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又送什么?
李娇娘笑着道,“叫人进来吧。”
第511章 败家儿子的礼物
田娘子领着两个五十来岁的嬷嬷走进屋来。
一个嬷嬷手里,捧着一个长方型的大锦盒。
另一个的手里,则捧着一大一小两个盒子。
两人走上前,一起朝李娇娘和骆诚行着礼。
打首的那个嬷嬷笑着道,“骆官人,李娘子,这是普安殿下给二位置办的,进宫穿的衣裳和佩戴的首饰。”
李娇娘笑着道,“他真细心。”
田娘子接过盒子,放在桌上。
打首的嬷嬷打开三个盒子,请骆诚和李娇娘过目。
看到首饰盒,李娇娘惊得呆住了。
心里嚷了句,败家儿子,这首饰价值万贯了!
赵琮上回送她的首饰,只是普普通通的发钗。
由一粒粒珍珠串在金线上,绕成的梅花蝴蝶形状。
是城中普通人家配戴的发饰。
但是眼前的这套发饰,则是顶极豪华款。
珍珠是稀有的淡金色,额前的一粒,还是硕大的东珠,有桂圆大小了。
这么大的金色珠子,只有皇家才有。
小些的珠子拼成蝴蝶牡丹花式样,最后组成一个大的花冠,整体样式是荷花状的。
宋时女子发冠上的小团花数量,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皇后的发冠上面,小珍珠拼成的不是花朵便是凤凰。
有多少只凤凰多少朵花,有着明文规定,数量最多。
王妃发冠上的花和凤凰数量略少,一品诰命夫人们的再少一些。
皇太后的发冠,华丽程度和皇后的不相伯仲。
不过因为是年长者,颜色不及皇后的艳丽夺目,反衬之下,皇后的发冠是最明艳华美的。
李娇娘的这顶发冠,珍珠拼成的花朵数量不能多,因为她没有封号,但可以用更昂贵的珍珠做花朵。
因此,看着不大的花冠,反而是价值连城的。
骆诚看着这顶花冠,也微微皱了下眉头,太华贵了。
不过,想着是儿子孝敬娘的,骆诚又不纠结了。
那嬷嬷说道,“殿下说,希望李娘子不要嫌弃他的眼光。”
李娇娘笑道,“不嫌弃,顶好的。”
价值万贯的花冠,戴在头上还要嫌弃,那她可太矫情了。
嬷嬷又取出衣裳来。
“这是宫里的绣娘做的,是按着李娘子的身材尺寸做的。这件紫貂披风,是殿下去年打的貂,留下的皮,他预备给自己做衣裳,前些天命人赶制成了女式披风。”
李娇娘往衣裳上看去,颜是她平时爱穿的耦荷色,刺绣是紫竹图。
绣工比越州城的高档刺绣铺子的绣品,还要精品。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是宫里的绣品,当然比别处要好。
骆诚道,“他什么时候叫人定制的?”
嬷嬷笑着道,“五天前,他写信回来给宣德郎,郎君进了宫找的绣娘,给了一笔钱,叫绣娘日夜兼程赶制出来的。年底了,各宫的娘娘和外府的夫人们,都在绣坊司定制衣裳呢,绣娘们手里的活儿都不少,但郎君给的钱多,大家先做了李娘子的。”
五天前?
李娇娘算着时间,差不多就是他恢复记忆的时候,这个赵琮啊……
这是生怕她担心他忘记了她?
