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闹三国+番外(44)

曹冲进城后便注意到道旁欢欣鼓舞的百姓们。他从小到大还没享受过这样的欢迎仪式,只觉新鲜得很,转头对曹操说道:“爹,您可真受百姓爱戴。”

曹操不置可否。

他常年在外打仗,手上沾的人命比谁都多,爱戴他的人固然有,憎恨他的人却更多。

即便是百姓像今天这样夹道相迎,他也得防备有没有歹人混在其中想伺机朝他下手!

曹操说道:“你多长些心眼,别看到什么就觉得是什么。”

曹冲不明所以,转头却见护卫在侧的许褚打了个手势。只听一道利箭嗖地射出,人群中一个寻常百姓打扮的人猝然倒地,惊得周围的百姓齐齐散开。

两个士兵上去摸索了一番,很快在那倒地之人身上搜出了把小巧的弓箭。

士兵训练有素地将那刺客处置掉。

这一切发生在短短数息之间,百姓们齐齐噤声,不敢再大声欢呼。

曹操显然早已习惯这种事,带着曹冲回了曹府。

曹冲还没从刚才的变故中回过神来。

他知道这是乱世,也知道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上了战场肯定是要死人的。

他只是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这么直接利落的杀人现场。

只那么一瞬之间,那个人就没命了!

可要是不及时发现对方的意图,死得可能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乱世之中人和人往往并不是你对我错的关系,而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仓舒。”

曹操在家门前翻身下马,喊了声还在马上想得出神的曹冲。

曹冲麻溜地跟着下了马。

“你从小就很聪明,”曹操说道,“你要记住,你是我曹操的儿子。”

既然生为他曹操的儿子,有许多事就是他必须要早早认清的,要不然可能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大半年他不在邺城,对邺城这边发生的事却并非一无所知。尤其是在打下柳城之后,他更是把邺城这边的来信都仔细读了一遍。

除却曹丕写来的家书,还有许多旁人向他汇报邺城近况的书信。

至少曹冲搬去庄子以后做的大事小事,曹操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曹冲一直是个天真仁善的孩子,这点从小就看得出苗头来。曹操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良善之辈,有曹冲这么个儿子他觉得挺欣慰,只是不免又担忧这孩子会被这份天真仁善给害了。

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曹操曾经靠着这份警惕心避过了许多险难,今天正好碰上了刺客出来找死,便忍不住借此机会敲打曹冲几句。

曹冲对上曹操锐利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凛。

庄子上的安逸生活确实让曹冲越活越松懈,总会忘记外面的世道有多乱。即便他不想掺和半点争斗、不想伤害任何人,却也不得不防备会不会有人对他心生歹意。

他之所以能过着现在的安逸生活,不过是因为庄子上的庄户是曹操和曹丕为他精心筛选过的。

如果他当真只是个普通人的话,恐怕光是想接手庄子就得面对不少糟心事!

既然他享受了作为“曹操儿子”的便利,自然也该认识到这个身份可能带来什么祸患。

他总不能一辈子都靠父兄庇佑。

他们不可能护着他一辈子。

曹冲认真应道:“孩儿知道了。”

曹操没再说话,只叫左右把马牵下去。

此时府门大开,听闻曹操归讯的曹丕与曹植等人齐齐出来相迎。

“父亲!”曹丕领头喊道。

曹操颔首。

曹冲乖乖喊人:“哥哥。”

曹丕看了他一眼,问道:“你三哥呢?”

曹冲眨巴一下眼,突然发现自己没瞧见曹彰!

曹冲不由看向曹操,试图从曹操那得到答案。

曹操言简意赅地说道:“子文他有事要办。”

曹丕又看了曹冲一眼,眼神里的意思大概是“回头我会跟你三哥说一说你问都没问起他这件事”。

曹冲想要替自己狡辩一二,曹丕却没给他机会。

曹丕侧过神恭恭敬敬地迎曹操入府:“父亲一路辛苦,府中已经备好酒食,父亲且用上一些再去歇息。”

曹操对曹丕的处事能力挺满意,点头说道:“也好。”

眼见解释时机过去了,曹冲只得无奈地把嘴巴合上。

算了,三哥人那么好,一定不会怪他的!

