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334)

作者:番茄菜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陶永安登时看向阮文,“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就说当初你该带我去化纤厂,不够意思。要是我去了说不定早就看出问题了。”

“马后炮谁不会?”

系主任瞪了眼这俩斗嘴的学生,“普通的机床设备,一般也没这个必要吧?而且你这制造的时候恒温,那使用的时候也要恒温吗?这要求未免太高了,设备运行的时候难免产热能,零部件会局部高温,这种怎么办?”

恒温车间是新概念。

来到齐齐哈尔之前,他们在其他工厂参观,看那些设备运行的倒也没什么问题。

“这话倒也没错,对一般机床而言,能够稳定就行,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就好了。不过杨主任,普通机床的使用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有些设备需要极度的高精准,不止需要我们在恒温车间制造装配,甚至运输、使用都要在恒温环境中进行。”

系主任听了苦笑,“那一年到头,你们能收到几个高精准机床的订单?”

凡事是要讲成本的。

恒温车间的建造需要成本,维护需要成本。

恒温设备的使用更是需要极大的成本。

国内,有几家工厂能出得起这种本钱?

系主任这句话很扎心,一下子戳到了梁晓的痛处。

“现在可能还没有订单,但是将来总会有的嘛,构建工业体系是必须的,恒温车间可能用不上,但必须有。”

阮文不觉得这个构想有什么问题,甚至她有点佩服梁晓,竟然敢斥巨资搞这么一个玩意儿。

要知道,这个恒温车间的竞争对象可是国外的机床设备厂。

在当前的环境下,实在是太难了。

系主任没想到被自己的学生反驳了,“你那个工厂,需要吗?”

没拍马屁也就罢了,还踢着马蹄子了。

阮文轻咳一声,“目前发展起步阶段不需要,不过我觉得涂所长他们可能需要。”

涂安国不是坐以待毙的人,现在研究所保留下来,他本身也在想办法。

半导体市场很大,他们一开始是为国家做研究,只需要呈现出实验结果就行。日本东京之行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涂安国,科研还是要搞的,但是不止是一个结果。

还要投入民用。

国内有着广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为什么不去占领?

难道等着日本的半导体占据国内的半壁河山吗?

想要量产,自然需要机器设备的设计,届时恒温车间就派上了用场。

系主任愣了下,“老涂?”

“我也就是听书燕姐说了那么一句,开源节流总不能只逮着一只羊薅毛吧。”

413所是想研究生产两把抓,不再让政策左右自己的命运。

阮文觉得这样挺好的,有备无患总归是好的,她也不会把自己事业的发展只局限在卫生巾上,发展别的也很有必要。

尽管现在阮文还没走到自己下一个发展目标。

梁晓瞧着这师徒俩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忽然觉得自己这个东道主有些插不上话,他正想着,听到阮文问他,“梁主任,我有一个问题能请教下吗?”

“当然。”

阮文问的问题还挺专业,因为陶永安整天唠叨,她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梁晓想了想,“有图纸吗?”

陶永安当即拿了出来,“就这里……”

系主任和系里其他两个老师反倒被撇到了一边去。

他们虽然也懂一些机械,但到底不是内行。

系主任瞧着正在热烈讨论的年轻人,笑了起来,“咱们去看看别的。”

原本这次东北之行没打算走那么远,不过来到来了,不多走走倒是浪费。

……

困扰陶永安小半个月的问题如今终于解决,他整个人都轻松下来,“还是你们生产线上的经验丰富,我就是纸上谈兵难怪总是看不出问题来。”

其实也请教过其他工人师傅,但是陶永安的图纸设计有些前沿,工人师傅没见过也找不出问题所在。

如今这个问题终于解决,陶永安控制自己那过于激动的心情,不然他真想要抱梁晓转两圈。

“熟能生巧,你暑假要是没什么安排,可以来我们这里待一段时间,对你回头走向岗位有好处。”梁晓目光又落在阮文身上,“谢蓟生最近还好吗?”

阮文倒也不奇怪会听到这话,“比之前好了些。”

化工厂刚投产,再加上年关将近,生产的涤纶布料往哪里发怎么发,虽说都有固定的章程,但也需要盯着。

前两天阮文打电话,还听他提了句要去趟上海开会。

上海化纤厂投产多年,但也有一些小问题。

不过石磊在上海,阮文觉得谢蓟生去上海似乎又不是那么目的单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