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在抱错文里当咸鱼(58)

“……”张槐这些年始终霉运在身。除了遇见妻子,还能有什么好事?

张槐自是不信,可却还是被儿子女儿直接拖去了陈宁宁那边。

到了会客房内,庄主还主动让他坐下。

张槐虽然也坐了,可就跟身上有虫子似的,一个劲地咕隆。

陈宁宁定睛看着着人,她对曲父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古代社恐宅男。还是个蹩脚大夫,对医术虽说略通皮毛,却无法治病救人。

多亏了入赘曲家,这才侥幸没被饿死。

直到听香儿说起,几年前,她父亲便说过,田里种稻米恐怕不易成活。除非每日担水浇地,才能好些。

曲父也曾说过,田里的土种稻米不如改种黍米。

只可惜,那时根本没人愿意听他说话。

今年方家出事,没人管他们死活。这吃野菜蘑菇,也是曲父带头吃的。

一开始,也没人信他的话。

曲父便用锅,煮了野菜汤,一个一个试吃给众人看。

庄上的人见他吃了没事,这才跟着一起吃野菜了。

后来,山野菜就成了庄上现成的食物,众人这才不至于饿死。

曲父明面上总是说,他只会种草药。可实际上,遇见一些野生粮豆种子,他总会想办法弄回去,尝试着自己种起来,看看能不能培育出耐干旱的种子,回头再往田里种。

单单是有这个想法,就足以让陈宁宁感到震惊和佩服。

可偏偏庄上那些人总觉得曲父是在干傻事。没人理解他,也不愿意听他说话。

曲母虽然一直在背地里支持他,可她如今算是半个庄头,担负着让全庄人吃饱肚子的重任。打人猎猪都来不及,自然也没有那么多工夫,关注丈夫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了。

反倒是贪嘴的香儿,很喜欢跟在她父亲身边。偶尔也会帮些小忙。

因而她知道,自己父亲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不堪。

这些事情,原本香儿也不打算跟别人说起。只是在陈宁宁身边呆得越久,她便发觉陈宁宁实在与众不同。

不论是眼光,还是想法,都跟别人不同。特别是陈宁宁也会种地,也很看重育种。

香儿思来想去,还是跟她说了关于父亲的事。

陈宁宁也因此发现,曲父其实是个难得的农业技术宅。

说白了,放到现代社会,曲父说不定就是农学,植物学家,草药学方面的专家学者。

这种人才对农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

因此,陈宁宁才特意安排了这次会面。

却不想,香儿的父亲还以为自己要被骂了。一夜都没有休息好。如今更是一脸菜色。

此时,他脸上的表情也十分凝重。两条眉毛深深皱起,额头上留下了一条深深的沟壑。

再加上,他此时很紧张,便喜欢胡言乱语。

陈宁宁问他,平时可曾种粮种菜育种。

张槐居然一口咬定,他只会种草药,根本不会种粮种菜。

而且,这人一旦开口,就自顾自地喋喋不休,还强行把话题拐到药典上。

根本不理会陈宁宁能不能听懂,愿意不愿意听他说这些。

陈宁宁坐在一旁,面上虽不动声色,心里却已然开始烦了。

从前,她招募的人才多了,自然也知道该怎么整治这些人才。

对于这种性格怪癖的技术宅,就得从专业上打击他,才能让他老老实实听别人说话。

因而陈宁宁冷不丁就递出了一个话题:

“其实,黍米也是一种药,张先生为何对它视而不见?”

张槐听了这话,不禁大吃一惊,又连忙说道:“黍米分明是粮食,怎么能说是药呢?”

宁宁不紧不慢地说:“黍米可以健脾和胃,也能改善睡眠,怎么不是药?先生难道没听过药食同源这一说?”

“这……”他自然知道药食同源,只是旁人不会把黍米当作药。粮食就只是粮食而已。

陈宁宁又挑眉说道:“先生不是也曾说过,药补不如用食补吗?还曾尝试过用食补法,帮庄上的人看病。

先生曾让他们找些野菜煮着吃,甚至让他们多喝些水,就能治好病。只可惜,没动过银针,食补法见效又慢。庄上那些人便觉得先生是胡乱治的。这其实倒是冤枉先生了。他们哪里又懂得,食补法虽然见效慢,可却对身体大有益处。”

“你……”张槐听了她这番话,整个人都懵住了。

一时间,他只觉得小庄主所言,字字都戳到了他心坎上。真乃是他的知音人。

陈宁宁又继续说道:“之前香儿跟我说过,先生怕她脾胃不合,又想给她排毒,便给她吃过地榆。

其实,我之前不曾养过猪崽,只是在书中看过地榆这种草。后来也是听了香儿说起地榆的效用,这才冒险投喂给猪崽吃。谁成想,这次小猪竟全部成活了。说起来,这也是先生的功劳。先生大才,请受小女一拜。”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