另一个嬷嬷,则拿出了另一个锦盒中的衣裳。
这是骆诚的。
“也是按着官人的身量订制的,官人的是男子服,样式简单些,没有费什么时间,一天就赶制出来了。”嬷嬷笑着道。
颜色也是耦荷色的,和李娇娘的那身是相配的颜色和刺绣。
“这是玉带,这是玉佩,这是冠巾,是搭配着穿的。”嬷嬷指着盒子里的装饰品说道,介绍着如何穿戴。
骆诚头一次觉得,穿衣裳也是件十分麻烦的事情。
“怎么比女子的衣裳还复杂?”他皱着眉头。
田娘子在一旁打趣道,“骆官人,今天是宫宴席,是盛宴,当然要打扮呀,不过,这可不比女子的复杂,女子的头发都要梳头半个时辰呢。”
“儿子的一片好意,你还嫌弃?”李娇娘笑着道。
骆诚也笑道,“不是嫌弃,是感叹。”
虽然离着赴宴的时间还早,但因为衣裳的样式复杂,加上还有些规矩要交待。
两位嬷嬷没有立刻回去,而是留在了宅子里,教习李娇娘和骆诚一些宫里的规矩。
另外则是检查他们的衣裳穿戴。
田娘子和另一位娘子桑娘子,给李娇娘和骆诚烧了热水。
二人沐浴后,开始穿戴新衣。
骆诚的衣裳,一刻时间就穿好了。
李娇娘的衣裳复杂,里三层外三层,又是配环,又是腰带,又是比子,足足穿了两刻时间。
穿好了,接下来是梳头。
骆诚的头发同样是片刻就好了。
李娇娘的头发又长又浓密,田娘子和两个嬷嬷,梳了半个时辰才梳好。
戴上珍珠花冠,李娇娘俨然成了临安城的高门贵妇。
田娘子桑娘子和两个嬷嬷,连连赞叹李娇娘的打扮。
“比那宫里的娘娘们,也不逊色呢。”田娘子笑着道。
第512章
骆诚不爱听这话,“我们是平民小户,怎比得了娘娘们?”
田娘子马上敛了神色,“我这嘴该打,瞎说话了。”
她心中则暗道,夸他媳妇长得好看,这骆官人怎么不高兴呢?
打扮好,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李娇娘说道,“该出发了,陆家老太太还等着我呢。”
田娘子说道,“我去叫胡安准备马车。”
胡安早等着进宫呢,马车早早就准备好了,也换了身衣裳,美美地站在大门那儿。
陆家的人,又来了,这回是来接李娇娘的。
不过,来的不是陆吉,而是另一个仆人。
那仆人一眼便瞧见了两个嬷嬷,心中暗暗惊讶。
这打扮,分明是宫里的嬷嬷嘛。
看来,陆老太太担心骆诚李娇娘的言行会出错,是白操心嘛,早有人捷足先登,先一步来教导他们俩了。
因为要去见陆老太太,李娇娘让两个嬷嬷先回去回复赵琮,她和骆诚还有田娘子,则跟着陆家的仆人,去了陆家姑太太的府邸。
陆家这位姑太太,嫁的是城中一位曹姓官员。
任职观文殿,五品官。
给内阁抄抄文书整整资料什么的,没什么实权。
不过曹家可是世家,是仁宗曹皇后娘家的后人。
因此,这门亲事在陆家看来,是好亲。
陆老太太每年来临安城,都是住在这个女儿家里。
陆家仆人手持陆家腰牌,沿路的巡查兵没有过多检查,他们的马车几乎畅通无阻的到了曹家。
。
此时的曹家内宅正堂,曹老夫人和陆家姑子曹夫人,正陪着陆老太太和唐氏以及王蕴在闲聊。
王蕴进不了宫,因为陆游没有官职。
她是陪陆游前来的赶考的,王家在临安城有别院,陆游和她住在王家。
这会儿是来看姑姑曹陆氏的。
唐氏出身高门,王蕴的家世更不必细说,她堂姑是当朝丞相夫人。
陆老太太是国公夫人,身份更是不低。
曹老夫人对这几位,还算尊敬,但想到等的那个人是个村姑,她心中就不太好了。
一次一次勾起唇角,露着鄙夷的笑容。
“听说,国公夫人的这位远亲侄孙媳是个农妇?种得一手好庄稼?”曹老太爷还在世,儿孙也满堂,因此,打扮得比陆老太太要华丽鲜艳些。
必竟,陆老太太的丈夫楚国公,去逝多年了,陆老太太不仅守寡多年,儿子也早逝多年,她的打扮老气中透着淡然。
于是曹老夫人每回见到陆老太太,就是一副优越感的表情。
陆老太太听到曹老太太这话,心中马上不高兴了。
亲家阴阳怪气的说话,当她听不懂?
意思是说,陆家的眼光差,和一个农妇走得太近了!
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却坐在这里等一个农妇!
农妇农妇,说得谁家的祖上,没有农妇似的。
“听说,曹国舅当年一心求仙时,曾隐居山里,种了一手好庄稼,得过仁宗先祖的表扬?赞他是神农在世?”陆老太太想到曹家的一个先辈,张口说道。
陆游眉梢微扬,微露愠色,也不大喜欢曹家贬损骆诚和李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