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太·祖真迹放在忠义关随便看,不知道会引来多少文人墨客、名流商贾,人来人往定然会使忠义关变得繁荣富足。
他违心劝道,“忠义关不比安平城,公子就是去安平城建若水图书馆我也会把这些捐给公子。”
“不止这些财物,我这些年吃住在县衙,存了些俸禄,一并给公子。”
“错,”乔斯年笑道,“不是捐给我,是捐给若水图书馆,大人可以派账房跟进,每一笔银钱出入都会记录,直到前期捐献的所有钱用完大人都可以查账。”
冯远心说查账是不可能查账的,也不会派账房去。
他知道乔斯年的能力,乔斯年手里漏出来“赚小钱”的法子已经让县衙一本万利从来没有过的富裕,不会差建造若水图书馆的银钱,现在是扶他一把。
又听见乔斯年说,“我不喜欢钱知州,不想让他参与。”
冯远忍着没让自己老泪纵横,他早该想到,钱知州得了赤乌部落的消息赶来,请乔斯年过去,乔斯年直接称病,他来找乔斯年议事乔斯年都和他见面。
不提后来他得知乔斯年讨厌钱慎杰的原因,日夜担心自己是瑞兴帝放在忠义关的暗桩的身份被揭穿。
“还有,县衙里的人都把嘴巴闭严实了,别让赤乌桑朵和赤乌泰听见风声,”乔斯年目光幽幽,“等他看见自己的部众只剩下单衣的时候看他还怎么谈。”
“今天确实收了两匹马,一匹马一个冰屋。”冯远道,“我让人盯着,他们的粮食快没了。今早去见赤乌泰,他已经急了,我推脱朝廷的大人们还没到,止了话头。”
私开粮仓是死罪,乔斯年也不好让冯远为难,“收来的财物取一部分买粮食卖给他们。”
“二十四日之前价钱不要太高,二十四日之后大人自己斟酌,别让他们饿死了。”
冯远懂他的意思,二十四日是西境互市最后一天,今天二十二日,不知道西境现在是什么情况,北境还没看见烽火狼烟。若是蛮夷来犯,赤乌部落还要做前锋,不能没力气上马。
“他们死了有什么不好?”冯远深吸一口气,“公子没见过他们是怎么糟践大耀百姓的,他们死有余辜。”
“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根本不同,我们知道有些人是无辜的,我们的良心不允许我们杀光他们,”乔斯年道,“所以我们要分化他们,届时就算朝廷放赤乌泰走,也会有人自愿留下,大人做好接收的准备,这些人会成为大耀的子民。”
“公子如何保证这些人是真心归附大耀?”
“那就仰赖大人教化,两代,”乔斯年伸出两根手指,“只要两代,他们就会被大耀同化。”
“不知道大人还记不记得大耀粮仓的提议,可以先让他们去北原开荒种地,那里荒原一片,就算有细作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冯远当然记得,乔斯年曾派人问他敢不敢和南境争夺大耀粮仓的位置。
他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还未及冠的青年,“公子是不是已经想好地里种什么?黄豆!”
乔斯年哈哈笑道,“大人真会说笑,我又不会种地,种什么当然大人说了算。”
冯远点头,不提乔斯年来了北境后黄豆有了一百种吃法,也不提边所突然增多的菜地,“我上了折子,还没有回应。”
“陛下日理万机,事有轻重缓急,”乔斯年徐徐善诱,“大人趁此机会,把愿意留下的人安置在北原,种出粮食比递一百道折子管用。”
冯远起身一拜,“为国为民,公子不逊阮家分毫。”
“大人过誉!”
冯远走后乔斯年哼了几句辛子没听过的调子,“逸之回来肯定要夸我聪明能干。”
“不止将军,”辛子笑道,“公子聪慧,众人皆知。”
乔斯年深以为然,“告诉城外的人,加把劲,到时候让留下的人投票,谁感化的人最多,谁当政委。”
作者有话要说:(抓狂)周末要去打新冠疫苗,为什么我不是十八岁以下。
(对手指)有个预收更了三章,大家帮忙看看,我想签约。
☆、第一百零五章
冯远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斟酌乔斯年的计划,似乎听见他说过若水图书馆收集的书籍字画会供百姓借阅。
他摇头失笑,大概是自己听错了。书籍珍贵,大字不识几个的百姓给书他他也不敢接呀!
