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娇夫+番外(16)

沈初这边还没醒来,府医正在开药方,索性都是外伤,腹部被踢的一脚避开了要害,不算严重。

昏迷中的沈初,眉头皱得紧紧的,汗珠大颗大颗流下来,似乎被困在梦魇之中,挣扎不脱。

梦中的她什么也看不到,四周黑洞洞的,隐约听到水声,听到有人在笑,那种空灵幽远的笑。

让人听到禁不住起鸡皮疙瘩,心也跟着悬起来,她颤抖着声音,大喊,谁在那里。

回应她的,依旧是那肆意且带些幽怨的笑。

她真的怕了,眼泪忍不住留下来。她拼命想要冲破那片黑暗,却怎么跑,也跑不出去。

此时房中只剩下陆洵,陆洵也很快注意到沈初的异样。

看着她满头汗,陆洵拧干毛巾,笨拙地替她擦拭,一声又一声地唤她的名字,试图唤醒她。

“沈姑娘,沈姑娘,初儿…醒醒,别怕,我们到家了。”

梦中的沈初,隐约听到有人唤自己,那声音有点熟悉,但又似乎挺陌生的。

“是谁?你在哪里?”沈初无助地询问着,仿佛遇到了那根救命稻草,想要拼命抓住。

声音不断传来,梦境变化,黑幕跑开,她又回到了那间破庙中,那壮汉正要将她丢入井中。

“初儿…醒醒,已经到家了。”声音再次传来。

陆洵突然出现在沈初的梦境中,他的身影渐渐与声音重合,沈初终于不再害怕了。

大概过了近一刻钟,才缓缓醒过来,入目是一片红色,脑子还在发懵的状态。

“水。”沈初的喉咙干哑,她好不容易醒来,下意识的寻找水,来解决问题。

陆洵单手将她扶起来,喂了两杯水,沈初的脑子才渐渐清醒,也看清楚身边之人。

只是身体还很虚弱,浑身没有力气,只好接着躺下,陆洵帮她捻了捻被角。

“可要再睡一会儿?”陆洵关切地询问。

今日的陆洵似乎格外温柔,与平时一点也不像。沈初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轻轻地摇摇头。

“我让人熬了粥,吃点?”陆洵继续问到,沈初还是继续摇摇头,没什么胃口。

“我还是继续睡会吧。”没多久,沈初眼皮又沉下来,昏昏欲睡。

待沈初睡着了,陆洵沉着脸离开。

……

大理寺董大人已经让人将所有尸体都收敛起来,全部送去义庄。

包括荆棘丛中找到的,共计十三具尸体,有的有的已成为森森白骨。

经检查,皆是女尸,查看骨头年龄,都是十几岁的豆蔻少女。

不仅如此,这些尸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衣不蔽体,死前遭受过侵犯。

董大人离开义庄,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到大理寺,一个人呆呆坐在工位上,心情沉重。

他也是有女儿的人,他家闺女六岁,生的乖巧伶俐,他甚是疼爱,总想给她最好的,生怕她受委屈。

今日看到那么多正值妙龄的姑娘受到这等遭遇,他心中也不好受。

天子脚下,朗朗乾坤,究竟是什么样的恶魔,做出这等散尽天良的事。

那些姑娘的父母,又是何等痛心。他不敢深想。

他也不想回府上,看到他可爱的女儿,就会想起那些惨死的姑娘。

如此丧心病狂的恶魔未能抓到,他如何能安心,而且此事明日一出,京城有女儿的人家都无法安心了吧!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惊醒了沉思中的董大人,他抬眼望去,看到的是陆洵那俊美的脸庞,触及到那锐利的目光。

“说说吧!”陆洵随便找个位置坐下,看似随意地道。

董大人神情凝重地将事情经过娓娓道来,以及自己检查得出的结论也一并说出,说到最后,竟有些哽咽。

他一向感性,容易触及内心,感同身受。与他相比,陆洵的反应就显得更为冷漠。

“该死。”陆洵缓缓吐出这两个字,他不知道绑架沈初之人与杀害少女的是不是同一个人,但是他觉得都该死。

他缓缓闭上眼睛,吩咐道:“这几日派人到京城周边排查,看看有没有失踪人口,有没有报案却未得到审查的。”

说完,陆洵站起身,往门口走去,“回吧!”

