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荣华路(463)

作者: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查太后早就分析过摄政王的举动,迟迟不动手,怕是还未彻底收服那些人吧?

“除了那一半兵,皇帝不是还想提拔官员来与咱们对抗吗?那个杜尘澜,就是其中之一。既然如此,那就让他得偿所愿。咱们这两年损失了不少暗桩,不如将靶子树在皇帝身上,咱们也好休养生息。”

“那?咱们就任由杜大人被皇上提携?可奴婢担心,若是将他拉拔上来了,咱们想对付他就难了。”

杨嬷嬷有些担忧,觉得这太冒险了。

“放心吧!当然不可能放任不管,此人咱们不必再出手了,哀家已经书信与父亲,他知道该怎么做。皇帝要保他,当然不能这般容易。”

查太后冷哼一声,接下来就等着廖氏那边的动静了。

“那孝敏太后娘娘呢?您说她会不会与摄政王结盟了?毕竟他二人......”杨嬷嬷嫌臊得慌,也没说得出口。

“结盟?那贱人也不敢异想天开吧?难道她以为真的能笼络住摄政王的心?之前或许还有些情分在,但当年摄政王为了她放弃皇位,她却过河拆桥,摆了对方一道。你以为,摄政王能不记恨?再者,男子本就薄情寡性,如今有没有情分在,都是两说。为她放弃到手的皇位,傻一次就够了,难道还能傻两回?”

查氏觉得,这摄政王铁定只想来个露水姻缘,好弥补一下当初的遗憾。至于皇位,当然不可能再次拱手相让。

......

“大人!那些人还没死心,这段时日正在到处寻找孙娘。”天一向着已经穿戴整齐,就要去翰林院应卯的杜尘澜禀报道。

“他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会儿只怕已经查到咱们头上来了!”杜尘澜毫不意外,边说,边接过惜春递过来的双鱼佩挂在腰间。

“啊?那可怎么办?您说那日孙娘离开了,可后来咱们抓她之时,并无人看见啊!他们又是怎么知道孙娘来了咱们府上的?”天一惊讶地道。

“凡事只要做过,总会留下痕迹。那日孙娘在角门处与门房纠缠,不是有很多人围观吗?孙娘在这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虽然不是什么好名声,但熟人认出她应该也不难。”

“之前让你在二伯他们回去之后,先将他们看管起来。一定不能松懈,否则又要被他们整出是非来。那些人迟早会查到二伯母头上,毕竟见过她和孙娘在一起的人不少。等过上数月,孙娘之事平息了之后再说。”

此事他已经和杜高鹤提过,纵然杜高鹤不满意,但他依旧如此行事了。

“是!”天一将杜尘澜的吩咐一一记在心中,他如今已在大人身边做事,当然要尽力表现,否则大人必定能换成用得顺手的。

“只是,若是被人知道二太太与此事有关联,那会不会对大人您不利?”天一实在担心,这二太太可真是给大人出个难题。

“不必忧心,无人证,甭管他们怎么想,可不是空口无凭就能抵赖的。”杜尘澜倒是不太担心,皇上最近对他很上心,在他还未成长起来之前,哪里能容得旁人诋毁他?

“最近摄政王那儿有什么异动吗?”最近万煜铭似乎十分安分,杜尘澜觉得有些不同寻常。

“并未有什么动静,一切如常!”

......

杜尘澜撩开车幔,清早的凉风扑面而来,让他顿时精神一振。

这几日的应卯,让他早已经对去往翰林院的路十分熟悉。一踏入自己的班舍,便看见了昨日请事假的王林芝。

刚问候了两句,杜尘澜还未来得及坐下,就听得外头有内侍的声音传来,且这声音还极其熟悉,杜尘澜已猜到了来人是谁。

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知杜大人可在?”外头传来四喜的声音,杜尘澜连忙起身,出了班舍。

“原来是四喜公公来了,不知四喜公公有何事?”杜尘澜看了一眼四喜,还带着两名内侍,这四喜每次出来的排场倒是不小。

“咱家是奉皇上的旨意,来请杜大人去御书房经筵日讲。”四喜朝着杜尘澜笑了笑,随后讲明了自己的来意。

付原紧随着杜尘澜出来的,听着四喜的话,不禁诧异万分。

皇上单独请杜尘澜去经筵日讲?这不符合惯例啊!