第36章 【要的要的】

一行人进屋落座,曹操坐在主位上,曹冲坐在底下当陪客,听着他们边吃酒边讨论北征乌丸诸事,心里还惦记着他三哥的事。

唉,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他们都在庆祝北征大捷,他却担心二哥告状!

临别时他信誓旦旦表示一定会想念三哥,不想居然还不如二哥记得清楚,真是惭愧啊!

曹冲等曹操等人饭饱酒足,才凑到荀攸身边关心起“哥哥去哪儿”这个问题。

荀攸涵养极佳,对于凑到自己身边来说话的曹冲并不反感,如实将曹彰的去向讲了出来:曹彰护送蔡邕之女回陈留郡去了。

照理说这点事用不着曹彰亲自去,不过曹操听闻这位有名的才女能够默写出其父的藏书,便让曹彰将她护送回去好生保护起来,等她把书都抄录好了再回来。

反正,曹操绝不是馋蔡邕家的藏书,单纯是爱惜蔡邕之女的才华!

曹冲越听越觉得这个剧情很熟悉,仔细一琢磨,这不是蔡文姬吗?

历史上有挺多与蔡文姬有关的记载,比如后世流传有很多与她相关的诗词戏文,著名的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等等;再比如她本来字昭姬,后来出了那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她便要避讳司马昭名讳改为文姬。

这些传说故事争论颇多,曹冲也不晓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反正这是个很厉害的才女就是了!

听荀攸说蔡文姬果真能默出家中藏书,曹冲也有些眼馋了。

曹冲一阵惋惜:“父亲怎么不把蔡先生留在邺城?”

这么出色的记忆力,不忽悠来他即将成立的出版社当编辑着实可惜了!

荀攸见曹冲眼睛熠熠发亮,笑着说道:“主公的意思是再给她在家乡寻一门亲事,等她成家之后再将她们举家接过来也不迟。”

这世道太乱,一个弱女子终归难以安稳生活,何况蔡邕无后,蔡氏再嫁也算是为蔡邕传衍子嗣了。

曹冲倒没考虑那么多,听荀攸这么说觉得有理。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晓了,又追问:“那三哥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荀攸说道:“应当不会太久,他早我们半个月出发,取书可能会耽搁些时日,约莫晚个半个月就该从陈留郡那边归来了。”

一听还有半个月,曹冲心里顿时有了数,准备好生备些吃食给曹彰。

这绝对不是心虚,而是弟弟对哥哥的关心来着!

一会他马上就写信托人送去陈留郡,好好表达一下久别多时的思念之情,绝对要赶在二哥告状之前让三哥感受到这份浓浓的兄弟情义!

曹操在上首坐着,一眼便瞧见曹冲先是凑到荀攸旁边嘀嘀咕咕,接着又露出一脸狡狯的笑容。他把手里的酒杯放下,问荀攸和曹冲:“你俩在说什么悄悄话,说出来让我也听听。”

曹冲听曹操这么一开口,顿时有种上课说小话被老师点名的错觉。

尤其是那句“说出来让我也听听”。

听得人心慌,很心慌!

自己人聚会,荀攸面对曹操的发问倒是丝毫不慌,笑着答道:“仓舒向我问起子文去了哪儿罢了。”

曹丕又看了曹冲一眼。

意思是“亡羊补牢,有点晚了”。

曹冲:“…………”

曹冲不太想搭理曹丕这个逮着点把柄就抓着不放的家伙!

曹冲一不做二不休,径直跑到曹操身边坐下,眉飞色舞地开始挥起小锄头挖人:“我刚听荀先生说,三哥此行是护送蔡邕之女回陈留。据传这位蔡先生博闻强记,书读过一遍就不会忘了,不如将来您将她请到邺城来,我有件十分要紧的事得她来做!”

曹操奇道:“什么要紧事?”

曹冲说道:“今年我们庄子的造纸作坊已经摸索出成本低廉的造纸之法,我准备印些书出来方便读书人传读!只是如今许多书籍大多是众人传抄流传下来的,错漏颇多,版本不一,想要校对好众多内容驳杂、不知真伪的典籍可不就得博闻强记之人来负责吗?”

春溪笛晓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