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记得,齐王和郑四娘,好像挺喜欢互相抬杠的。
徐杏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小儿女彼此喜欢的一种象征,反正她是没有过这种经历的。
但她觉得,若论身份和门第的话,齐王和郑四倒是十分般配。
这个时候,徐杏不免又要羡慕郑四娘了。有高贵的出身,有父母的疼爱,她能算有可以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自主权。
若嫁齐王,做了齐王妃,她有体面,只要齐王无问鼎皇位的私心,她这个未来齐王妃也不必跟着操劳筹谋,寝食难安。婚后,肯定也是潇洒自在的日子。
徐杏虽然安于眼下的日子,但心中对这种自由多少还是向往的。
知道这会儿太子在,不能再往下想了,免得让他瞧出端倪来。所以,徐杏及时打住。
徐杏虽猜出了人是谁,但她也不想在太子面前抖小聪明。所以,也只装着一知半解的样子。
“想来郎君的出身是高过郑家的吧?”徐杏说。
“何以见得?”太子问。
徐杏说:“若非如此,凭殿下的谨慎,在向郑夫人和四娘透露时,该是要提一二句的。殿下没提郎君出身比郑家低,想来不是差不多,就是高了。”
“是齐王。”太子瞒了郑家母女,但却没瞒徐杏。
徐杏因为心中猜到了,所以也并不惊讶。
“妾见过齐王两次。”徐杏说,“倒是和四娘十分般配。殿下这门亲事指的好,想郑公夫妇也难不答应。”
太子一时静默没出声,只是侧眸去望着徐杏。
徐杏想无视太子突然投过来的目光的,但无奈他注视自己太久,她想忽视都不行。
所以,徐杏只能问:“是妾哪里说错了吗?”
太子说:“这段日子郑夫人领郑四娘频繁出入东宫,又频繁过来你这里。杏娘,你就不怀疑什么吗?”
郑家的意思,徐杏还真的是猜出了一二来的。
如今她以徐氏女的身份入了东宫,徐妙芝又育有一子在,在郑家人眼中,她自然就成了固宠争权的。所以,郑家不免要着急。
郑家有意送郑四娘入东宫做续弦太子妃,但苦于不知太子心意。所以,郑夫人这些日子便频繁领郑四娘出入她的丽正殿。
美其名曰是来看雁奴的,但其实是想在她这里遇到太子。
郑夫人对她如此利用,徐杏倒不生气。东宫迟早是要有太子妃的,与其是别人,徐杏觉得不如是郑四娘的好。
至少她和四娘相熟,而四娘又性子率真,不至于日后为难她。
不过,这还得看郑四娘自己的意思。
若是她自己不愿的话,谁也强求不了。
徐杏其实并不介意郑四娘入宫做太子妃,但眼下太子此问,明显是希望她介意的。所以,徐杏也不可能傻得明知故犯。
那她就介意一下吧。
徐杏说:“郑夫人说是来看雁奴的。但我觉得,像是来偶遇太子殿下的。”
太子起身,挨着徐杏坐过去了些,目光含情又温柔的看着人。
“你介意吗?”他问。
徐杏倒没直白回答,只问:“妾介意有用吗?”
“你若介意就有用。”太子说。
徐杏无奈:“好吧,那我介意。”
太子却蹙了眉,追问:“好吧……才介意?”明显是听出了徐杏话中敷衍的意思。
徐杏却笑了起来,忙又重新说了一遍:“我是真的介意。”又解释说,“但我觉得,太子殿下该不会有这个心思,所以,便没怎么放在心上。果然,殿下是的确没有这个意思的,还存了心要给她指婚。”
但太子却明显没那么容易被蒙混,他起身走过来说:“伤人的话已说出口,几句简单的解释是抚平不了孤心头的伤口的。”
“那殿下想如何?”徐杏心中暗骂他矫情事多。
太子静立沉默,居高临下垂目望着人,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想试试在净室。”
徐杏:“……”
一段日子相处下来后,徐杏已经默默收回了昔日对他的评价。什么温和有礼,什么君子端方,什么冷情寡欲……都是骗人的假象,他就是个文雅的流氓。
外面再是衣冠楚楚,脱了衣裳,去了床上,也就半点斯文的样子都没有了。
不过好在,对这种事,她也并不排斥。
今日开饭有点晚,雁奴结束一天的课业,又洗香香换了干净衣裳过来时,不但丽正殿这边晚饭还没开始摆,连杏娘和父王的人影都不见。
平时就算父王忙,过来得迟,但这会儿杏娘不该也不在啊。
于是雁奴问婢子:“徐良媛呢?”
