来,轻轻地对着他:“汪。”
“你要?”
李岩拿着肉饼问它。
“汪。”
黑子当然不会说话,它只能用叫声回答他的问题。
李岩确实饱了七八分,少吃这几口也不是什么大事,便把剩下的大半个肉饼从塑料袋子里取出来,捏着一角喂给它。
黑子凑上来叼走,放在地上慢慢享用。
虽然它非常知道这次下山来是干什么的,但在经历可怕的洗澡过程之前,能吃上这么一块香香的饼真是一件不错的事。
外面是薄薄的面皮,里面是厚厚的肉,咬下去,肉汁也会随之渗出。
完全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事了嘛!
黑子愉快地甩起了尾巴。
有一个妈妈带着上小学的孩子也来买早饭,小孩儿东张西望,看见了不远处吃肉饼的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