先帝在位时,都是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逢五日才会举行经筵日讲。且每次经筵日讲的规模都极大,翰林院和内阁官员都会参加。

后来皇上继位,朝中更是以皇上年少,更需官员好好引导,经筵的日子并未改动。

之前已致仕的太子太傅孔德政还在朝为官时,对此事也极为赞成,道: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

只是后来皇上年事渐长,朝中诸事烦心,经筵日讲的次数就少了许多。以至于到了现在,已经有半年没有经筵日讲了。朝中众臣都各有心思,对此事也无人提及,更无人在意。

没想到,皇上今日突然想起了此事,但只叫杜尘澜一人去是怎么回事?

随后跟出来的王林芝也深深看了杜尘澜一眼,他虽不善言辞,但也不是个傻的,这不就是随便寻了个由头吗?

翰林院有侍讲和侍读,怎会轮到杜尘澜一个新晋修撰去经筵?还去御书房?这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见过付大人!王大人!”四喜看了一眼杜尘澜身后的两人,朝这两人行了一礼。

付原看了一眼四喜,很是陌生。来翰林院传召的内侍中,从未见过此人。

再看这内侍的穿着,竟然还是个五品的内侍。且看对方的举手投足都带着几分沉着内敛,再加上身后跟着的两名小内侍,可见这名内侍在御书房内的地位不低。

杜尘澜转身看了二人一眼,就知道这二人不认识四喜。

“两位大人,这位是在御书房当差的四喜公公。”四喜是今年才刚刚调去御书房的,之前一直在大厨房里当差,这两位当然不认识。

再者,皇上平日里应该很少会召见正四品以下的官员。虽说翰林院官员是天子近臣,但你能耐不突出,品级又低,皇上依旧不会知道翰林院里有你这么个官员的存在。

“原来是四喜公公!”付原和王林芝连忙拱了拱手,即便是内侍,也是他们得罪不起的存在。更何况还是在御书房内当差的,他们更惹不起。

“杜大人!咱们还是莫让皇上久等,咱家也得赶回去交差。”有外人在时,四喜对杜尘澜表现得有些冷漠。

“劳公公久等,待本官拿些书籍。”在翰林院,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常备之物。

“周绵!天热,为何还不摆冰盆?”皇上将手中的朱笔搁下,天气开始变热,他时常觉得胸闷气短。再遇上些烦心事儿,便开始心浮气躁起来。

周绵有些奇怪,“皇上!往年,这会儿还未开始摆冰盆呢!您是觉得热了?那奴才这就使人去冰库中取。”

“嗯!”皇上应了一声,接着便靠着椅背,开始闭目养神。

他最近的烦心事不少,但最让他忧心的,便是边关的军饷。之前用百姓冒充敌军人头之事,牵扯上了不少官员。

这脓疮被彻底挑开,那些官员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虽说抄家灭族后,将那些家产都尽数充了国库,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些年边关频频发生战事,国库的银子都紧着边关,谁想那些人竟然敢冒领军功,且越来越猖狂。

贪心不足蛇吞象,朝廷如此艰难,那些人只顾自己贪图享乐,将朝廷的安危至于何处?

前两日边关传来消息,说是其中一个军营在半夜被敌军偷袭,死伤惨重,损兵折将约三万人。

皇上心中暗恨,无奈命人将此事压下,准备先想个对策出来。否则等朝会之时,那些官员必定见缝插针,又是一番争锋相对,并以安插己方派系将士结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那些个将领至今也没做出什么振奋人心的实绩来,简直让他失望透顶。虽说镇国将军梁万涛为犯官之首,但之前并非没有功劳。

皇上这几日为此事愁得吃不下饭,并在朝中搜寻,到底谁有本事驻守边关,且谁又能值得他信任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