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152)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刘协摸了摸鼻子,淡声道:“原来你打的是这么个主意。”他没有流露出情绪,平静问道:“那两州良民,当如何?”

“若有良民,可迁徙他们来长安三辅之地,男耕女织,再谋生计。朝廷车驾东归之后,长安人口必然会减少,这些人补进来倒也合适。”

“你倒是都考虑过了。”刘协凉凉道,不置可否。

士孙瑞担心皇帝年轻,还是一心要用兵,又道:“陛下可知道桓帝时段纪明(段颎字)将军,戍边十数年,平西羌、灭东羌,说起来好大的战功,所费几何?”

“你这是问朕?”刘协掀了掀眼皮,见士孙瑞作势要告罪,有些不耐烦得一摆手,道:“段纪明灭东羌时,三年费钱五十四亿。”

大殿中众官员齐齐倒吸一口冷气,朝廷如今哪里还掏的出这五十四亿的巨资?

“觉得太多了?朕还要告诉你们,在段纪明之前,永初年间,羌人反叛,十四年费钱二百四十亿;永和末,又是七年,费钱八十多亿。”

这下子底下抽气的声音更大,窃窃私语之声渐起,众官员都讨论着太过庞大的军费。

而张绣心中已经凉了——难道陛下的立场变了?不对羌人用兵了吗?

“段纪明灭羌,上报一百八十战,斩敌首级三万八千六百多人,而汉军死的只有不足四百人。”刘协冷笑道:“便真是天上的兵仙下来了,也没有这等能耐。这三万八千六百多的首级里,有多少是杀良冒功,段纪明自己心里清楚。他索要的五十四亿军费中,又有多少真正发放到了士卒手中?恐怕不足十分之一。”

这就说到桓帝时吏治败坏的情形了,哪里有做将军不吃空饷呢?况且若无贪污所得,如何贿赂朝中近臣以自保呢?

大殿内窃窃私语之声忽然消失了。

“二百四十亿、八十亿、五十四亿……”刘协慢悠悠道:“这些数目听着大得吓人,可若是文臣武将,没有贪墨,不需以珍宝,贿赂上官与左右。朕敢说,二十四亿、八亿、五亿便能起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吏治败坏了么?换一批好官来如何?当时破一贼,朝廷都能收金银布帛一亿钱以上。更何况高官呢?设若把在场诸君倒吊起来抖一抖,不知能抖落多少金银珠宝——兴许都抖一抖,这看似庞大的军费便齐了呢。”他笑出声来,就好像只是讲了一则有趣的笑话。

但是在场没有一个人敢把皇帝的话当成笑话,都忍不住缩肩低头,生怕这当口落在了皇帝眼中。

张绣也被这氛围所感染,竟有些惧意,转念一想,自己在潼关这二年清白得很,才又竖起脖子,环视殿内,却见众臣都耷拉着脑袋,活像一群被拔了毛的鹌鹑。

“还有谁跟君荣(士孙瑞字)一般主意的?都站到他身后,叫朕看看。”刘协语气淡淡的,“待到车驾东归后,便内迁雍州、凉州等地的良民到长安三辅之地,暂且不理会作乱的羌人。”

士孙瑞在朝中几十年,自有一股势力,大小议题往常总有二十几人附议,此刻不知是因为殿内氛围,还是因为旬月前在杨彪府中被皇帝留下的阴影还未散去,最后几十名官员中,只犹犹豫豫走出来七八人,站到士孙瑞身后,最末一人犹豫一瞬,竟还又退回了原处。

刘协坐在上首,对汪雨道:“去唤卢毓过来。”

卢毓,乃是卢植幼子,自十岁起养在皇帝身边,时年将满十四岁。一时卢毓入殿,只见他身量已经发育到年龄前面去了,高挑清俊,双眸黑亮,见皇帝冲他招手,便快步走上前去,于阶下稍停,却见皇帝仍是冲他招手,便提步直上,至于皇帝身前方停。

刘协对下面不安的士孙瑞等人道:“朕没想到,就在今日的朝堂之上,还有劝朕割地避让的臣子。朕已经懒得同你们多话,便让卢毓来背诵一篇佳作给诸君听听。”说着以目鼓励小少年,道:“前几日学的《潜夫论·救边》篇可背熟了?就从‘地无边,无边亡国’背起。”