后来看见若水图书馆的外墙上刻着三百千,每日晨钟暮鼓后有人从图书馆出来教学,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才确定自己今日并没有听错。
要从若水图书馆借书必须识得这些字。
随后几天,不论赤乌泰如何急切,冯远都以朝廷的大人们还没到为由绝口不谈结盟的事,赤乌泰无法提出要见乔斯年,他也拖延回绝,直到赤乌泰说自己有靳云庭的消息。
原来他们之所以能成功逃到大耀,是因为危急关头遇见了靳云庭的军队,骗他说是来大耀投降,有乔斯年给的莲花碗,靳云庭不仅没有杀他们,还帮他们阻挡了追兵。
事实是草原广袤,碰见赤乌部落的主力不容易,还能寻到他们的主帐,靳云庭怎么会放过。
乔斯年不知道,只以为靳云庭看见莲花碗被骗了,幸好大耀和赤乌部落还没有签订什么狗屁盟约,不然这事传出去他的宝宝肯定要为人耻笑。
“蛮夷,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乔斯年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天真可笑,他承认自己幻想制现世的多民族大团结,此刻只觉得愚蠢又不自量力。
“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不管对面的母子作何反应,他接着道,“世寇大耀,万姓冤仇,以其为降,不能诛灭,以地居之,今降者千至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
说完甩袖离开,冯远示意下人将两人请回住处看紧,自己跟上乔斯年。
“好一句畏威而不怀德,公子终于想通了。”
“让大人见笑。”乔斯年道,“大耀幅员辽阔,打散赤乌部落这点儿人轻而易举。”
乔斯年让能说会道的兵士看管城外的赤乌部,有意向他们灌输大耀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以期有人能自愿留在大耀,为大耀所用,多多益善。
现在又说赤乌部落这点儿人,已经看不上眼了。
冯远笑道,“接下来公子打算怎么做?”
“俘虏就该有俘虏的样子,镇北军会收缴他们的马匹刀具,怎么处置他们是县令大人的事。”
“哎?”这是撒手不管了。
年关将至,集市上人流如织,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乔斯年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屯田的好处显而易见,借赤乌部落开辟北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却也不是唯一的办法,何必留这群人恶心人。
再等等,等他把黄豆彻底划出主食。
马车突然停下,过了一会儿辛子隔着车帘道,“公子,松雪先生在家里等你。”
乔斯年掀开车帘看见张松雪的车夫和两个不认识的护卫,有些吃惊,“怎么这时候来了,过几天就过年了。”
“老仆也劝过,老爷说自己孤家寡人,在哪里过年不是过年,”车夫并不清楚内情,只道,“得了公子的信,老爷关了书铺,连夜收拾行李赶了过来。”
乔斯年想起来,跟冯远说过要建若水图书馆后他按耐不住让辛子把这个消息送回安平城告诉了张松雪,只说要建一座书馆给他,张松雪肯定是为这件事而来。
“那什么,辛子,你让人去县衙把尹铛头要回来,我不回大营了,和先生住在宅子里。让青竹把我的东西收拾一下,让他也回来。”
然后赤乌泰发现从这天开始他们的待遇不复从前,连饭菜的式样和味道都比原来差上许多。
刺客事件后乔斯年一行人搬去了大营,宅子里虽然没有主人,护卫却比原来还多。
倒塌的墙壁已经修葺一新,整个宅子干干净净,显然每天都有人打理。
正房的炭火烧的很旺,乔斯年进门就笑开了,“馆长来的太早了,图书馆一块砖头一片瓦都没有呢!”
张松雪也笑了起来,“我就知道你当初能说出那些话,肯定是心里已经有想法。”
张松雪指的是两人在茗香茶楼见面那次,乔斯年说千百年的盛世绝不至此,他的字画书籍总有些能流传后世,这类古籍本身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会成为后世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应该被好好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