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导演(65)

“续千年文墨,书写意人生。”

下面再打出来了一行小字,同样被清晰念出:“寒星钢笔,专为华文书写。”

字幕是手书的,字迹粗细变化明显,有些像毛笔,又带着钢笔的锋利,但有点知识或是了解纪霜雨的人都知道,这字是纪霜雨的笔迹,以钢笔书写。

没有长篇浮夸的广告语言,喋喋不休产品之妙,但是寒星钢笔四个字伴着美妙的画面,已经刻印到人心中了。

会议厅再次陷入黑暗,现场却还是一片寂静。

……

纪霜雨打开灯,只看到一张张略带呆滞的脸庞……

“这个……真的是广告吗?”于见青失声道。

魏可声也是一脸呆滞,就这支银幕广告现出来的水平……还求什么沪上影戏界支援教师啊!

它的长度很短,但不像那些新闻短片、旅游短片,更不像乏味的广告,精良的制作让人觉得更像影戏,却又确实是在推广寒星钢笔。

这个时候的影视广告,纪霜雨是见识过的,无聊难看到被观众忽视……要么就是那种烦人的静止广告,常被观众骂。好一点的银幕短片,通常是对着产品、工厂、生产地之类直愣愣拍一通,再配上浮夸的广告词。

毕竟,现在的国产影片特写镜头都算高级技巧了。

就算是海外广告,水平实在也没有多高……跳切原本可都要几十年后才出现。

纪霜雨在最后,还用叠印,才形成了字迹被拆分、重组的效果,在现代非常简单的特效,他熬夜做了很久。

这种技术,目前国内还未见使用,国外影片早就有了,但各种叠印都是表现鬼魂之类的。如此用法,亦让人耳目一新。

众人抱着鼓励的心态来给纪导演捧场,至少拍出来不糊,打光好看,就完全可以给纪导演鼓掌了嘛!人家会用机器啦,已经达到导演平均水准啦!

谁能想到,会看到这样一部作品……

连参与拍摄的人,都看得入迷,难以想象自己参与的短片怎么能呈现出这般效果。那种节奏感和高级感,把所有人观看者都给整懵了。

他们多数不懂得镜头语言、剪辑手法,但明显,这广告片用上了大家只能在西洋影片里看到的特技,甚至是西洋投资甚大的巨片也看不到的手法,又极具美感,感官受到了巨大刺激!

加上纪霜雨也考虑了现在这个时代观众的文化心理、语言习惯,呈现结果,自然更好。

这和现代相比,现在的影片节奏堪称拖沓,就这个银幕广告,别说对比同类广告,就是和影戏正片比,也是一种降维打击。

好半晌,六两才合上从放映起就张大的嘴,呜呜道:“我要做影戏导演了——!”

我师父这么厉害,等于以后我也会拍影戏,也会很厉害!!

金雀也说道:“看得我又想练字了……”

“别说你了,”一位乐师摸了摸脸,“我不会识字都想买笔了。”

于见青更是夸张地站起来,满脸难以置信地道:“这居然是银幕广告?这居然是大家不用额外花钱就能看到的东西??”

书妄言也缓缓回神了,一下扑过去抱住纪霜雨的腿:“这戏不是你来执导我不授权啦!”

作者有话要说:

纪霜雨:也不是不用花钱啦,看完广告可以买产品……

周斯音:本头很满意!

第三十七章

金雀因为票实在卖太好, 还得留在沪上演几个月。

春雷剧社剩下的学生倒是趁这段时间,把戏都教给了沪上的同学,可以随纪霜雨一起回京了。这两部戏, 都以不同的形式在沪上连演了半年多,将票房记录给刷新。

而维克多先生, 也乘上了回国的船, 互留了通讯地址,商定日后寄书给他们。

一场离别无可避免, 大家在沪上观众的欢送中离开, 观众尤其舍不得纪霜雨。

此时却是还无人知道, 纪霜雨并非就这么离开,他还留下一样新作——寒星钢笔的广告短片。

在纪霜雨坐上从沪上到京城的火车时,广告的拷贝也正从昆仑书局沪上分局影戏部送到各个影院。

若是寻常影片, 必要先送影戏检查会审查,取得准演执照,而后, 先分到放华夏影片的头轮影院——现在也不是每家头轮影院都会放本土影片的,有相当一部分头轮影院, 只会放外国影片, 除非是制作精良的国产大片。

