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嫁了那个令君(122)

作者:興昭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甚喜之。”唐夭岂会不喜,只是有人总是突然的说出这样的话来,打得人措手不及,很多时候都控制不住。

荀彧附身相近,一唇落在唐夭的脸颊,“我亦甚喜。”

这样的一份欢喜,不仅仅是因为唐夭的欢喜,更多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带给唐夭欢喜。

“文若,快出来了,嫂夫人又不会跑,你要是再不出来天都要黑了。”两人含情脉脉之时,外面传来郭嘉大声的叫唤,唐夭听得都不禁想捂脸,连忙推开荀彧道:“郎君快去吧,外面那位一向口无遮拦。”

郭嘉确实口无遮拦,在唐夭的面前还说要装一装,当着荀彧的话只怕会以能说荀彧变脸为毕生之幸事。

“好。”荀彧何尝不知外面的那一位分明知道在屋里的他们怎么回事,偏偏还装傻叫唤,就是存着坏人好事的心,实乃可恶。

荀彧走出去,唐夭先去看看四个孩子,随后才往厨下去,这么多年过去了,唐夭的手艺越来越好,荀攸依然无耻的住得近,三不五时的上门,怕是听说郭嘉一来,人也该上门了吧。

唐夭还是有先见知明的把荀攸那份给备上。

此时的荀彧看到没个正形坐着的郭嘉,都已经不见年轻的人了,怎么还是没个正形呢。

“文若,平日在司空处我被人告状不俭行径也就罢了,莫到了你的府上你还要训我一顿,如此不可行,不可行。”声声说着不可行,委实委屈的呢。

第112章 你要小心

荀彧眉头都不抬一下的道:“那又如何, 司空从不罚你。”

郭嘉听这话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抬起头看向荀彧道:“文若是觉得司空对我太偏袒?”

“此为其一。”荀彧倒是能明白曹操用人之心, 郭嘉是有才有能的人,像这样的人不用说, 谁要是得到不想握在手里, 绝不让人逃出去。

郭嘉一向喜酒喜美, 放浪形骸, 没有半分为官者的样子。那又怎么样呢, 曹操要的是能为他做事,可以出谋划策平定天下,或是阵前杀敌无敌敢犯的人。

只要是有这样的真本事, 就算有些诟病又如何,世上的人哪里来的十全十美, 真有这样的人那还是人吗?

荀彧明白曹操的用意何在,虽不认同曹操的行事, 从来不会反对,更别说郭嘉还是他的好友。

“还有其二其三?不妨说来听听。”郭嘉一向喜欢逗荀彧的,此时更是不会放过机会, 巴巴地追问荀彧,想等荀彧一个答案。

一眼瞟过郭嘉, 荀彧道:“分明知情知趣,偏偏行事不羁,徒令人不喜,你是有意为之。”

郭嘉感叹地摇头道:“文若此言冤煞我也。我不如文若, 与嫂夫人情深意重,多少女郎投怀送抱你都不为所动,我家夫人那是连多看我一眼都不愿意,儿子不小了,怕是只有待我死了,她才肯带着儿子踏足许都,送我最后一程。”

“文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该抽点时间安慰安慰我,别只顾着和嫂夫人卿卿我我。”

这回荀彧瞪向他,郭嘉要是怕才怕,只是可怜巴巴地道:“看看我府上,再看看你府上。我就是回到府中都是冷冷清清的,哪里像你,不管你什么时候回府,府里一应皆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尤其是这美味佳肴,你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你?”

吃货们的世界,一个个都盯着一口吃的,郭嘉好吃众人皆知,荀彧家的夫人最擅厨艺,此事许都无人不知。

可惜唐夭一向不与人多有交往,府中设宴更是多年没有。一切都是荀彧之意,像荀彧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确实也不需要再拉拢于人,否则怕是上面的人都要不安心了。

“奉孝所言甚是,叔叔一向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郭嘉都来了,荀攸还能不到,这会儿已经冲过来,扬声地回应郭嘉。

郭嘉倒是不客气,坐着没说要起的意思朝荀攸拱拱手,算是打过招呼也是对荀攸知他而有所表示。

荀彧道:“道我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们此来是为何?”