卢毓虽然是被乍然唤上来的,却也听闻今日朝廷要对西羌用兵之事,此时略知皇帝之意,因朗声诵来,“地无边,无边亡国。是故失凉州,则三辅为边;三辅内入,则弘农为边;弘农内入,则洛阳为边。推此以相况,虽尽东海犹有边也。今不厉武以诛虏,选材以全境,而云边不可守,欲先自割,示弱寇敌,不亦惑乎?”他的声音里还带了一点儿童的清朗,此刻娴熟诵来,每一句都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士孙瑞等人的脸上,直将他们打得头晕脑胀、面红耳赤。

“好。”刘协起身抚着卢毓肩头,笑道:“可见是用功了。”又对士孙瑞等人道:“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不得殿中还有人认识,便是王节信(王符字),他故去也不过三十年。盼诸君别只把功夫下在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上面,有空多读书,不要犯这等低级错误。”

站在士孙瑞身后的几人都瑟缩起来。

“你们是知道朕的,朕从来不因言罪人。”

此言一出,自士孙瑞以下那一列七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但是朕的朝廷也不养蠢人。”刘协平静道:“你们七个另谋生路去吧。”又对士孙瑞道:“君荣前些日子不是上奏乞骸骨吗?朕给你这个恩典。”

士孙瑞自方才听卢毓诵书时便羞臊得心慌气短,此时再支撑不住,眼前一黑,便“咕咚”一声栽倒在大殿之上。

作者有话要说:听说灌溉营养液,就会掉落粗长~试一试吗?感谢在2020-12-01 15:20:45~2020-12-02 20:24: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静里 4个;罗岫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陌上咲 100瓶;胖胖 7瓶;青青翠微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2章

大司农府中已有三日不闻笑语声。

士孙瑞将自己锁在书房中, 面前案上摆着王节信(王符字)的《潜夫论》,正摊开在《救边》这一章。

王符这人,士孙瑞从前似乎听大儒马融提起过, 但并未放在心上。这人原是庶子, 又宦途不得志, 是以隐居著书。周边人偶有称颂此人的, 士孙瑞都不曾当真——果真有才学, 又怎会退隐山林?倒是后来度辽将军皇甫规病归故土, 连当地的太守都不愿意见,却很愿意同这王符交谈,以至于有“徒见两千石,不如一缝腋”的话儿传出来。

这话传到士孙瑞耳朵里,他才好奇起王符此人,命人抄录了王符所著的《潜夫论》来, 只是他终日忙于政事,下朝之后又是不停地见人,慢慢就把这事儿搁置了, 直到今日未央殿中被皇帝呵斥夺官,这才将王符的著作翻出来, 摆在书房中已是连看了三日。

这王符将毕生所学灌注在这三十六篇内容中, 皆是针砭时事之作, 并不欲彰显他本人的名声。

士孙瑞相见恨晚, 若早几年读到此书, 对他在政事上的处理都大有裨益。可他为什么偏就错过了呢?

他呆坐在书房中, 回顾自己这一生。他也算是名门之后,举孝廉出身,初为鹰鹞都尉, 跟随盖勋平定汉阳王国之叛,后任执金吾,王允时引他为尚书仆射,他也参与谋诛董卓的壮举,可谓大汉忠臣,连杨彪、皇甫嵩都礼让他三分,皇帝也请他做了大司农,当真荣宠已极。这几年是发生了什么?他殿上所出的谏言,原是出自本心,并无私心的。他希望车驾东归,于他本人并无益处,他本是右扶风人士,皇帝若在长安,离他故乡还更近些。至于暂时抛下凉州、雍州等地的话,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他是大司农,不得不考虑国家财政。

难道是他老了的缘故?老者总是保守的,与正当少年的陛下,往往意见相左。

士孙瑞如此安慰自己,可内心深处却知道并不是的,这不是能推给年龄的事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难道比廉颇更老了吗?是他的志气消磨了。

在他于官场上已到了顶峰之后,他身后有了太多羁绊,他不再是少年时那个震动三辅的鹰鹞都尉,而是世家中的领头羊,他要为子孙计,为族人计,为文臣计……他不是没有私心,而是私心太深,连自己都骗过了。

如今陛下夺了他的官职,他要忍羞回乡,受故老指指点点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