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琅华转过身子,伸手去摸后脑的绢花,有些迷惑。
好在楚隽知她心思,很快解释说道:“这绢花,本就是你从发上随手摘下来的吧。”
楚琅华点了头,然后继续疑惑地看着他。
他伸出自己的手,本来想指着楚琅华的发髻说些什么,但楚隽察觉此举不妥,便指了自己的头发。
“它落了下来。”
一边说,他一边比划着方才楚琅华肩上的那缕看着多余的头发。
楚琅华大致是明白他的意思了,然后微微红了脸。
那绢花确实是她从发上扯下来的,兴许是披着大氅,也没有察觉到头发散落的异常。
“那如此,就多谢堂兄了。”楚琅华朝他笑了笑。
楚隽再度颌首,随后目送楚琅华出了秋华居。
不知怎地,他抚了抚自己的头发,然后疑惑地皱起了眉。
楚琅华出了秋华居就径直往晋华宫去。
庄娘娘果然在宫中等了她多时,楚琅华登时面露羞惭,就因为一落插花,就生了庄娘娘的气。
将娘娘素日里的宠溺都抛在了脑后。
她意外慎重地庄娘娘拜了一拜。
后被娘娘亲手扶起,楚琅华才感觉到内心真正的平和安定。
因宫中掌制,所以楚琅华在日落前就出了宫门,期间也再没有见到楚隽,想来应是再晚些才回来拜见庄娘娘。
临别前,庄娘娘将一道锦盒交给了楚琅华,然后摸了摸她的脸,笑着说:“回去便打开看看吧。”
楚琅华点头,不待回到郡主府,在马车里就拆开了宝蓝的纯色锦盒。
里面平平整整放着一只华钗。
玉簪、玉兰、海棠、牡丹。
四朵花可以从华钗中单独拆分出来,成为单只的钗饰。
用料精致,颜色秾丽,这是楚琅华见过的为数不多的钗中珍品。
然而这些都不是让她最从容心动的。
这华钗的寓意她比任何人都了解。
因为庄娘娘在她年幼之时便一直在告诉她,“人世间最好,莫过于‘玉堂富贵’。”
玉堂富贵。
是好极了的兆头。
第16章 寺庙
立冬交子之际,楚琅华如愿吃上了热腾腾的偃月形馄饨。
纯色的盘子里放着单个的或白或粉的偃月形馄饨,配以少许秋油,入口香浓味美,难得好胃口。
而更让人新满意得的是,今年的第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在立冬的前一夜降临。
数不清的绒毛团点密布苍松翠柏,楚琅华推开窗便将世界的莹白姿色纳入了眼底。
楚琅华吃完偃月形馄饨的最后,又尝了一个元宝。
她稍一放下玉箸,屏风后便有数位侍婢前来收拾。
她搭着诗衣的手起身。
从宫中走出的马车悠悠晃晃到了宝庆郡主府的门前。
楚琅华在长廊上一边走着,一边听着诗衣禀报近日府内府外的琐事。
当诗衣说到“长泽侯”三个字的时候,她恰巧看到了迎着细雪而来的清俊青年。
楚琅华笑着迎了上去,唤了一声“堂兄”。而诗衣愣生生被打断的一句话,楚琅华也没有听见。
楚隽拍了拍袍子上的雪星,簌簌的雪碎了满长廊。
他抬眼看向了楚琅华,朝她笑了一笑,“宝庆准备好了吗?我们即可便要去了。”
楚琅华点了头,然后向诗衣吩咐了几句,让她留心照看好府中的一切,就带了两个侍婢随楚隽一道出了郡主府。
他们此行是要去城外的净悟寺代庄娘娘参拜神佛。
往年庄娘娘因出入宫闱多有不便,都是由楚琅华代她前去。
今年不同,楚隽回来了,庄娘娘索性便让他二人一同参拜。
从宫中回来不久后,楚隽就捎了口信给她,告诉楚琅华此事。
于是今日恰逢立冬,楚琅华早准备好,在府中候着楚隽。
因是上山拜佛,所以楚琅华今日的装束格外清素,如雪色梨花只剩一片清丽,绝无娇艳之意。
马车上放着暖炉,因此从郡主府到净悟寺的一路上,楚琅华也不觉得冷,只是偶尔挑开车帘去看最前方高坐马上的楚隽时,她总有些疑惑。
其实楚琅华前些日子就发现了楚隽的身上的衣着穿得单薄,今日尤甚。
冬日覆雪,难道他不会冷吗?
这样的疑惑在车马上不了山之后,楚琅华跟在楚隽的身旁,小声问了出来。
他自己给自己撑伞遮雪,听了楚琅华的话,微微动了动唇角,然后看了她身上一眼厚重的氅子。
“莫非我若是说冷,宝庆还能将氅子送了我?”因在外多有不便,他将自称微微改了些。
此话一出,楚琅华看他的目光顿时变得奇怪起来。
她果断摇了头,然后小声说:“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