然后呢,在头轮影院放完, 再轮到二轮影院,三轮影院, 花上数个月, 才与沪上所有影戏观众见面。

但是,这是个广告呀。

加上昆仑书局的影戏部虽然是刚成立,但是单位作为华夏三大出版机构之一, 影院、制片方做广告也多要与报界合作,关系十分融洽。

也因为是短短的广告,纵然胶片贵,也可多拷贝几份。

因此,短短三天,这支广告就被商定好,在沪上座位较多的十数家影院播放。

这些影院都暗想,昆仑书局还真是算舍得了。一般最肯花广告费的,是医药产品,最多的,沪上一地便高达十万推广费。

但昆仑书局推的是钢笔,没有那么大市场的,识字的人才多少,会用钢笔的又才多少。如此拷贝多份,多处投放银幕广告,同类对比,确实是很舍得了!

去往京城的火车仍在夜色中飞驰。

华灯初上的沪上,人们已踏入各色娱乐场所。

华盛影业公司的导演王和笙站在影戏院门外,仰头望着一张张海报。华盛算是沪上的大制片公司了,从眼前这家影戏院也是他们名下的,就知道了,非大公司没有这样的能力。

王和笙原来是排新剧的戏剧家,后来被邀请来华盛做导演。说是导演,实则编、摄、导、剪各个环节基本都要涉猎,产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在华夏影戏界,算是很有些名气了。

——到底多有名气,近来沪上影戏界几家华资大制片公司想牵头筹办影戏学校,头一批找的几个人里,就有王和笙。

但王和笙只答应了届时会去讲课,不任他们强烈要求的副校长、系主任之类头衔。他平素忙着艺术创作,担任行政职务可是很多事要操心的。

而作为一个导演,王和笙来看电影,也就不是单纯地看电影,更是考察市场。

《鸳鸯戏梦》的海报撞入眼里,这部影片一看就是风花雪月类型,海报也是女主演娇美的容颜,这种类型的确能吸引相当的观众群体。

各个影院其实也有自己的定位,根据定位来选片,王和笙他们公司的影戏院因为坐落在高校附近,就喜欢选一些爱情片、国外侦探片,符合年轻人口味。

王和笙喜欢看美人,美人能激发他的灵感,盯着海报看了一会儿后,他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票房,刷脸拿了一张票,进去观看。

影院内,亮堂堂的人,卖小食品的伙计走来走去,找座位的人走来走去,后排的人喊前排的人摘帽子,还有人大声念说明书上的剧情介绍,屏幕上正播放着措辞夸张,仿佛吃下后百病全消的医药广告……

王和笙开始闭目养神,思考自己下部影片,唉……到底该如何,向老板争取到更新设备呢,想他们的设备,远不如国外感光好,别人拍摄的美人栩栩如生,他倒是找到美人,可呈现在屏幕上,却生生多了瑕疵。

不知不觉,想了一会儿,王和笙忽然觉得有些奇怪,影院内怎么安静下来了?而且,还听到了京胡声,是影片开始了吗?

以往,就算影片开映,也不会立刻安静的。

王和笙疑惑地睁开眼睛,一入眼便是屏幕上一名美貌的戏装女子,他第一眼,便想大呼一声真美人也!这不是近来红遍沪上的那位梨园名旦金雀么?

紧接着,王和笙就要为这布光赞叹了。

这片子必是用最接近西洋的新设备拍摄,而且拍摄者精于布光,不像一些国产影片,人物都成平面了。金雀在镜头下,那脸虽然会因为大屏幕而拉宽一些,可是在妆发、灯光造型之下,只显得大气清丽,光影简直就是一绝。

时人都说王和笙擅长拍美人戏,但他看到这一幕,只有发呆。

紧接着画面的跳切,出人意外的无技巧转场,直接让王和笙坐直了,嘴巴越张越大。

这,这是谁拍摄的?

华人主演,应该是国产,但是所用到的技术,王和笙都看傻了。

上一篇:天子脚下下一篇:穿成我妈年轻时

拉棉花糖的兔子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