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暴富(676)

作者:春山犹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马成才走后,沈鱼给陈美丽发了个短信,问她在哪儿,分到哪个寝室。

陈美丽回消息说了自己寝室号,又说她做完没住寝室,跟家里人一起住外面了,现在还在校外,带她爷爷奶奶还有小喜去看天安门。

怎么都去看天安门了。

说来,他好像也没有看过。

找个机会,约沈桥一起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吧。

上午计划取消,不知道陈美丽什么时候回学校,他留在学校没什么事。

沈鱼把准备给陈美丽的那本新生手册拿到金杉那里,拜托他转交给陈美丽,同样给陈美丽发消息说了这件事。

然后去看了沈记和有间在首都的店铺,基本上每家店都开的有分店,像京大,附近高校一堆,清大、人大、医大、央美等等都在附近,人流量特别大,自然也开了分店。

沈鱼还在金杉的新生手册上看见了他的那些店,带评价的那种,沈鱼旁敲侧击问过金杉,是他从学长学姐们那里收集来的评价。

比如沈记麻辣烫,评价是:味道好,适合过嘴瘾,建议食堂购买主食(米饭两分钱一两,汤可拌饭)。

沈鱼:“……”就吃不饱呗。

其实也不是吃不饱,年轻学生饭量大,麻辣烫当菜吃还行,真当饭吃吃个饱,一顿得吃上几块钱。

还有沈记烧烤,评价是:适合聚餐,宵夜。

火锅店也是适合聚餐,但价格档次明显要高一些,评价里也说明了。

有间蛋糕店的评价比较统一:味美价贵,好吃,不便宜。

炸鸡店评价倒是出乎沈鱼预料的好:香!推荐!值得一试!

看来肉类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年轻人,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炸的肉,还是裹了面包糠鸡蛋液的炸肉。

沈鱼花了一天时间,把首都的十几间门店都跑了一遍。

首都的这些店总负责人是余婶子,也是最早跟着沈鱼开始干的元老,从他推着三轮车摆小摊起,到开第一家麻辣烫店。

余婶子是第一个管理人员,也是第一个店长。

从一个不识几个字的家庭妇女,到现在十几家店的负责人,余婶子的成长不可谓不大。

尤其是独身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开拓市场,那段时间余婶子成长的尤其迅速。

而她也没有辜负沈鱼的期望,首都的这些店,都管得井井有条,生意兴隆。

第188章

余婶子家的闺女二凤也考上了首都的一所专科高校,她们一家的比沈鱼还早,参加完沈鱼的升学宴,余婶子夫妻就带着女儿小儿子一起来首都了。

就留了个大儿子大龙,还在兴城沈记的分店工作,现在也当上小管理了。

余婶子丈夫李大叔,已经不在砖瓦厂干了。

国家大搞基建,兴城有飞机场、新火车站、高速公路等等规划,大项目李大叔沾不上,他跟几个兄弟拉了个小工程队,捡些小项目,就够他们吃了。

余婶子人能干肯干,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兴城的时候,她就积极学习,后来来了首都,还专门去上了针对性的短期培训班。

这种培训班这会儿很少,学费不菲,也就首都这种大城市才能有,余婶子狠狠心,还是掏钱给自己报了名。

这事是沈鱼后来才知道的,要是早知道,这个培训管理的钱,他怎么也不会小气。

总而言之,余婶子这两年跟着沈鱼,发生的变化堪称脱胎换骨,现在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高层管理人员了。

其实不光是她,吴三妮、杨黑娃、葛成、宋建国这些人,都早已跳出了原本的桎梏。

他们起初的条件都很差,大字不识几个,杨黑娃等人还身有残疾。

但是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不畏难,肯钻研。

从识字到学习新知识,他们如饥似渴的吸收自身缺乏的养分,化为自身的底蕴。

现在这些人,大小也是个店长,新店的建立到发展,都是他们自己一手操持着办起来了,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学到的东西,可太多了。

话说回来,沈鱼也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分红该发的奖金,从来不小气。

像余婶子,家里早不缺钱了。

她对沈鱼信服极了,早前见沈鱼一个劲儿买房,还不理解,觉得买那么多房子没必要。

一家就那么多人,像他们家三个孩子,了不得买四套房,孩子们一人一套,她和丈夫留一套养老。

后来眼看着老房子那一片的房价直线上涨,虽然没有后世涨得那么吓人,但是在余婶子看来,这种破房子还能翻倍涨价,房价可真不得了。

所以她再也不怀疑沈鱼的话了,沈鱼买房,她就跟着买。

沈鱼说首都的房子比兴城划算,她手头的积蓄留一部分储蓄备用,活动资金拿来买房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