“沾沾叔叔的福气啊。”荀攸指责荀彧身在福中不知福,那并不妨碍他上门沾沾福气的啊,这可是两码事。

“甚是甚是。”郭嘉那叫一脸认同的,没错的没错,别管荀彧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最重要的是他们上门来只为沾沾荀彧的福气,谁都别想拦着!

没脸没皮的人至此,荀彧能如何,既没办法把人打出去,也赶不出去,且由着他们吧。

荀攸进门怼上荀彧一句,作一揖自觉地坐下,郭嘉道:“最近官籍在汉的官员动静有些大。”

果然,郭嘉此来不仅是为了吃一顿饭,更是有事,而且还不是小事。

荀彧听着抬头看向郭嘉,郭嘉何尝不是在看着荀彧,荀彧道:“司空何意?”

“大战在即,后方需得安定,虽有文若在,司空意在出征前平定。”郭嘉并不瞒着荀彧,同时再道:“文若一向为官在汉籍的官员之首,司空信得过文若,却信不过其他人。”

信和不信,那么对待的方法将会不一样,郭嘉此来还敢把话说得这般的清楚,也是因为信得过荀彧。

“我已经放了饵,无论他们想做什么,这件事到了最后都只能是一个结果。”郭嘉说起放了饵,却不曾说明放的究竟是什么饵。

但荀彧更不会问,只是看向郭嘉道:“此事你不该与我说,你知我官在汉籍,而且位高权重。”

“若是文若有害人之心,谁能防得你?我不畏,司空更不畏。”全然都是信任的语气,荀彧自是受之无愧。

他处于两难之境,不愿害曹操,何尝想让那些汉臣有所损失?

但他很清楚,事难两全,天下间的事,不会因为他不想让他们争斗起来,他们就真的可以不争不斗,衣带诏,那是由皇帝发起的一场想杀曹操的策划,可是皇帝以为杀一个曹操就能解决大汉的问题了吗?

荀彧比任何一个人清楚,若不是有曹操在,眼下这天下不知还会变成什么样子。曹操是汉臣,同为汉臣,至今为止,纵然大权在握,曾对皇帝不敬吗?

敬着只是敬着,但一个皇帝不懂治理天下,尤其这样一个分崩离析的天下,纵将权责交到皇帝的手里,他们一起奋斗十余年才得来的一境之太平必将毁于一旦,谁愿意拿这天下的安宁,天下的百姓相赌?

“文若之心司空懂得,我也懂得,外面那些人还有那些事,你自不必管,我们会安排好的。”

郭嘉清楚在一些原则上他和荀彧是不一样的,荀彧是汉臣,他和曹操是同僚,两人都是汉臣,是大汉的臣,他们曾经的志向都只是想让大汉好起来,能改这乾坤,令百姓安居,眼下,如今,或许初心不改,但居于不同的位置,面对不同的人,总会要做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决定。

“奉孝。”荀彧动唇想求情,但如郭嘉所说的,他的身份,他的初衷他都记得,他怎么说出?

“文若,不必说,不必做,司空也不会逼你做,逼你说。”荀彧处于两难这境,两不相帮,两不求情,曹操无意要逼荀彧,因为他很清楚荀彧是个什么样的人,接下来的事,荀彧会如何应对,他更清楚。

“是司空让你来的。”荀彧道明郭嘉此时的来意,这该是曹操让他来的吧。

“司空是担心文若,特意让我来看看。这些话是司空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文若心里在其实很清楚,忠汉之臣,如文若一般的人并不多,若是都如文若一般的人,司空必会礼遇有加,但是,想除司空,暗指司空与董卓无二,实则是他们想成为董卓,这样的人,司空不愿意留,文若也明白他们留不得。”

郭嘉说到这些人时眼中闪过讥讽,若都像荀彧这样不贪权,不弄权,本本份份行为臣之事的人,有能力有本事,不像那些人只长着一张嘴呱噪不休,看起来似乎声势浩大,实则不堪一击。

荀彧道:“望司空查明,莫冤枉真正的忠臣。”

“这是自然,司空欲在出征前拢一波的人,何尝愿意大开杀戒。”曹操懂得人心,不会愿意在这个时候动手,但是又需要杀一波人,以安军心,否则长此以往,许都还能由他说了算了?

“此事莫要再议。”荀攸适时出言打断他们还想继续的话题,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此时的荀彧是何心情,郭嘉再若谈下去,荀攸都想帮荀彧送客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