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前庆功宴之前,酒九还叫人把这消息传出去,说祁家军提前庆功,为他们之后大战杨通天必胜一起举杯。
这消息自然要传到杨通天那去,为的就是起刺激他的作用。杨通天当然不觉得他在涨潮前夕夜里突袭澎涞的计划会被他们猜到,毕竟他只不过和他最为亲近的几个部下做了部署。
他觉得自己这一次又能打祁霁晃一个措手不及,自然对他们这次庆功也没有放在眼里,心里更是想着:喝吧喝吧,你们喝的醉醺醺的,我这里就更好下手!
毕竟是全军共享,祁霁晃也参加了,而且还特别介绍了酒九,也表达了一番对她的感谢。
对此,酒九也就着篝火,当着将士们的面给了回应。
只见她高举海碗,高声道:“列为将士们,各位兄弟们,你们是咱们大显的英雄,是我们大显百姓的倚仗,来啊,喝啊,酒坛一碰咱们自己是兄弟,酒坛一丢咱们各自去取人命!”
酒九这一番话说的,在场将士无不热血沸腾,对半夜即将开始的如酒九所料,这天夜里到了半夜开始起风了,但一开始风并不是很大。可将士们也都知道了,这是涨潮的前兆。
一个个不过将饮了足够暖身子的酒,都是精神抖擞的。
等到子时刚过,守澎涞城门的将士就开始发出警报信号,原来那杨通天果然带人来突袭了。
也就是说,杨通天那边也是冲着南海几个时辰后的涨潮来的。
于是,在祁霁晃一声号令之下,这场对祁霁晃而言,算是重大转折点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作者有话要说:
预告一下,下章更新时间,18号啊!欢迎大家守更啊
第94章 大获全胜
酒九本来想自己骑马到城门外去迎战,可却被祁瑾闲拉住了:“九儿,战场上本就刀剑无眼,这又是晚上,你要是受了伤可怎么办?”
“瞧你做什么这样紧张,不是还有李伯父在吗?再说了,我自己也懂医呀,而且我还有些功夫拳脚,怕什么?”
“你不怕我怕,只要和你有关的我就千怕万怕,不行,你不能去!我去,你在营帐里等着我!”
李枝保却在旁边道:“诶呦,我的祁二爷,你就让她去吧。这丫头本来就对杨通天压着一股子火,现在这杨通天在这丫头心里分量可很重的,要是不让她借这个机会撒出来,怕是要把这丫头憋屈死了。”
“对呀,李伯父说的对!”
“可是九儿,若是碰见了杨骋,你们刀剑相向,你该是如何?”
“原来你在担心这个?这有什么顾虑不成?该如何就如何!”话闭,祁瑾闲就瞧着着一身铠甲的酒九像离弦的箭一般扬鞭打马而去。
见此形状,他自然不能落后了,跟着也就出去了。
只见澎涞城门口此时已是一片混战。
澎涞城墙上每隔五步就悬挂着一盏灯笼,而这是十五,月圆之夜,月光和灯火光之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场大战轰轰烈烈的景象。
杨通天站在混战之外,他这次是真没想到,祁霁晃这次竟然这么硬气地迎战,与之前被自己挫败了几次之后的疲软完全不同。
而这次他也是真正看到了祁霁晃的本事。
一阵混战之后,祁霁晃的人就开始占了上风,而他们一占上风后做的,就是开始列阵。
酒九在用长枪挑下几个骑兵后,祁瑾闲就来了她身边:“九儿,跟我走,大哥手下的将士们要开始列阵了。”说着飞身到酒九身后,一拉酒九手中的缰绳,强行把马调转方向,往一边过去。
酒九一听祁霁晃的人要列阵了,立马来了兴趣,老老实实地坐在祁瑾闲身前,跟着祁瑾闲往城内走。
进了城门,酒九拉停了马,翻身下马后,大步迈向城墙之上。
祁瑾闲看着酒九的背影,摇摇头,就知道她对这有兴趣。
因为知道祁霁晃行军打仗的习惯,祁瑾闲也跟着酒九上了城墙。他知道,此时他们要做的,是不给祁霁晃添麻烦。
酒九在前世就对戚继光的鸳鸯阵很有兴趣,毕竟这是中国古代阵法之一。
以前的时候,酒九知道这是中国明军抗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自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就大大提高了,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就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戚继光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侨寇作战特点等情况,创立了此阵,因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
而现在的澎涞一带就如那时候的东南沿海一带那般,多是丘陵沟壑、河流纵横、道路又窄小,地形极其相似。
酒九知道,杨通天带的人惯用重箭、长枪和和倭人的倭刀作战,而澎涞菱城这一带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送祁治伍尸身回明都时,还跟着回来了一部分祁家军的原因。而杨通天的人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祁霁晃应该是根据这一特点,以及这一系列的因素,创造的“鸳鸯阵”。
鸳鸯阵,是以十二人为一作战为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以随着地形和战斗的需要不断变化。阵形主要是以十二人为一队,最前者为该队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重箭和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和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三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推进和后面长枪手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
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这一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杨通天人马的优势的发挥。
而其实这是祁霁晃第一次在实战中摆出这一阵法,因为这是针对这里的特殊环境和实际情况研究出来的,所以他摆出来时可是连名字都没起。还是之后,酒九听说这回事,赶紧凑上前,细细分析过后,把“鸳鸯阵”和“两才阵”“三才阵”以及“变鸳鸯阵”等一系列相关阵名提出来,祁霁晃大喜过望,连连赞酒九,并着把名字定下。
而祁霁晃因为新阵法取了大胜之事传开去之后,不少说书先生以及戏本子里也都有了新内容,正是说“大将军新摆‘鸳鸯阵’,杨通天败溃南海边”,这是后话,现下且不提。
当祁霁晃手下的将士摆出鸳鸯阵时,杨通天一开始还很自信,只觉得他们这就是多此一举,摆什么阵都挡不住自己的胜利。可当鸳鸯阵将他手下人马擅长之处准确直接地遏制了,他才觉得不对劲。
在战斗进行了三个时辰之后,杨通天一方已经颓势尽显。
而酒九和祁瑾闲也在观察了一会儿之后,下了城墙,参与到战斗中。当然了,他们所能做的,是帮助一个个鸳鸯阵摆出来,同时还要帮着清理“后事”。战场也由澎涞城门口一点点往南海边行进。
在天边泛起鱼肚白,战争总算接近尾声,而此时,酒九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杨通天不见了!
她第一时间把这消息告诉给祁瑾闲,祁瑾闲自然不敢耽误,很快行进到祁霁晃身边,把这消息告诉给他。
祁霁晃对于此事却不甚惊讶,而是继续沉稳指挥,保证己方稳居胜方。
对于这段时间对杨通天的了解,再加上手上收集的有关消息,他知道杨通天就是这么个人。此时的杨通天定是被气的不轻,搞不好把这些手下都丢下不管,只顾着自己保命去了。