那婢子如实答曰:“回公子,良媛在净室。”
雁奴点点头,觉得没毛病,但转念又问:“我父王还没过来吗?”
婢子正要回答,走出来一个嬷嬷。嬷嬷朝那婢子使了眼色,然后她老人家过来陪雁奴说了会儿话。
和他说这会儿太子殿下和良媛有要事在谈,要他先稍稍一个人等一会儿。
对于父亲和杏娘之间有越来越多自己不知道的小秘密这件事,雁奴虽然难过又不服气,但渐渐的,倒还算能接受。
反正杏娘亲自做了什么好吃的,有父亲的,就一定有他的。杏娘还会和他一起练字,陪他下棋。他有在心里默算过,每日爹爹都很忙,还是他和杏娘在一起的时间多些的。
所以,雁奴这样多想想,也就不生气了。
从净室出来后,徐杏直接回了内室。雁奴只看到父亲没看到徐杏,就伸头朝父亲身后望了望。
还是不见杏娘跟在阿爹身后出来,雁奴好奇问他爹:“良媛呢?”
太子这会儿早已换了身清爽的家居常服,身上还留有淡淡的刚沐浴完的皂豆香味儿,早已衣冠楚楚,人模狗样。
面对儿子的这个疑惑,他只抬眸看了儿子一眼。
并未作答,太子只是弯腰于一旁坐了下来后,对儿子道:“听教你马术的师父说,你近来骑射进步得很快。作为奖励,过几日为父带你去郊外骑马。也正好,看看你骑术到底如何。”
雁奴一听,立即忍不住喜上眉梢。
还是太子眼锋压了他一下,雁奴才算稍稍收敛一些。
但喜悦之情还是难以自制,他亮着双眼问:“真的吗?”
“为父何时骗过你?”太子反问。
雁奴心想,你骗我的还少吗?说好了杏娘进东宫是给他做阿娘,是陪他一起读书玩闹的。说的好听,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
勒令不准他再喊杏娘闺名,只准他尊称“良媛”二字。
杏娘明明是为了他才来东宫的,可如今,父王倒是日日往丽正殿跑,恨不得比他跑得都勤。
知道计较也没用,所以这些他都懒得计较了。
见儿子忽然沉默不再吭声,太子一扫他的脸,就知道他此刻心中在想什么。
于是太子故意严肃问:“你在想什么?是不想去了吗?”
雁奴惊醒,立马摇头:“当然不!我想去。”但又小心翼翼的笑嘻嘻说,“良媛也一起去吗?”
“当然!”太子绝情道,“说起来,你是沾的她的光。”
雁奴:“……”
好的吧。反正他和杏娘都去就好。
隔日,太子亲自登了一趟郑家的门。
那日郑夫人回来后,自把太子说的那些话一字不落全告诉了郑国公。或许郑夫人当时没有反应过来那个郎君是谁,但回家后和郑国公一起分析,不免也能猜到。
所以,这会儿郑国公自然是已经知道了太子的打算。更是知道,太子已经知道了他们夫妇的盘算,并且已经直接礼貌拒绝。
太子再平易近人,那也是太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储君。郑国公可不糊涂,他从不会恃宠而骄,仗着太子对郑家的厚待和照顾,就目中无人,不知天高地厚。
这会儿见到太子,郑国公十分恭敬和谦卑。
到底是做了揣摩君心的事,郑国公做不到坦然。
但太子对郑国公还是如从前一样,一如既往的温和有礼。
“岳父的心思,孤是能明白的。”太子此来目的就是和郑国公敞开心扉的,所以也就没有兜圈子,直言道,“但岳父此举,的确是欠考虑了。”
二人既是翁婿,但也是君臣。
见太子有批评之意,郑国公忙起身抱手,摆足了谦卑和恭敬。
“臣洗耳恭听。”郑国公说,“必会将殿下教诲牢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