第二日,女尸案曝出,百姓们惶恐不安,纷纷到大理寺衙门,请求尽快破案。

昌平帝震怒,下令大理寺牵头,刑部协助,办理此案。

陆洵下令查访失踪人口,接连数十日,一番查探下来,倒是有些收获。

“大人,京都城郊贫民确实有失踪人口。”董浩欲言又止,眼神闪躲。

陆洵斜眼一瞥,冷声道:“继续说。”

“可是……可是,那几户人家都人去房空。询问邻居,就说搬家了。”

找不到人,那说明刚得的线索毫无用处。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见到一衙差匆匆进来行李。

“何事?”董浩问到。

“回大人,乃一老翁,到京兆府鸣鼓报案,关于女尸案,府尹大人做不得主,让小人将状纸与老翁带来大理寺。”

“这是状纸,还请大人过目。”衙差双手上呈状纸。

董浩看完,冷哼一声,随即大笑起来,转头对陆洵笑道:“大人,这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乃是天助我等,快看。”

陆洵接过状纸,片刻就看完了,吩咐董浩道:“升堂,再派人去状纸所提到的小厮偷偷抓捕。”

“切记要掩人耳目,莫要打草惊蛇了。”

公堂之上,老伯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着他的艰辛。

因为家境贫寒,老伴难产早死,他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取名巧儿。

女儿懂事,到今年刚好十五岁,就想去富贵人家帮忙打打杂,赚点钱,替老父亲分担。

寻不到门路,碰巧邻居家小子铁柱在长汀伯的农庄上做活,就说介绍巧儿入庄打零工。

不曾想去了两个月,都没有消息,老伯寻到庄上,也不见人。

偶然得到消息,说巧儿被安排入伯府做活,老人家又寻了过去,被当成寻衅滋事的混人打了出去。

老伯没死心,日夜守在伯府门口,直到遇上一个在伯府做活的同村姑娘。

那姑娘同他说,巧儿被主家相中,要去过好日子了,让他别在门口转悠了,免得主家不高兴。

老伯当然不信,他的女儿他了解,不可能不清不楚,没有音信,不可能丢下他这个老父亲。

“所以,草民没有放弃,总觉得长汀伯府有猫腻,就每日守在伯府后门。”

“接连守了十日,就见铁柱鬼鬼祟祟从后门入伯府,没多久就用平车拉了两个大箱子出来。”

“草民跟上去,不曾想被他们发现了,他们便恐吓我,给银子收买不成,便想对草民下毒手。”

“好在草民受伤时遇到了行侠仗义的大侠,这才得以保住性命,一直躲躲藏藏。”

“那日……那日,草民去了义庄认尸……”说到这,老伯整个人匍匐在地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我的巧儿……还请大人替草民做主,替我的巧儿申冤啊……大人”

说完,老伯失声痛哭,不停地用力磕头,没几下,头破血流,但他依旧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陆洵一个眼神,陆九意会,直接上前阻止。

“本官自有论断。若你所言皆是实情,本官定然会秉公处理。”

说完,陆洵就退堂离开,留下董浩来安抚老人家的情绪。

老伯的出现,陆洵觉得并非巧合,倒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整个案件的发展。

而那个救下老伯的“大侠”,也非常可疑。不管是谁,做了何事,一旦冠上一个行侠仗义的名头,似乎就会显得合情合理。

只是这种一般只会出现在话本子上的人物,通常会远离京城这样的政治中心,逍遥自在。

还有老伯状告的长汀伯府,这可是康王岳家,已逝康王妃的娘家。

事情兜兜转转,似乎又与康王府扯上关系了。

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为之,针对康王府?

陆洵闭上眼,捏了捏眉心,大声喊到:“陆九。”

“安排几名擅长追踪的兄弟,监视长汀伯府的一举一动,另派几人,关注康王,看看都有谁与康王接触。”

“再派人暗中保护报案的老伯,别让人害了。”

“是,属下领命。”陆九领命退下,房中又只剩下陆洵一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